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睿評|拜登中東行:安撫盟友,也将破壞地區緩和挑動對抗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劉中民

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極力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媾和,所達成的協定即《亞伯拉罕協定》,并試圖推動美國與以色列、“溫和阿拉伯國家”建立“中東版北約”,其主要目标是遏制伊朗和鞏固中東同盟體系,但建立“中東版北約”的計劃未能實作。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為把戰略重心轉向與俄羅斯、中國的大國戰略競争,美國繼續從中東進行戰略收縮,其突出表現是從阿富汗撤軍、為熱點問題降溫、促進地區關系緩和等。但是,由于美國大國競争戰略特别是在俄烏沖突中制裁和遏制俄羅斯的需要,以及構築圍堵中國國際聯盟的需要,美國又需要中東國家特别是其盟友國家的配合。是以,美國又無法一味減少對中東的投入,更無法徹底放棄中東,因而又會根據需要進行動态調整,進而使中東地區服務于其大國競争戰略。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拜登将于7月13日至16日對中東的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和沙特三國進行通路。

中東睿評|拜登中東行:安撫盟友,也将破壞地區緩和挑動對抗

當地時間2022年7月10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地區,美國總統拜登将通路以色列,當地街頭已懸挂起兩國國旗。視覺中國 圖

一、拜登執政後美國的中東政策

第一,大力推進重返伊核協定履約談判并接近達成協定,但因俄烏沖突爆發并持久化以及美伊仍存在嚴重分歧而陷于停滞。從2021年4月以來,伊核問題維也納會談已經進行了9輪談判,各方圍繞美國重返伊核協定和解除對伊制裁、美伊同時履約有望達成妥協,但就在談判接近達成協定之際,俄烏沖突爆發并持久化,加之美伊仍缺乏信任,目前伊核協定談判再次陷入困境。

第二,重提解決巴以沖突的“兩國方案”,但并無實質性收效;與此同時美國繼續推進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改善關系,并取得重大進展。在巴以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曾推出一系列極端舉措,但拜登政府認為巴以沖突加劇不利于美國進行大國競争,也不利于美國聚攏阿拉伯世界盟友。是以美國重拾“兩國方案”,并就重新開機“兩國方案”多次與巴以進行溝通,并與埃及、約旦、沙特等國交換意見。就政策實踐而言,美國并無具體方案和實質投入,導緻近兩年巴以關系持續緊張并時有沖突,但美國在繼續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媾和方面有所成就,如阿聯酋與以色列關系迅速發展。

第三,主動為熱點問題降溫,但引起沙特、阿聯酋等地區盟國不滿。例如,在葉門問題上,拜登政府終止對沙特等國在葉門軍事行動的支援,将胡塞武裝從涉恐名單剔除,敦促沙特提出和平解決葉門戰亂的倡議,同時要求伊朗停止對胡塞武裝的支援。美國在叙利亞問題、利比亞問題和伊拉克問題上政策都日趨低調,避免再度陷入中東熱點問題。但美國在葉門問題上對沙特、阿聯酋等盟友的壓制引發盟友不滿。

中東睿評|拜登中東行:安撫盟友,也将破壞地區緩和挑動對抗

拜登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二、拜登通路中東的目的

拜登此次通路發生在俄烏沖突長期化、伊核協定談判重新開機、以色列議會解散、巴以沖突加劇、沙特加快内外政策調整、地區國家不斷進行分化組合的背景下,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安撫沙特、阿聯酋等盟國的不滿,為在俄烏沖突中制裁俄羅斯争取中東國家支援。尤其是争取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在穩定能源價格、保障歐洲能源供應方面配合美國。拜登上台後重新開機伊核談判,批評沙特、阿聯酋的葉門政策,減少美國對其軍事支援并取消部分軍售,都令沙特等嚴重不滿。是以拜登中東之行明顯有安撫盟友的意圖。

第二,建構以色列和所謂“溫和阿拉伯國家”組成“中東防空聯盟”,建立針對伊朗的“中東版北約”,并以拟達成的伊核協定實作對中東的平衡。即通過伊核協定制約伊朗,通過“中東防空聯盟”滿足盟友安全利益,同時發揮“中東版北約”在中東抗衡中俄的作用(北約馬德裡峰會已經把中東、非洲納入對抗中俄的範圍)。美國還會繼續推進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外交關系正常化的《亞伯拉罕協定》,促進沙特與以色列建交。

第三,象征性推進巴以和談的“兩國方案”,維護美國在中東的形象。這是拜登通路以色列、巴勒斯坦的目的之一,拜登有可能在要求以色列作部分讓步、為巴勒斯坦提供援助、敦促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作巴勒斯坦内部工作等方面作一定姿态,但目前美國沒有解決巴以問題的能力和意願,其目的主要在于表現“政治正确”。

三、美國和以色列推動建立“中東防空聯盟”意欲何為?

