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蹲點深一度丨機器人,怎麼走好下一步?

作者:上觀新聞
蹲點深一度丨機器人,怎麼走好下一步?

◎供應鍊上的波折

遨博山東正在趕制一張巨額訂單。今年2月,成都一企業向遨博山東定制1萬台按摩理療機器人,訂單總額高達12.8億元。面對不斷到來的訂單,供應鍊卻出現了問題。按照原計劃,7月初推出樣機,月底開始試用。組裝裝置的兩個零部件需要從上海配貨,出現疫情後,到貨時間不斷延後,近期才剛剛到位。遨博山東從外地分公司調集6名骨幹工程師來淄博調試,争取如期開展試用。

◎待突破的瓶頸

是不是精緻得像藝術品?但要做到藝術品級的加工絕非易事。柔輪凸起部分厚度僅為0.314毫米,需要承載1.5公斤-20公斤的重量,柔輪鋼材需要進口。購買柔輪使用的鋼材棒料,對方開價2.6萬元一噸,比國内同等鋼材貴了幾倍。

瓶頸還存在于看不見的地方,比如工業軟體。整體而言,目前國産工業軟體在精度、速度、內建性、穩定性等方面較外國同類軟體還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研發适用于國産機器人的工業軟體。

◎誰來突破“次元壁”

遨博山東将研發人員的出差時日寫進了合同裡,位于國内其他城市的研發人員按照崗位不同,每月需要到淄博的生産基地工作5-15個工作日,為的是及時發現和調整生産中的問題,孵化園裡還專門為他們準備了60套專家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掌握機器人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往往深居高校、科研院所。促成機器人技術與産業、資本的成功結合,得找到一個引領各方突破彼此“次元壁”的人。

■文章全文

機器人,怎麼走好下一步

機器代人、無人工廠中的房間、黑燈工廠……這些現代工業生産體系中越來越常見的“黑科技”,都有賴于一種智能裝備的普及——機器人。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不僅引領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加速轉型,更代表區域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的水準。大陸《“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內建應用新高地。作為制造業大省,今年山東也明确全力推動産業基礎再造,着力突破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一系列高端領域。近期,記者赴濟南、淄博、威海等地多家機器人企業采訪,看一看突破路上前方的風光和腳下的路途。

供應鍊上的波折

7月16日,位于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的遨博(山東)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遨博山東)的工廠中的房間裡,一台台機器人像白衣舞者,揮動着六軸機械臂有節奏地上下左右擺動,熱鬧又悄無聲息。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生産的按摩理療機器人,一台裝置可以在40分鐘内完成3萬次敲擊,帶給使用者類似專業按摩理療師的舒适感受。”随着機器人“舞姿”變換,控制台上的數字也在不斷跳動,遨博山東總經理韓永光低頭檢查,“現在裝置正在進行空轉,要確定各項名額完全調試合格後,才能發貨出廠。”

遨博山東正在趕制一張巨額訂單。今年2月,成都一企業向遨博山東定制1萬台按摩理療機器人,訂單總額高達12.8億元。由于訂單量大,遨博山東與對方約定分兩年傳遞,目前已出貨約2000台。

訂單井噴不止遨博山東一家。記者采訪的企業中,不少負責人坦言,伴随大陸制造業轉型更新以及疫情帶來大量“無接觸”需求,機器人需求日趨旺盛,企業訂單充足。去年,山東能行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能行)機器人銷售收入增幅超過100%。在去年全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翼菲)今年仍保持了較高增速。

面對不斷到來的訂單,供應鍊卻出現了問題。記者在遨博山東采訪時,看到兩位工程師正在調試工廠中的房間裡圍着一個形似抓娃娃機的長方體櫃子,對着裡面來回抓取試管、開蓋、取液的機械臂凝神觀察,低頭記錄。這是一台核酸檢測機器人,能夠代替醫生快速采集核酸樣本。按照原計劃,7月初推出樣機,月底開始試用。組裝裝置的兩個零部件需要從上海配貨,出現疫情後,到貨時間不斷延後,近期才剛剛到位。遨博山東從外地分公司調集6名骨幹工程師來淄博調試,争取如期開展試用。

