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個聯考落榜生的留學軌迹:有人提前回國送外賣,有人咬牙堅持逆襲

作者:大河看見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 杜倩雯 攝影 白周峰

又是一年聯考季。莘莘學子十數載寒窗苦讀,終于在這個時刻,畫上了一個階段性的句号。

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憂。有些孩子沒有獲得滿意的分數,有些父母也不甘心孩子的去處。

于是,有一定家庭資本積累的父母,為孩子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出國讀大學。

父母們臨時為孩子做了改變人生軌迹的選擇,孩子們在短時間内被送往一個陌生的國度。

這群17或18歲的懵懂少年少女,或主動要求,或被動選擇,從頭開始,踏上了另一條前途未蔔的道路。

本文選擇了3位正在或者曾經在國外讀大學的聯考落榜生,回望過去,講述各自聯考後的平行人生。

3個聯考落榜生的留學軌迹:有人提前回國送外賣,有人咬牙堅持逆襲

美國留學女孩小曦:大一開學三個月後放棄學籍出國讀書,至今感謝這段經曆

2014年春,在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讀書的“優等生”王晨曦,順利考過了某知名985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拿到了一張入學“優惠券”:隻要聯考成績超過本省一本線,即可錄取。

王晨曦的父母很為她開心,周圍的朋友也紛紛表示羨慕。他們幾乎每天都在對這個剛滿17歲的女孩說:“這下你的聯考壓力可就小很多了!隻用過個一本線就行。”可越是這樣的話語,越是令這個女孩焦慮不安。

“若是按照平時的成績,我考過一本線絕對沒有問題。但通過自主招生考試後,我的心理壓力反而更大了。”王晨曦在高三沖刺階段,腦子裡每天都控制不住的想“沒過一本線怎麼辦”、“自主招生考試白考了怎麼辦”、“辜負所有人期望了怎麼辦”……

在聯考前的那三個月,王晨曦整夜整夜的失眠。

命運就是喜歡開玩笑。聯考成績出來那天,王晨曦和她的父母盯着電腦螢幕一語不發。她的成績比一本線隻低了一分。就是這一分之差令她與夢想的大學失之交臂。“我當時哭都哭不出來,不敢相信這麼drama(戲劇)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身上。”王晨曦苦笑着說。

後來,父母為她選擇了一所省内的二本學校。但開學不到三個月,王晨曦實在接受不了這種“名校到二本”的落差,毅然決然選擇退學,出國留學。“我當時說我想去美國,爸媽就賣了套房,支援我去。”王晨曦用近半年的時間考過了托福,于2015年飛往美國求學。

生活節奏、飲食習慣、學習方式……種種不同令這個剛滿18歲的女孩幾近崩潰。吃不慣國外的飯,她就學着自己做飯;沒有語言優勢,同學不願意組隊學習,她就自己一人熬夜完成所有作業;遇到種族歧視的同學,她就隻能忍耐,并靠彈尤克裡裡排解。

“我當時就是有種信念:自己選擇的路,跪着都要爬完。”王晨曦就是這樣咬牙堅持讀完了大學、研究所學生,現在在美國西部某知名高校内就讀建築學博士。

做實驗、寫報告、開小組會、帶暑期生,現在的王晨曦每天都生活得都很充實。談及過去的選擇,26歲的王晨曦說:“我很感謝當年出國留學。現在這條路上的風景,确實不是當年讀一所二本學校就能輕易看到的。”

3個聯考落榜生的留學軌迹:有人提前回國送外賣,有人咬牙堅持逆襲

日本留學生小小:“社恐”被迫變“社牛”,陌生的環境逼着自己長大

劉小小的留學生活不算是突然知曉,她比其他人多了一個月的心理準備。

2014年5月,離聯考倒計時一個月,劉小小因為學習壓力太大,整夜失眠、大把脫發。她的媽媽十分心疼孩子憔悴的樣子,于是告訴劉小小:“壓力不用這麼大,考不好咱們就出國。”

這句話确實讓劉小小的心理壓力驟降:“其實也不是怪我媽,但她當年的那句話,确實讓我放松的連晚自習都不去了。”

