天天看點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作者:鐵血論史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尊老愛幼、孝順父母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美德,孝順自己的父母也是我們作為子女分内的事情,不管是國家上司還是普通百姓,都以孝為先,有孝才有家嘛!作為開國元老鄧小平同志,他不僅是一個領頭人,更是一個大孝子。大家都知道鄧小平同志一共有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另一位則是繼母俗稱後媽。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開國元老鄧小平同志

站在我們的角度上來看,後媽在我們大家的心裡,一直以來都是兇悍惡疾的形象。像鄧小平這樣的大上司也會有後媽,并且還接納了後媽稱她為“夏媽媽”,想必這個“夏媽媽”也不是一個普通人。“夏媽媽”雖然不是鄧小平同志的親生母親,但是他們兩個人的關系卻十分的好,他們母子兩人互相扶持大半個世紀,一直不離不棄。那麼這對母子的淵源是怎麼結下的?鄧小平同志和他的繼母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公一生有兩個媽媽,親生母親和繼母

鄧小平同志出生于1904年8月22日,他的故鄉在四川省廣安市,鄧小平同志不僅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更是一個好上司。他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無産階級革命者,更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軍事家。他解決了百姓溫飽的問題,幫助家家戶戶過上幸福的生活,在他的帶領下中國人民逐漸走向勝利的曙光。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小平同志不僅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更是一個好上司

鄧小平同志的一生并不平坦,經曆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困苦。好在他人生中最困難的每個時期,都有兩個女人一直陪着他不離不棄,一個是鄧小平同志的妻子卓琳,另一個是他的後媽“夏媽媽”夏伯根。夏伯根出生在一個舊社會時期,是一個船匠的女兒,那個時期的人結婚都比較早,為了幫助家裡解決生活的困境,夏伯根早早的就嫁人為妻了。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年輕的時候

新婚不久的夏伯根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沒過多久,夏伯根的丈夫就去世了。丈夫去世後,夏伯根就成了大家嘴裡說得“寡婦”。年紀輕輕就喪夫,還帶着一個孩子,聽着各種閑言碎語,光想想就知道日子過得有多難。誰家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夏伯根的父親看着自己的女兒整天生活在别人閑言碎語中,就托人又給夏伯根找了一個夫家。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丈夫離世後獨自面對流言蜚語

這人就是鄧小平同志的父親鄧紹昌,這時候的鄧紹昌的原配妻子也已經病逝了。這時遠在他鄉的鄧小平同志,并不知道自己再也見不到母親了。妻子的病逝對于鄧紹昌來說,無疑是緻命一擊,兒子鄧小平在他國求學,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學業進度,鄧紹昌并沒有通知鄧小平同志母親離世的消息,而是一個人默默的辦了妻子的後事。妻子去世後,鄧紹昌一夜之間頭發白了許多,整個人都陷入了黑暗之中。周圍的親朋好友看着鄧紹昌一天比一天消瘦,就想着再給他介紹一個人搭夥過日子,這就認識了後來的夏伯根。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公母親去世因為學業未成 無法回家看母親最後一眼

鄧紹昌自從和夏伯根結婚後,慢慢地找回了過日子的感覺,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還生了三個女兒呢。夏伯根從小就是一個吃苦耐的好孩子,任何苦活累活她都會幹,也曾不抱怨生活的苦。結婚後的夏伯根一直繼承着她能吃苦的優點,将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眼看着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鄧紹昌這時候又在回家的路上出事了,也是以去世了。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公的父親鄧紹昌

夏伯根的兩任丈夫都相繼病逝,這也就讓村子裡面的人嚼碎了舌根子,說夏伯根就是個災星克夫的命,誰跟她結婚都會被克死的。丈夫鄧紹昌離世後,夏伯根一個人照顧着四個孩子的吃喝拉撒,每天還要受着村裡人的白眼,方圓幾裡都沒有比她還可憐的人了。雖然一個人拉扯着四個小孩很苦,但夏伯根卻再也沒有想過結婚的打算。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成了别人口中的克星

可能是受别人給她安了個“克夫”罪名的影響,她不敢再婚了,也有可能是自己再也不想經曆喪夫的痛苦了,夏伯根打算不再結婚,靠着自己的雙手和勤勞将四個孩子撫養成人。夏伯根她雖然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卻對革命事業格外的喜歡,她不僅自己喜歡革命事業,她對自己的孩子們也是寄予厚望,時常鼓勵孩子們參加革命為老百姓謀福利。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不再結婚 打算獨自撫養幾個孩子

