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作者:深度解讀局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消息稱,之前活躍在中國長江一帶,也就是長江特有的物種白鲟已經徹底消失,被宣告滅絕。

這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稀缺物種最終沒能真正像大熊貓一樣幸存下來,聽到這個消息,确實有點惋惜,畢竟這不是個體的死亡,而是一個物種的消失,中華白鲟最終留在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上,此前一個活蹦亂跳的物種,如今變成了一串字元。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白鲟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

其實早在2020年初,生态環境部就已經宣布長江白鲟滅絕,隻不過此消息在那時還沒有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承認,許多科學家還懷着最後的希望,試圖在長江找尋到它們的蹤迹。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危起偉之前發表過一篇論文,談論到在2017~2018年最近的一次調查當中,不僅沒有發現白鲟的樣本,同時也沒有發現刊登在瀕臨滅絕物種名錄上的140多種魚類的身影,說明長江的生态環境正在進一步惡化,而那個時候危起偉已經做出警告:白鲟滅絕或許不是結束,而是一種開始。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白鲟是一種古老生物,将其稱作是地球的活化石并不過分,比早期人類出現的曆史還要往前推幾百萬年。

白鲟屬于匙吻鲟科魚類,最早出現在距今1億多年前的白垩紀,也就是說他們曾和稱霸大陸的恐龍,翼龍等遠古生物有着共生的時期,現今存活的匙吻鲟科魚類主要分布于兩個地方,一是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另一個就是中國的長江地帶,白鲟分布的地帶如此有限,足以說明其對生存環境的苛刻性。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在古代,人們經常能夠見到白鲟遊弋在長江一帶的身影,隻不過那個時候的白鲟不叫白鲟,而是叫鲔,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 鱗四·鲟魚》中這樣描述白鲟:

“(鲔)其狀如鱣,而背上無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長與身等,口在颔下,食而不飲。頰下有青斑紋,如梅花狀。尾岐如柄。”

事實上,在中國幾千年文化中經常出現的鲔被科學家認識隻有160多年的曆史。

直到1860年,一個叫做馬騰斯的動物學家在中國長江一帶見到鲔之後,回國将其命名為白鲟。

此時白鲟的生存範圍已經被壓縮到中國長江一帶。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因為白鲟的嘴巴非常圓長,和大象鼻子有着諸多形似之處,是以生活在長江中上遊的白鲟又被四川當地漁民稱之為象魚,因而在當地流傳一句民俗,叫做“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

其中的“臘子”指的是已經在滅絕邊緣的中華鲟,“黃排”同樣是指處在滅絕邊緣的胭脂魚,而其中的“象”就是目前已經被證明滅絕的白鲟。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這句民俗從側面也反映出了白鲟體型的龐大無比,一隻成年的白鲟通常可以長到2~3米,重達300多斤,人類目前已知的身軀最大的白鲟可長到7.5米,體重達1800多斤,由于成年之後的白鲟在水中幾乎沒有天敵,又以淡水魚為食——即便是水中成年的青草鲢鳙都逃不過被白鲟的兇猛吞食,是以白鲟也被稱之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白鲟肉嫩無骨,體型龐大,沒有魚鱗,在上世紀長江一帶非常受歡迎,據當地年齡較大的老漁民回憶,當時捕獲的白鲟會被漁夫用闆車拉到市場上賣,不用稱重,就像賣豆腐一樣,對方需要多少就切多少。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白鲟經常生活在長江的中下層,因為這些地方的水流比較湍急且光線昏暗,是以白鲟的眼睛已經退化得非常渺小,他們依靠皮膚感受器來感覺周圍的環境以及精準實作尋捕果腹的獵物。

聽到白鲟已經滅絕的消息,網友表示感慨萬分,大部分網友這是首次聽到白鲟這種生物,卻已經是與白鲟的永别之時,從此以後,人們再也無法在長江一帶看到這種屹立在食物鍊頂端且外形獨特的生物,這确實是一種悲哀。

白鲟最後一次被人類目擊的具體時間是在2003年1月,當時的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研究所的從業人員正在長江一帶進行水産研究,意外搶救到一隻被當地漁民誤捕的白鲟,這讓從業人員們喜出望外。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研究人員為了對現存的白鲟數量進行一次較為準确的摸底,故而在這隻被誤捕的白鲟身上系上了一個聲呐裝置,随後就近将其放生,而研究所也派出一艘快艇跟蹤這隻白鲟,其中因為快艇發生意外,無法繼續跟蹤,而這隻白鲟随從聲呐裝置一同消失在了長江當中,直至現在,它,包括所有的白鲟再也沒有出現過。

