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作者:南山以南,南山

1971年7月8日這一天晚上,一場宴會正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舉行。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正在盛情招待一位遠道而來的貴客——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就在晚宴進行的過程中,基辛格突然表情痛苦,表示自己的肚子出現劇痛……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基辛格

葉海亞立即關切地詢問了對方的情況。很快,這位巴基斯坦總統高聲宣布,由于當地的天氣過于炎熱,導緻基辛格的身體出現了問題。自己已經做出決定,請這位美國客人前往納蒂亞加利的一座别墅進行休養。

現場的記者們一聽,紛紛取消了原本計劃好的采訪計劃,開始打道回府。他們決定等幾天後基辛格養好身體,再去一探究竟。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段意外插曲的背後,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基辛格并沒有生病,也不會真的前往那座别墅休養;他接下來真正要前往的,是距離巴基斯坦并不遙遠的中國……

中美暗送秋波 巴基斯坦成中間人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白宮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37任總統。對這位美國新元首,《人民日報》如此評價道:“一個狡猾奸詐的陰謀家和劊子手”。

然而,在這場就職演說中,尼克松卻表達出自己希望緩和當時世界緊張局勢的态度。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曆史能夠賜予的最大榮譽,就是和平締造者的稱号”。而這句話,也在後來出現在他的墓碑上。

就在尼克松走馬上任後不久,世界局勢又出現了新變化。關系本就陷入僵局近10年的蘇聯和中國,又因為邊界沖突互相劍拔弩張。在冷戰的大時代背景下,身為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辛格等人,提出了外交方面的緩和政策。相應地,中國這個龐大而神秘的東方社會主義國家,成為了美方可以争取的對象。

而中國這邊,同樣有了同美國改善關系的想法。1970年國慶節期間,毛主席特意邀請了一位美國老朋友登上天安門城樓——《西行漫記》作者斯諾。

不僅如此,在天安門城樓上,斯諾就站在毛主席的旁邊,在翻譯冀朝鑄的協助下,兩人進行了很多交流。

很快,一張毛主席和斯諾肩并肩的照片,傳遍了全世界。國際社會對此頗為震驚,他們沒有想到,一位美國作家和記者,竟然在當天獲得了如同國家元首一般的待遇。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毛主席和斯諾

很明顯,毛主席和中國政府,是希望通過這一舉動,表明自己并不排斥同包括美國在内的世界各國,進行更多的接觸交流。對此,尼克松和美國方面,自然是心知肚明。

不久後,在與一位記者交談時,尼克松這樣說道:“如果我死之前,還有什麼想做的事,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去不了,我就讓我的孩子們去。”

與此同時,這位美國總統決定通過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向中國方面傳遞自己想要改善雙方關系的想法。此後,中美雙方通過這一管道交換了很多信件。在兩國政府中,隻有極少數人,才知道信的内容。

雖然這樣,但幾個月過去了,兩國關系依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直到1971年4月,以“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意外出現。随着美國乒乓球隊順利訪華,尼克松政府決定開始進一步行動。

基辛格秘密訪華 與周恩來長時間會談

看到時機已經成熟,尼克松決定派人前往中國,就兩國存在的分歧以及如何實作關系正常化,進行協商會談。而這一人選,自然沒有比基辛格更合适的了。

此時的基辛格,雖然還沒有成為國務卿,但已經是尼克松最為信任的外交官員。事實上,關于接下來的這次秘密中國之行,當時知道所有這一切的,隻有他們二人。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基辛格和尼克松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啟程離開華盛頓。他先是前往越南西貢,在那裡活動了3天後,到達泰國曼谷。6日他抵達印度新德裡,又在兩天後前往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此時,重頭戲才剛剛開始……

8日當天晚上,在巴方舉辦的晚宴上,基辛格佯裝肚子痛,引起了衆人注意;接着,葉海亞總統宣布将請這位美國客人去自己的别墅裡休養。

人們對此并沒有察覺出什麼異樣。可就在9日淩晨4點鐘的時候,基辛格悄悄登上了葉海亞的專機。為了不被人注意到,他戴着大檐帽和墨鏡,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

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即使如此低調,在拉瓦爾品第國際機場,依然有人注意到了這一幕。倫敦《每日電訊報》駐巴基斯坦的記者貝格,意外發現一個很像基辛格的人,神色匆匆地從一輛小轎車上下來,登上了一架巴航波音707客機。很快,這架飛機迅速起飛。

貝格十分疑惑:基辛格不是剛剛得了痢疾,正準備休養嗎?他立即向機場一位官員詢問:“剛起飛的那架巴航707,飛向哪裡了?”