1949年8月,華蓥山遊擊隊中的一支小分隊,在路途中遇到了敵人的埋伏,遊擊隊和敵人經過激烈的打鬥後,有很多的隊員都受了傷,為了儲存實力求助其他的大部隊來救援,遊擊隊不得不暫時撤離,在撤離的過程中有一個叫龍田煥的戰士,傷的極其嚴重昏倒過去了。在沒有擔架的情況下,傷員都是由沒有受傷的戰士背着護送到安全的地區。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華蓥山遊擊隊遭遇敵人的埋伏

戰士們背着受傷的龍田煥,一路躲避敵人,這天他們背着龍田煥躲進了一個村子裡面,剛好被路過的夏伯根看到,夏伯根看到他們穿着樸素的衣服,鞋子卻是布鞋,就知道他們是抗日的戰士們,立馬跑過去讓他們将受傷的龍田煥背進自己的家裡面。夏伯根不僅讓受傷的戰士在自己家養傷,還讓自己的女兒在外面把風,為戰士們請來了醫生。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搭救受傷的戰士們

在當時那個情況下,村裡附近到處都是敵人的眼線,家裡如果生病需要請醫生的都要一一上報,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夏伯根不僅救了受了槍傷的戰士,還讓傷員到自己的家裡避難,給傷員請醫生,自己的命随時都有可能搭進去,處于這麼艱難的困境,夏伯根依然選擇幫助,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覺得就算自己性命不保也要救下奮勇殺敵的戰士

為了将所有的敵人趕回老家,戰士們每天都在和敵人做着鬥争,經過幾天幾夜的戰争下來,戰士們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夏伯根将戰士們的幸苦都看在了眼裡。夏伯根深知自己在作戰上幫不上什麼忙,自己就做點飯菜送給戰士們吃。戰士們吃着夏伯根做的飯菜,心裡十分感激,常年在外打仗能吃上一口家裡的飯菜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為戰士們做飯吃

夏伯根看着這些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沖鋒陷陣,覺得自己能為他們做上一頓飯也是算是對自己不能參加革命的一種慰藉吧。在1949年下半年,中國解放戰争基本結束了,鄧小平同志在西南主持政治,當時的鄧小平同志已經時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區政治委員了,駐紮在重慶。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1949年中國解放戰争基本結束 鄧小平同志在西南主持政治

鄧小平同志打了勝仗,帶領着軍隊回到重慶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回鄧小平同志的老家了。1950年春天的時候,鄧小平的舅舅知道鄧小平同志打了勝仗,在重慶還升了官,就帶着鄧小平同志的後媽夏伯根去重慶投靠他。也就是在這一年鄧小平同志才與夏伯根正式見面。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1950年鄧小平才正式和夏伯根見面

來到重慶的淡以興,放下行李就拉着夏伯根去找鄧小平同志,見到面後,舅舅不等鄧小平同志開口說話就說:“好哇,賢娃子,你還真的升了大官,六親不認了啊”面對舅舅的話,鄧小平同志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上前握住舅舅的手說到:“舅舅,看你說的,怎麼會忘記了你呢”。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小平同志邊說邊安撫着舅舅的情緒,好不容易才将舅舅的情緒穩定下來。這時候舅舅說起:“賢娃子,這是你的的繼母夏伯根,你父親意外去世後,是他幫你披麻戴孝給你父親送終,你父親走後,是他一個人幸幸苦苦的支撐起撐起這個家,你爸爸個她還生了三個孩子,她一個人拉扯大你的妹妹們吃了不少苦頭......”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公舅舅訴說着夏伯根這些着年的不易

夏伯根看着眼前這位,曾未見過面的“兒子”顯得有些緊張說:“我隻是聽說你回來了,就跟你舅舅一起過看看你,沒有其他的意思。”鄧小平同志看着眼前這位跟自己年齡相差不大的後媽,上前握住夏伯根的手說:“留下了吧,夏媽媽,我們以後一起生活,我們給你養老。”夏伯根聽到鄧小平同志稱自己為“夏媽媽”,感動得泣不成聲。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公稱夏伯根為夏媽媽