最後,劉小小的聯考成績“果然”沒有達到預期。但沒有任何日語基礎的劉小小,隻能在國内學了一年日語後,于2015年前往日本岡山讀語言學校。

曾經的劉小小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順風順水,萬事皆有父母操心。但當她抵達日本後,看着周遭陌生的一切,她“被迫”長大。

“我本來性格就很内向,也有社交恐懼症。再加上那時候我的日語還很一般,每次去便利店和收銀員對話我都能緊張地出一頭汗。”即使再緊張不安,“社恐”劉小小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決定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料理店服務員、便利店收銀員、臨時宴會服務生……劉小小一天最多同時做過三個兼職。她說:“陌生的環境逼着我飛速長大,那時候都忘了自己也才18歲。”

在一次做餐廳服務生時,剛滿19歲的劉小小,因為把顧客吃剩一塊兒豆腐的盤子提前撤下,而受到了顧客的投訴與責備。最後,店長帶着劉小小,一起對着顧客鞠躬道歉,這事才算了結。劉小小說:“我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委屈。鞠躬的那一刻甚至覺得有些屈辱。”自此以後,受過“社會毒打”的劉小小,才開始覺得自己的心智走向成熟。

讀了兩年的語言學校後,劉小小以留學生的身份,參加了日本的聯考。最終,她順利考上了神戶大學,并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大學四年減免學費”的獎勵。劉小小說:“其實,作為留學生,來日本讀大學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相比于國内,聯考難度會降低很多。我隻要過了語言這一關,以我現有的程度,可以在日本考上一所還不錯的大學。”

目前,劉小小正在神戶大學讀研究所學生,明年畢業後,她計劃回國發展。

3個聯考落榜生的留學軌迹:有人提前回國送外賣,有人咬牙堅持逆襲

澳洲留學生李陽:“帶着虛榮感前去,帶着孤獨感歸來”

2014年聯考落榜的李陽卻很後悔當年出國留學的選擇。

“我爸媽開始有點反對,但看我這麼堅持,就隻能讓我去了。”在國内學了半年雅思的高陽,于2015年前往悉尼讀書。

“剛去的時候我挺激動的,好奇周邊一切新事物,但後來我就後悔了。”李陽覺得,當時周邊的同學都是“富二代”,他出身工薪家庭,融入不進這個圈子,隻能獨來獨往。“孤獨”是他天天挂在嘴邊的詞。

同時,語言的劣勢也令他的生活多了許多阻礙。“我每天最怕的就是去超市買菜。有時候甯願多餓一頓,也不想去超市和外國人對話。”18歲的李陽在異國他鄉,沒有朋友,沒有社交,不敢出門,不敢說話,“那時候一直窩在家裡,感覺心理都要出問題了。”李陽說。

2019年的暑假之前,李陽在大學課程還沒有修完的情況下,向學校送出了休學申請。他形容自己:“帶着虛榮感前去,帶着孤獨感歸來”。

由于大學課程沒有修完,李陽一直沒有拿到自己的畢業證。緊接着,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李陽回悉尼繼續讀書的事情就一直耽擱至現在。而無法找到正式工作的李陽,此前一直靠着當“外賣小哥”和做些其它兼職賺錢。“總不能一直躺在家裡,隻能靠着高中文憑找點出苦力的活兒了。”

2020年,正在當“外賣小哥”的李陽交往了一位比他大兩歲的女朋友。在女友的鼓勵下,李陽決定重拾學業。目前,他正在讀學校開設的線上課程,“如果各科考試順利的話,明年就應該能拿到畢業證了。”

談及曾經的選擇,李陽覺得自己非常後悔。“我爸媽現在也會一直怪我當時非要選擇出國,還沒有堅持下來選擇回來,白白浪費了這麼多錢,也浪費了很多時間。”李陽最後強調:“如果隻是為了那一點虛榮感,大可不必選擇出國,這條路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本文所涉人員名字皆為化名)

來源:大河報·豫視訊 編輯:李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