這位官員沒有多想,告訴貝格:“中國。”

很快,倫敦《每日電訊報》報社收到一條急電:基辛格飛往中國!

報社的編輯接到電報後,感到非常驚訝。經過反複思考權衡,他認定這是貝格喝醉後寫出的荒唐之語,将其扔進了廢紙簍……

就這樣,基辛格這次秘密之行,幸運地沒有被提前發現。7月9日中午,他順利抵達中國北京。

後來,基辛格如此回憶自己當時的心境:“那可是一個偉大的時刻。我那時所有關于中國的知識,都來自助手給我準備的那一堆材料。當時,中國對我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國家。”

懷着些許忐忑不安的基辛格,終于開啟了中國之旅。在從南苑機場前往下榻的釣魚台國飯店的路上,基辛格一行發現,路兩邊懸挂着很多智語。

一位副手詢問中方陪同人員黃華:這些智語是什麼意思?黃華如實回答道:“打倒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黃華

聽了這話,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基辛格,也不禁緊張起來。畢竟,中美兩個國家之間,存在着太多的分歧,乃至敵視……

而這20多年來,橫亘在這兩個大國間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台灣問題。當7月1日基辛格離開華盛頓前,尼克松和他商讨了此次中國之行的會談政策。

當時,尼克松對基辛格提前準備好的相關表述不滿意,認為其立場“不夠強硬”。這位美國總統對基辛格提醒道:“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表達我們放棄支援台灣的意願。和中國人的會談,不能讓别人看起來是我們在出賣台灣。”

7月9日下午,基辛格終于見到了早已聞名全世界的周恩來。對這位中國總理,基辛格首先表示:“尼克松總統已授權我來告訴您,美國不會在沒有事先同你們商議,并考慮你們意見的情況下,采取任何有損你們利益的重大舉措。”

基辛格這番話,明顯是想釋放美方的善意。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周恩來對此的回應是:“對于台灣問題,我們不得不指責你們的政府。”

接着,在談到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問題上,周總理表示:“要承認中國,美國必須無條件地這樣做:它必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毫無例外。”

周恩來這些表态,十分出乎基辛格的預期。在來到中國前,他一直認為,中國之前對美國所表現出的積極姿态,不是因為想從根本上解決台灣問題,而是為了同美國一道,形成對抗蘇聯的國際态勢。可此刻,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發生了誤判。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周恩來

有些措手不及的基辛格,急忙對周恩來回應道:“我注意到,總理的評論超出了我們先前聯絡中所交換的意見。在之前的聯絡中,您說到要我們從台灣和台灣海峽地區,撤出駐軍和軍事設施。您今天還說了一些官方的政治性宣言……”

對此,周總理回答道:“這是因為,如果我們要交換看法,每一方就必須把對問題的全部看法都說出來。”

基辛格這才明白,周恩來之前所說的,隻是一個政治正确的官方宣言。這位中國總理,并沒有指望基辛格會全盤同意。

接着,基辛格談到了台灣問題。他首先表示,美國已經主動削減了一部分駐台軍力;而随着中美關系的改善,美國将逐漸減少其餘的駐台軍隊。

而在政治方面,基辛格當場明确表示:“我們不支援‘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解決方案。”至于兩國建交的問題,他稱美國不急于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當然,如果雙方能夠達成基本共識,也不會阻撓雙邊關系朝這個方向發展。

對于基辛格這些表态,周恩來對美國不支援“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表示贊賞,并認為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希望很大。