年初,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真威海)總經理韓錦亮發現,海外疫情讓部分進口零部件一件難求,一款單價十幾萬元的進口測控類傳感器,交貨周期從兩三個月延長到了六個多月。智真威海開始在國内四處尋找替代品。

曆經多輪漲價後,德國一款的PLC(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今年售價增加50%以上,交貨期一度延長到六個月以上。“企業能夠生産PLC,不必依賴進口,節省了大量成本,也實作了貨期可控。”說起與這輪供應緊張擦肩而過,濟南翼菲董秘毛奔直言“幸運”。

僅一個機械臂就幾十個部件、上千個零件,疫情之下,確定每個零件的足量及時到貨,其中的曲折一言難盡。疫情放大了供應鍊、人力資源、融資等方面的潛在風險,讓企業提高警惕并着手采取應對措施。

毛奔的辦公室裡有張紫色的沙發床,是今年4月疫情期間為了常住公司辦公專門購置的。“濟南有小區封控之初,我們意識到有可能會影響到員工到崗,就從生産營運層面開始封閉生産,鼓勵員工住進企業。”毛奔複盤,“現在來看,這個決定是正确的。”該輪疫情期間,濟南翼菲受影響的員工數量不足10%,企業一直維持正常生産。

為了從根本上保障零部件供應,濟南翼菲還在培育本地化的鍊上配套企業。

位于濟南市世紀大道的百川工業自動化裝置有限公司(簡稱百川自動化)距離濟南翼菲僅有半小時車程,原是一家隻能提供基礎鋁材加工的企業。濟南翼菲與其達成協定,由濟南翼菲進行技術支援與輔導,提升百川自動化輸送類裝置的加工技術和能力。目前,百川自動化已經具備了全系列輸送類業務設計生産制造能力,可保障濟南翼菲相關裝置的供應,自身的年産值也從最初的1000萬元增長至如今的3500萬元。

蹲點深一度丨機器人,怎麼走好下一步?

待突破的瓶頸

7月1日上午,威海遠遙淺海科技灣區,海水清澈碧藍,風平浪靜,一艘作業船“依偎”在岸邊整裝待發。岸邊,從業人員正在對一台“小黃人”進行調試。

“這是一台海洋油氣勘測機器人。”韓錦亮說,一會兒它将乘船前往淺海海洋綜合試驗場進行水下布陣。“小黃人”搭載着檢波器,成為一個水下節點,進行資料采集,通過這些第一手資料可以精确分析水下哪片區域存在油氣資源。經過淺海驗證後,今年八九月還将進行3000米的水下驗證。

“小黃人”是個道地的“威海人”,距離海岸線百米開外的藍貝海洋科學中心是它的誕生地。在智真威海科研辦公區,來自智真威海以及同濟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科院地質所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了這個項目從概念提出到立項再到樣機推出的全過程。

能在競争激烈的機器人市場打下一片天地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在核心技術裝備上擁有“獨門秘籍”。

占地60畝的遨博協作機器人産業鍊孵化園裡,與遨博山東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街之隔,有兩座白色的大廠房——山東麥格智芯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格智芯)和鉑睿(山東)精密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鉑睿山東),兩家企業都有遨博山東的股份。“協作機器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軸,也就是機器人的關節,每個關節中有三個關鍵部件:編碼器、伺服電機和諧波減速器,其中麥格智芯能夠量産編碼器,鉑睿山東能夠量産諧波減速器,實作了遨博機器人重要部件的自主可控。”韓永光說。

