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吃美食,我飛了一萬多公裡——紐西蘭華人青年美食家楊仿仿的“鄉愁”故事

作者: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7月17日電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社奧克蘭專稿報道,四年前,一位移居紐西蘭的多年老友突然告訴我“他要自己創業了,做我自己的食品品牌”,然後不由分說便把我拉進了一個叫做“放羊美食群”的微信群,從此以後,我就開始了被各種美食圖檔的狂轟亂炸:“油潑辣子出鍋了”,“火腿和臘肉臘腸開始接受預定了”。可憐我對這些美食是“看得到、卻摸不着”。終于,我決定從北京飛越一萬多公裡到紐西蘭,盤算着要把這些好吃的都嘗一遍。

“我從小到處流浪,所謂的鄉愁,具體的做法,就是想把自己和家人記憶中最美好的食物,用紐西蘭本地的食材來一一呈現出來,通過複原小時候的口味,創造記憶中美好的回憶。這不會是我一個人的想法,而幾乎是每個旅人、每個背井離鄉的人的想法。” 說出他的人叫楊仿仿,“放羊美食群”的群主,也是“尚膳”食品品牌的創始人,他帶着調侃的語氣說: “美食是無邊界的, 值得所有人分享,美國和中國之間再多不同意見,說到食物,美國人不得不承認,Chinese food is yummy!”

楊仿仿今年46歲,溫州出生,與筆者已經相識15年。15年前的他,個人介紹已經讓很多人眼前一亮,羨慕不已:年薪百萬,20歲就開始出版第一本書,30歲走遍五大洲近60個國家,從事過IT、教育、餐飲、貿易、遠洋漁業等不同行業,行業跨度之大,讓人瞠目。他能使用十多種語言,實在無法相信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可以如此強大,我曾私下詢問母語為那些語言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是每一種都說得極其标準,根本無法分辨出他不是本地人。2008年,“世界走一圈”的仿仿跑到斐濟,專心開始了他的“漁夫生活”。2015年,舉家來到了紐西蘭。

2015年的時候, 大半生都與“吃”為伍的仿仿決定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食品品牌——尚膳。運用紐西蘭的食材為原料,用中國傳統工藝進行加工。“紐西蘭以幹淨著名,對生态極為保護,同時遠離各種污染源,是一個更加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這裡有很多很好的食材,但我覺得它們需要更多的附加價值,去做一些比較獨特的産品,不但自己有的吃,也同時做成一個事業。”

情懷是自己的 好東西是大家的

如果讓我用幾個詞來形容下仿仿,腦中最先想到的就是“愛吃”、“善聊”、“情懷”和“好客”。認識仿仿的人都知道他愛吃,也會吃。每當有朋友到家裡做客, 一定會擺出一桌“色相味俱全”的大餐, 而仿仿則會樂此不疲地給食客們講着每一道菜的來源和背後的故事:“這是來自大西洋的大墨魚”,“這是來自東海的绯紅蝦”,“這是自家做的臘肉臘腸,裡面可是專門放了茅台的,外面可吃不到”,“這是火腿雞面,用自家的霍克斯灣火腿加老母雞炖了一下午,快嘗嘗鮮不鮮”。同時, 仿仿也總會不時聊起以前的經曆,溫州的家人、在廣州上學的的日子、在美國打工的日子、在俄羅斯認識的朋友等等,印象最深的是他自己有個吃貨老爹,小時候老爹每賺到一筆稿費,就會帶上他跑去五星級大飯店吃頓大餐,把錢花光光。從小住在不同的環境,飲食文化沖擊極其強烈,他說他的味蕾和自己的語言能力相仿,吃哪兒象哪兒。

是以, 仿仿說最初開始決定創立“尚膳”品牌的初衷很簡單,主要是兩點:一個是自己貪吃,想吃好吃的;另一個,反正在紐西蘭這樣的世外桃源,太平、靜谧,好山好水好無聊,華人要作出自己的事業,真要從文化上、人類的共同需求上想門路,也懶得講大道理,好吃不好吃,一嘗就知道,口碑勝過一切,那就做吃的。

說起品牌的名字為什麼叫“尚膳”,仿仿介紹到,“膳”這個詞來自于“仿膳”,小時候跟父親去北京吃過,印象很深。以前為皇帝提供的飲食,稱為禦膳。後來皇宮裡的禦廚流落到了民間,因他們所做的菜式是仿照原來清宮的禦膳,故稱為“仿膳”。而“尚”這個詞兼具了高尚、喜歡和崇尚的意思。是以,“尚膳”這個詞表達了品牌的初心——“做吃得起的好食材”,翻譯成英文則是Good Chow,直白好記。

用食物講故事 每個産品背後都有一段“鄉愁”

2015年,開始創業後仿仿打造的第一款産品就是按照紐西蘭最高品質打造的花膠,或許源于其潛意識中對第二故鄉——廣州的思念。8歲時,仿仿随父親搬到廣州,在那裡呆了大概六年的時間,都說“食在廣州”,“鮑參翅肚”這些高檔海鮮幹貨可以說是廣州人生活中最必不可缺的部分。依托紐西蘭豐富的魚類資源,仿仿建立了第一家花膠廠,買過花膠的客人形容:“用你家花膠做甜點,毫無惡臭腥味。”其後又陸續加入了鮑魚、海參等高品質的幹貨。

