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古老的中華酒文化——“酒令”由來

作者:榮太和燒坊石榮霄

平日裡好朋友聚在一起時,免不了吃飯喝酒,喝到興起,大都會選擇猜拳行令,尤其是夏天,每每路過夜市攤,響徹夜空的“五魁首啊六六六”,都會讓路過的人心頭一顫。

揭秘古老的中華酒文化——“酒令”由來

久而久之,對“酒令”這個東西,也就産生了“聒噪”的刻闆印象,但實際上,古人的酒令也有很優雅,富有内涵的。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酒令”的曆史。

酒令是怎麼來的?

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于西周,完備于隋唐。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後為飲酒助興。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像催化劑,頓時使酒席上的氣氛就活躍起來。

總的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較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而行令就像催化劑,能讓酒席上的氣氛瞬間活躍起來。

揭秘古老的中華酒文化——“酒令”由來

古人行酒令有哪些形式?

1、投壺

投壺由壺靶、箭矢和計數器組成。壺靶一般用小口徑的高裝壺,通稱箭壺,箭壺大部分都有兩個壺耳,與壺口一起形成三孔壺靶,壺口為大孔,兩耳為小孔。遊戲時,賓主輪流将沒有箭頭的箭矢投向壺中,每人四矢,多中者為勝,負者飲酒。

揭秘古老的中華酒文化——“酒令”由來

2、香球

香球又叫“拋球”、“閃球”〝飛球”,類似現代的擊鼓傳花。香球是一種小型繡球,飲酒之際,依座輪番傳遞,以擊掌為信号,球落誰手,誰就要飲酒。

揭秘古老的中華酒文化——“酒令”由來

3、骰盤、酒胡子

骰盤又稱“投盒”、“頭盤”,是用骰子和盤器組成的行令器具,很早以前就用之于博弈領域,後來移植到酒桌上。酒胡子是一種上豐下圓的木刻人,雕镂形貌像胡人一樣,碧眼虬發,上輕下重,扳倒後能自動豎立。

行酒令時,命人使其旋轉,當其旋轉停止時,酒胡子的手指向坐席上的哪位賓客,哪位賓客就要喝酒。

揭秘古老的中華酒文化——“酒令”由來

4、酒令籌

酒令籌,又稱“籌箸”,是唐朝人發明的一種酒令器具。一般為長形條牌,上面刻有有關飲酒的銘句,通常多枚為一組,裝在專用的筒器内。

喝酒行令時,随意抽取一枚,讀其字句,然後按照籌令的訓示去飲酒。

揭秘古老的中華酒文化——“酒令”由來

自古至今,酒文化是我們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酒令則是讓酒锲入文化的鉚釘。

“飲酒行令”是古人熱情好客的表現,更是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對于充滿文化氣息的雅令。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應當傳承、弘揚,而對于稍顯嘈雜的通令,我們也不應全部否決,畢竟,它的确是調節氣氛的好幫手,隻要注意場合,不影響他人,當然可以适時使用。

|部分圖文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