随後的兩天裡,基辛格又和周恩來舉行了幾次會談。在談到尼克松何時來中國通路時,周總理提出建議:可以在1972年的夏天來訪。

基辛格對此表示,如果總統夏天來,會離美國大選太近,有為自己争選票的嫌疑。

周總理又說,可以1972年春天來。基辛格表示同意。

不過,在尼克松訪華的相關措辭上,雙方還沒有達成一緻的意見。美方想強調是中國邀請,中方則想強調是尼克松自己同意邀請。

就在這一問題僵持不下時,周恩來靈機一動,提出了“知悉”(knowing of)這一說法,巧妙地避開了雙方誰主動誰被動的問題。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周恩來

基辛格對此十分贊賞。相應地,他表示可以在尼克松總統“接受了這一邀請”的前面,加上“愉快地”這一副詞,以投桃報李。

就這樣,雙方達成了一緻。這一公告最後被定為: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通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當時間通路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這一公告發表後,迅速震驚了整個世界。不知當初那位将貝格從巴基斯坦發回的電報扔進廢紙簍的編輯,此刻作何感想……

基辛格再度訪華 一提法獲周恩來贊賞

在這次秘密的中國之旅三個月後,基辛格一行再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繼續解決兩國間存在的問題。

這一次,他們依然住進了釣魚台國飯店。當時,新華社每天都會發一份英文版的新聞公報。在公報上,每天都有一條毛主席語錄。在基辛格等人下榻期間,新聞公報每天都會被送入他們的房間。

不巧的是,有一天,公報上的毛主席語錄換成了“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而這份公報,又被飯店的服務人員照例送進了美方人員的房間……

很快,美國客人發現了問題。一位“中國通”霍爾德裡奇,專門找到了中方負責禮賓工作的人員,用廣東話對他說:“請你看看這個放到我們房間的新聞公報,我希望這是誤會。”

而基辛格也明确告訴中方人員,不希望當尼克松總統通路中國時,也受到類似的“羞辱”。

不久,周總理得知了此事。他立即要求外交人員向美方作出解釋。

過了一天,在陪同基辛格前往人民大會堂的途中,外交部代理部長姬鵬飛特意對他說,每個國家都有同群眾聯系的辦法;你們是用報紙和電視,我們中國則用智語。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姬鵬飛(右)

這時,姬鵬飛指了指一面昨天貼着“反對美帝國主義”智語的牆說:“你看,現在是不是變了?”

基辛格一看,牆上的智語,已經換成了“歡迎亞非乒乓球賽”的英文字樣。

這次來中國,基辛格主要同中方就将來的中美聯合公報内容進行商議。可在公報的具體内容上,雙方一直沒有達成一緻。10月25日,中方對美方提出的草稿進行了全盤否定。

公報的内容裡,最棘手的就是台灣問題。到了最後,基辛格靈機一動,想出了一種巧妙的提法:“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表示異議。”

對這一神來之筆,周總理大為贊賞。他對基辛格稱贊道,你不愧是博士啊!最終,雙方就聯合公報的内容達成了一緻。

基辛格談周恩來:遇到過最有魅力的人

在基辛格等人的努力下,1972年2月尼克松成功訪華,中美關系實作了正常化。後來,基辛格又多次前來中國,并成為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1971年基辛格訪華,副手問路邊智語的意思,黃華:打倒美帝國主義

基辛格、周恩來和毛主席

而在後來談到周恩來時,基辛格這樣評價道:“他是我在60年來的公職生涯中,遇到過的最有魅力的人。他個子不高,風度翩翩,目光炯炯,表情豐富。他能以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壓倒談判對手,能憑直覺猜到對方的心理活動。……在我跟周恩來的交往中,他含蓄、敏感的風格,幫我們克服了曾互為仇敵的兩個大國間新型關系中的很多隐患。……周恩來智慧超群、學識淵博、道德高尚,無論對哪個國家來說,他都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在我見過的外國上司人中,周恩來是百裡挑一的人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