但韓永光還做不到高枕無憂。他的辦公桌上放着一個鋼制圓環,是諧波減速器的部件之一——柔輪。“是不是精緻得像藝術品?”韓永光指着凸起部分的一道道細紋說。但要做到藝術品級的加工絕非易事。柔輪凸起部分厚度僅為0.314毫米,需要承載1.5公斤-20公斤的重量,柔輪鋼材需要進口。“購買柔輪使用的鋼材棒料,對方開價2.6萬元一噸,比國内同等鋼材貴了幾倍。”

在山東能行廠區,在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産場景中,有一塊區域卻空空蕩蕩,它在等一台進口機床。“按照約定,我們訂購後對方半年傳遞,結果現在過傳遞期四五個月了,還是沒收到貨。”山東能行有關人員對此已習以為常。

韓永光算了一筆賬:遨博機器人重要零部件加工精度需要達到兩微米,目前隻有幾家國外企業的機床能實作。要達到年産10萬台機器人的産能,如果都使用進口裝置,光硬體投入就要20億元。“實作國産機器人的突破,我們的工業母機還要‘加速跑’。”

位于濟南漢峪金谷人工智能大廈的山東新松工業軟體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新松),主要業務之一是為機器人提供工業軟體,為更多機器人企業提供優質可靠的工業軟體是他們的目标,不過現在公司副總經理鄒風山考慮的不僅是軟體的技術問題。

“山東新松最‘值錢’的東西是幾位快60歲的工程師的經驗。”他半開玩笑地說,有經驗的工程師進行工藝調整,很快就能把調整内容變成軟體寫出來,但換做新手很難做到,需要經年累月地練習。而如果把運動控制、PLC、可視化等領域已經成熟的經驗變成軟體子產品儲存在工業軟體平台上,有相關需求時可随時調用,就能夠避免重複勞動,進一步降低機器人開發的軟體門檻,提高軟體品質。

眼下,山東新松正攻關工業軟體及控制平台項目。

蹲點深一度丨機器人,怎麼走好下一步?

誰來突破“次元壁”

“怎麼不參加公司的年會了?”濟南翼菲舉辦公司10周年年會當天早7點,毛奔見到同僚拎着行李箱準備出門,上前問。同僚答:“去北海傳遞項目,年會趕不上了。”

“随着企業發展規模的擴大,我們需要大量的傳遞人員。”毛奔說,傳遞人員首先是技術人員,必須有過硬的技術能力。

機器人的應用端涉及各行各業,應用場景千差萬别,有時在本部運作正常的裝置換到工廠中的房間就會狀況百出,是以需要傳遞人員在複雜多變的現場對裝置進行調試,使其達到理想效果。但他們又不同于對着電腦搞研發的技術人員,他們的“戰場”就在客戶的使用現場。在那裡,他們不僅要通過調試傳遞合格的産品,還要發掘新的客戶需求,為企業擷取商機。簡言之,他們是能夠适應頻繁出差的技術員+銷售員。

遨博山東将研發人員的出差時日寫進了合同裡,位于國内其他城市的研發人員按照崗位不同,每月需要到淄博的生産基地工作5-15個工作日,為的是及時發現和調整生産中的問題,孵化園裡還專門為他們準備了60套專家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随着機器人在應用端更廣泛更深入地應用,對這類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越來越大。”毛奔認為,對技術人員而言,對職業認知和定位需要突破。

在山東能行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身着工裝的數控加工操作員手指在一台“平闆”上來回劃動。“很多機械裝置需要勞工直接在生産線上程式設計調試,勞工要具備較高的數控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把零部件組裝起來。”山東能行有關負責人說,企業剛成立時招聘了40多名技術勞工,他們組裝的機器人運作時不停地“打哆嗦”,于是立即把他們全部送到蘇州的工廠教育訓練半年。回來後,産品運作穩定了。“相比蘇州等地集聚的大量有技能有經驗的産業勞工,山東這類人才的存量相對不足。”該負責人說,現在的技工學校大都開設了數控班,但畢業後真正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并不多,一個班50人中也就有四五人。對職業院校和用人機關而言,實作精準育人、有效留人,或許還有待于機制的完善。