海鮮幹貨生産線搭建完畢以後,愛吃肉的仿仿又打起了紐西蘭牛肉的主意。衆所周知,紐西蘭是知名的牛肉産地,其草飼牛肉不同于别處的谷飼牛肉,絕對是上等品質。仿仿的嶽父是緬甸華僑,在雲南長大。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用當地的香料,從紐西蘭最好的牧場引進牛肉,打造獨一無二的香格裡拉口味的“牛幹巴”。同時,他們在傳統的雲南牛幹巴的制作工藝上進行了改良,選擇用大片牛肉直接壓制,每公斤新鮮牛排隻能出品300克的肉幹,雖然這大大提升了制作成本,但是完全沒有添加絲毫的防腐劑,精心配置的香料,最大程度呈現了這款牛肉幹特有的香韻。

然而,作為零食的牛幹巴可滿足不了愛吃肉的仿仿一家的日常需求。溫州人曆來就有做臘肉和臘腸的習慣,于是,仿仿開始學着爸爸的方子做起了臘肉臘腸,受吃貨老爹的影響,老爺子雖然不勝酒量,每年冬天制作臘味,制作過程中卻一定要加入昂貴的茅台酒。

後來,仿仿又想起來爸爸做的火腿,仿仿爸爸年輕時曾經在金華工作,而那裡最出名的就要數“金華火腿”了,老爺子嘴巴刁,動手能力又極強。 兩人在美國的時候還一起做過,這也成為他記憶中很重要的一環。

于是,仿仿決定選用紐西蘭本地的優質豬肉,打造紐西蘭的“金華火腿”——“霍克斯灣”火腿。“要好吃的,就一定要等待,臘肉臘腸我們都絕對不搞速成烘幹,而是嚴格控溫,在攝氏五度的冷房裡模拟冬日氣候,近兩個禮拜的緩慢脫水才完成。火腿更不能速成,每一條腿都至少需要八個月的時間。是以每年隻做三批,中秋、聖誕、農曆春節,按照預定的定額來做,往往都是供不應求。”說着,仿仿得意地讓我看手機上客戶們發來的買家秀。他說:“既然移民了,蘇格蘭人帶來了牧牛羊的生活模式,中國人帶來我們的文化,這就是這個世界将來的樣子。”

阿嬷的食譜外公的秤 用好食材打造精品醬料

“尚膳”醬料系列的開始似乎有些偶然。XO醬,是所有醬料裡被公認為最頂級的醬料,在所有華人所在的地區都被推崇,仿仿一家也非常喜愛。然而,世面上的很多XO醬一般用的不是真正的鮑魚,而是用的所提取的精華素。是以,仿仿的嶽母通常是自己購買鮑魚,在家自己制作。一次,仿仿一位在奧克蘭開餐廳的朋友嘗過之後,贊不絕口,說這個如果打造成産品,一定會賣得很好。這大大鼓勵了仿仿,于是決定以紐西蘭本地的特色黑金鮑魚為原料,加入上好的幹貝、幹蝦,打造這款産品。從16年最初開始測試,到18年5月正式推出市場,經過整整兩年的時間。“我們這款XO醬中含黑金鮑魚的淨肉就有20%,這是你在别的産品中吃不到的。而且不含防腐劑,因為保存期限是一年,是以要放在實驗室至少半年時間接受檢驗。”仿仿說着,又拿起旁邊的米餅蘸着XO醬招呼我們吃起來。

仿仿說:“我從小聽媽媽講外公外婆家的故事。外公曾經是溫州知名醬園“詹乾春”的第二代傳人,抗戰勝利之後,外公當年所做的醇釀頭道醬油就已經出口且名揚海外,那時節,人重信義,不但醬園用自己的姓冠名,出品的醬油還直接冠上‘玉麟油’的名字,外公的名諱就是玉麟。你看這杆秤就是當年他們用來秤豆子用的,已經有100年的曆史了。”仿仿說着,拿起辦公室中的一杆長約一米四五的古董大秤給我展示,“外公外婆心地善良,一生清白,我把這杆百年老秤放在這裡, 就是提醒自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公道和清白,是外公外婆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遺産。”于是,2017年的時候,仿仿就先在廣東開始了頭抽制作的初嘗試,并開始在心裡盤算着在紐西蘭的本地化。頭抽是廣東人的說法,即頭一道醬油。他們選擇用古法曬制的傳統的方法,制作了第一批的頭抽,運送到紐西蘭,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仿仿說,自己已經在計劃将頭抽的生産線引入紐西蘭。去年,在3月12号生日這天,仿仿牽頭和一衆好友成立了“紐西蘭豆業公司”。12月18日,仿仿在與溫州互為姐妹城市的Gisborne,這個全世界最早看到陽光的城市買下了一個酒莊,并計劃将其改成醬油廠,集種植、釀造、銷售和觀光為一體,讓“尚膳”頭抽可以盡快在紐西蘭投産,利用本地優緻的紐西蘭土地、空氣和水質,打造獨具特色的紐西蘭生态醬油。

2019年,“尚膳”的媽媽菜單中又增加了新的成員。考慮到紐西蘭人相對來講對辣味的接受程度不高,仿仿的嶽母左媽媽,也是尚膳公司的首席調味師,對中國傳統的“油潑辣子”配方做了改良。“我們的油潑辣子更注重不同香氣間的協調和搭配,十幾種香料,每一種香料都需要不同的溫度來釋放其香氣,這個确實讓我們的制作過程要麻煩很多, 可想吃好吃的,怎麼能怕麻煩呢。”仿仿笑着說。

“把鍋竈綁在腿上,到哪裡都吃得來”,這是我爸爸常說的一句話,采訪結束的時候, 仿仿補充道:“我這裡還有很多好吃的秘方呢,想吃的話就耐心等待吧。”(文:宋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