對于這種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1.5億年的古老生物,人類對其真的是知之甚少,科學家不知道白鲟的平均壽命,有許多專門研究白鲟的年輕學者甚至連活的白鲟都從未見過。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目前我們能夠清楚知道的,就是白鲟的外形獨特,它們有一個占整個身軀三分之一的尖嘴,而且全身沒有魚鱗,至于其他更加詳細的特征,由于找不到真正的魚,因而留下了空白。

白鲟為什麼會滅絕?絕對不是環境污染這麼簡單

白鲟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被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按理說,如此珍惜的動物,對其的保護措施是不會少的,那麼最終為何還是會徹底滅絕呢?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談到物種滅絕,很多人腦海裡閃出的第一個詞彙就是環境污染,沒錯,這确實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白鲟的滅絕,不能簡簡單單用環境污染就能解釋清楚,還包括其他許多帶有緻命性的威脅,如果不引起重視,那麼生活在長江中的其他瀕臨滅絕的魚類,最終都會走向滅亡。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物種之是以會滅絕,就是因為它的繁殖受到了影響,無法正常繁殖,那麼現有的物種就會越來越少,直至徹底消失,是以無法繁殖才是白鲟滅絕的首要原因。

白鲟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上遊地區,屬于一種大型洄遊魚類,上遊産卵繁殖,下遊尋覓食物,每到清明節前後,他們就會沿着長江逆流而上,來到四川省江安縣江段和宜賓江段産卵。

白鲟産卵的數量也非常驚人,一隻成年白鲟一次性可産下20萬枚卵,這些魚卵在孵化成幼鲟之後,會沿着長江順流而下,尋找食物,雖然上個世紀的人們大量捕捉白鲟為食,但由于白鲟繁殖能力強,長江中的白鲟數量總能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态,即每年能夠保持水中大約670尾白鲟。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人類捕食和自身繁殖,過去的白鲟總能在這種狀态中找到微妙平衡,然而長江中一座又一座大壩的出現,成為了白鲟命運的轉折點。

1981年,一座龐大的葛洲壩在湖北省宜昌段平地而起,給附近居民帶來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但與此同時,這座水壩也阻擋了白鲟洄遊的通道,幼鲟可以順流到下遊尋找食物,但成年的白鲟已經無法再逆流往上遊産卵,固執的白鲟們試圖沿着祖先洄遊的路線一次又一次撞向大壩,前往繁殖地點,可和高大的水壩相比,自己的身軀顯得蒼白無力。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由于缺少上遊白鲟幼魚的補充群,到1983年左右,白鲟的數量急劇減少,國家将其列為保護動物,禁止捕撈,可事實上,此後的白鲟不僅沒有得到充分補充,反而數量越來越少,到20世紀末,整個長江中剩餘的白鲟數量已經不足400尾。

後來科學家提出要通過人工繁殖來扭轉白鲟無法自然繁殖的困難,可人類對白鲟的認識實在有限,由于技術以及各種硬體設施的不齊全,人工繁殖的第一尾白鲟最終隻活了29天,待技術成熟以及各種硬體設施齊全之後,為時已晚,科學家們在長江流域再也找不到白鲟的身影。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除了無法繁殖之外,白鲟的滅絕也要歸咎于長江一帶漁業的過度發達,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長江一帶的漁民都是大網小網一網打盡,甚至使用各種高科技實行絕種式捕撈,給長江流域的魚類生态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另外,高度繁榮的長江經濟帶,對水體産生了污染,頻繁過往的貨輪機船,其攜帶的螺旋槳也可能會直接傷害到生活在長江中的魚類。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以上種種原因造成的長江魚類生物栖息地的減少和碎片化,都嚴重威脅到了白鲟的生存,白鲟的滅絕隻是個時間問題,可沒想到這個時間會來的如此之快。

長江之商還是長江之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江的生态環境已經處于崩潰狀态,白鲟的滅絕隻是其中的标志之一,被稱為“長江女神”的白暨豚早于白鲟已被确定為功能性滅絕,鯮魚和鲥魚疑似已經滅絕,另外像中華鲟,長江江豚,胭脂魚,長江鲟等等,都處于滅絕的邊緣地帶,瀕臨滅絕。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長江不僅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流域,僅魚類生物就有400多種,長江特有162種,不僅品種多,數量也多,比如被稱為四大家魚的青魚、草魚、鲢魚、鳙魚的魚苗發生量就有300億尾,但到現在,隻剩到大約1億尾,不足原先的1%,再這樣下去,長江可能會陷入無魚可捕的境地。

痛心!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為何會造成這一悲劇?

雖然從2020年1月開始,國家已經在長江地帶開始實行十年的禁漁計劃,但要想恢複和保護長江原生态,除了要紮實實施禁漁之外,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

希望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句“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的警示語能夠引起每個人的重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