他們可以是來自政府的“保姆”。“除了研究機器人,我們啥都不懂。”韓錦亮和他的40多名水下機器人研發人員,是一支脫胎于高校的“理工男”團隊,平時埋頭于提升機器人技術,遇到工商、稅務、金融、專利等企業營運中的事項時,總會覺得“頭大”。為此,威海遠遙淺海科技灣區成立專班對接智真威海,派出從業人員提供“保姆式”服務。去年4月,威海市環翠區海洋發展局行業發展科科長施坤濤在與韓錦亮交流中,得知智真威海迫切需要一片試驗場地。“我們立即協調漁港把一号碼頭到二号碼頭之間的泊位劃為試驗場,提供給他們進行水下實驗。”施坤濤回憶,從企業提出需求到最終落地解決,不超過半個月。“原來我們進行水下試驗,從打包機器人到抵達試驗場地正式下水,至少20天。現在可不一樣了。”韓錦亮走出工廠中的房間,步行兩分鐘就走到了試驗場。“有問題工程師可以現場解決,大大提高了研發效率。”

他們也可以是來自市場的“操盤手”。以韓永光為例,臨床醫學出身,有政府工作經曆,也下過海經商辦企業,涉足電氣、電腦、紡織……對政府運作、資本市場比較熟悉,又深谙機器人産業的門道,對與科研人員打交道的路數熟稔在心。在他看來,促成各方的合作,得摸準、滿足各自的需求。比如對于資本方而言,他們需要篩選真正有潛力有價值的技術;對于科研人員,則要提供足以比對其技術的尊重,這種尊重既是精神上的,更是物質上的。并購一家科研人員開辦的企業,韓永光以3億元控制其60%股份後,又将其中51%的股權回贈給創始人,為的是不讓股權變動影響技術核心團隊,“他們的技術才是企業發展的根基。”

這樣的人才,不是誕生在院校的搖籃裡,而是成長于市場的風雨中。壯大這支隊伍,不在于“教”,而在于“育”——突破傳統的觀念意識,營造更包容的外部環境,給予珍惜、鼓勵和肯定,機器人邁出的下一步,需要他們的推力。

蹲點深一度丨機器人,怎麼走好下一步?

■記者手記

在火熱的産業裡找準定位是關鍵

近年來,大陸機器人産業步入快速發展通道。根據中國電子學會釋出的最新資料,2021年,大陸機器人市場規模約在839億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8.3%,連續多年穩坐世界最大機器人消費國地位。

在火熱的産業裡站穩腳跟,甚至赢得領先,找準自己的定位是關鍵。在大陸,不同區域的機器人産業各有各的比較優勢。長三角地區發揮技術水準、品牌影響力優勢,着力發展機器人對外貿易;京津冀地區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基礎理論研究、核心技術突破;東北地區依托龍頭企業,開展工業機器人高端産業創新攻關;大灣區借助人員物流往來頻繁的優勢,成為對外展示的視窗。而山東機器人産業的優勢同樣突出:裝備制造業體量大,機器人産業發展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一二三産業門類齊全,機器人應用場景豐富;新舊動能轉換創造了廣泛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市場廣大等,這些都為山東機器人産業起步提供了良好環境。

在保留發展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山東立志推動産業基礎再造,着力突破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領域,塑成新的優勢尤為重要。比如在區位優勢的基礎上,發揮政策引導和精準扶持作用,彙聚資源要素,形成機器人産業“新高地”;比如利用重大戰略、平台機遇,廣泛開展合作,加快自主創新,推動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标志性産品的突破;比如開展機器人在細分場景的應用,在各行業打造機器人示範項目等。立足優勢,順應未來,山東機器人産業必将行穩緻遠。

策劃 婁和軍

記者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