夏伯根知道自己隻是鄧小平同志的後媽,從來沒有奢求過鄧小平同志都能接受自己并叫自己一聲媽媽。來到重慶後不僅和鄧小平同志成功的見面了,還被鄧小平同志叫了一聲夏媽媽,怎能不感動。這時站在鄧小平同志身邊的第二任妻子卓琳,也被這對母子的話深深地感動了,對着夏伯根說:“留下了吧,您也該享享清福了。”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1952年,鄧小平同志因為工作的需要被調去了北京工作,鄧小平同志一大家子都随着他去到了北京。雖然這時候的夏伯根已經和鄧小平同志生活了一段時間,大家都已經互相了解得差不多了,但夏伯根覺得自己隻是鄧小平同志的繼母,去了會不會不太好,就問:“我也可以去嗎?”面對夏伯根突然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堅定地說:“怎麼不去,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不管在哪都要在一起。”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随着鄧公一起前往北京

得到鄧小平同志親口說的話,夏伯根彷佛就像吃了一個定心丸,那顆害怕被抛棄的心終于放下了。雖然夏伯根隻比鄧小平同志大了五歲,但是鄧小平同志依然待她如親生母親般的好,鄧小平同志認為,隻要是一心一意為鄧家好,為鄧家這個大家庭付出了心血那就是他的“夏媽媽”。有句話說得好: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這句話說的不就是鄧小平同志嘛!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鄧小平對夏媽媽如親生母親一樣好

夏伯根随着鄧小平同志來到北京生活的這段日子,是她這輩子最幸福的時光。去到北京鄧小平同志就對院子中的小朋友介紹夏伯根,并讓孩子們以後就叫夏伯根為奶奶。時間久了,鄧小平同志夫婦在孩子們的影響下也習慣叫夏伯根為“奶奶”了。夏伯根是一個非常賢惠的人,即便是來到了北京,她也會和卓琳一起分擔家務,卓琳也是十分喜歡夏伯根,兩人每天一起打理着這個大家庭,十分融洽。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來到北京後的夏媽媽成了大家口中的奶奶

自從來到北京後,鄧小平同志的工作越來越忙,根本沒有一點空餘的時間去打理這個家,卓琳看着鄧小平同志每天起早貪黑地忙工作,就決定去當丈夫的秘書幫鄧小平同志分擔一些。卓琳成了鄧小平同志的秘書後自然也是忙得焦頭爛額,是以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夏伯根的肩膀上。夏伯根看着兒子和兒媳婦每天都在忙工作,很欣然地接下家裡的大大小小的家務。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每天忙于工作的鄧公

自從夏伯根接管了這個家後,那是盡心盡力的為這個家好,為了都能鄧小平夫妻倆在外面安心的工作,夏伯根每天變着法的做好吃的,洗衣服接送孩子這些活自然也都攬下來了,真的是讓小平夫婦一點心都不用操。家裡有老人為自己操持着家庭,兒女在外掙錢養家,這不就是普通人最向往的生活嘛。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将整個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

1969年10月,鄧小平同志和妻子卓琳被分到了江西勞改,鄧小平知道自己又要被調到别處工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上級申請将夏伯根一同帶走,這足以可以證明夏伯根在鄧小平心目中的分量。到了江西後他們的生活與之前相比要苦了很多,鄧小平看着年邁的“夏媽媽”行動已經不如以前利索了,就和卓琳一起勸說夏伯根叫她享享清福,别幹了。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覺得現在正是比較困難的時候,自己怎麼能這個時候享福呢,說什麼都不願說歇着,幹不了重活那就每天做做飯、洗洗衣服也是好的,隻要是在她力所能及之類的活,她都承包了。在江西的日子雖然很苦,但他們從不向生活低頭,在他們三個人共同的努力下最後還是走了那段艱苦的生活。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年邁的夏媽媽就算沒有一起利索能幹了 依然幫助鄧公夫婦做飯洗衣服

1997年2月,從事了一輩子革命事業的鄧小平同志與世長辭了,那時候的夏伯根已經是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了,當她得知鄧小平同志離世的那一瞬間淚流滿面,緩了好大一會兒才喃喃自語到:“小平,走了啊......”回想起自己與鄧小平這幾十年之間的母子之情,夏伯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埋頭痛哭。

1997年鄧公病逝,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喃喃自語說了句話

夏伯根雖然隻是鄧小平的繼母,但是他們之前的感情卻不比親生母親之間的少,夏伯根陪着鄧小平走過人生中最後的一段路程,雖然現在他們都已故去,但是他們之前的母子情深也将永遠的記在了人們的心中。好了今天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關于鄧小平同志和夏伯根之間的母子情是否感動到了你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文 | 鐵血論史

編輯 | 鐵血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