關于“中東防空聯盟”,目前并無正式的官方政策檔案,它是以色列國防部長甘茨在6月20日首次向外界透露的,他稱以色列正在建立一個由美國資助的“中東防空聯盟”,并挫敗伊朗的“攻擊企圖”。但以色列對“中東防空聯盟”的具體内容及參與國家并未作具體說明。

有媒體分析指出,以色列國内構築了密集的防空系統,由美制愛國者、自制的箭式(Arrow)、大衛彈弓(David’s Sling)和鐵穹(Iron Dome)等飛彈防禦系統構成,防範敵方戰機、飛彈、火箭彈和無人機等各種空中威脅。“中東防空聯盟”有可能是以色列防控體系的擴大化和地區化。以色列透露此資訊很大程度上是為7月13-16日拜登通路中東作輿論準備。

“中東防空聯盟”應該與美國通過《亞伯拉罕協定》推動的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正常化存在互相配合的關系。《亞伯拉罕協定》是美國推動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系正常化的外交條約,是美國調整和鞏固中東盟友體系,并服務于解決巴以問題的外交和政治安排。2020年9月15日,美國、以色列、阿聯酋、巴林四方簽署協定,以确認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的關系正常化。2021年與以色列實作關系正常化的蘇丹、摩洛哥也加入了協定。協定之是以被稱為“亞伯拉罕協定”,是因為亞伯拉罕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先知。

“中東防空聯盟”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組建針對伊朗的中東盟友體系的繼續,即從以政治和外交為主的《亞伯拉罕協定》向軍事和安全領域為主的“中東防空聯盟”延伸,最終形成美國主導的中東盟友體系。

根據近兩三年來特别是今年以來美國和中東國家的互動進行判斷,參加“中東防空聯盟”的國家應以美國海灣盟友、《亞伯拉罕協定》國家為主,而政治和外交聯盟會擴大到最早與以色列建交的埃及(1979)、約旦(1994),甚至還包括伊拉克。這可從近期美國和中東國家的活動中進行觀察:2022年4月初,美國、以色列、埃及、阿聯酋、巴林、摩洛哥舉行的内蓋夫沙漠峰會;埃及、以色列、阿聯酋在沙姆沙伊赫召開三方會議;約旦、埃及、阿聯酋、伊拉克四方召開亞喀巴峰會。

在上述活動中,除埃及、約旦外,阿聯酋、巴林、摩洛哥都是在《亞伯拉罕協定》架構下于2020-2021年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國家,而數次活動均有以色列和阿聯酋參與,可見它們是兩個重要的發揮組織作用的國家。6月19日-22日,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在四天時間内通路埃及、約旦和土耳其三國,加強與埃及、約旦的協調,緩和與土耳其的關系,均應與迎接拜登通路中東、商讨“中東防空聯盟”密切關聯。

四、拜登通路中東可能産生的消極影響

第一,對目前中東地區國際關系的緩和造成破壞作用,特别是對激化以色列與伊朗的對抗,破壞沙特與伊朗的對話産生重要影響。

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來,沖突對抗、零和博弈構成了中東地區國際關系特别是地區大國關系的核心特征,并呈現出陣營化、意識形态化、代理人化等典型的身份政治特征,形成了民族、教派等沖突相交織的集團對抗,其主要沖突包括以沙特和伊朗為中心的伊斯蘭教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對抗,土耳其和沙特上司的“親穆斯林兄弟會陣營”與“反親穆斯林兄弟會陣營”的對抗,進而形成了伊朗、土耳其、沙特三大權力中心,以及傳統而另類的地區強國以色列不斷以複雜的競合方式影響地區力量重組。

伴随美國中東政策調整和地區内部變化,導緻地區大國關系自2021年中期以後出現積極緩和,伊朗與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的關系,土耳其與沙特、埃及、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的關系,海灣合作委員會内部關系,阿拉伯國家與叙利亞的關系,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都出現了對話、緩和的積極互動。2022年以來,中東地區的國際關系異常活躍,各種高層互訪和首腦峰會接踵而至,地區國際關系呈繼續緩和之勢。

目前中東地區國際關系緩和有三條主線,即沙特、土耳其、以色列與地區國家關系的改善,以及海合會内部關系的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與伊朗的對抗仍在加劇,沙特與伊朗的對話緩和仍然動力不足,而以色列、沙特、阿聯酋将是美國推動建立“中東防空聯盟”依賴的主要盟友,其防範對象為伊朗,這無疑将進一步加劇以色列和伊朗的對抗,破壞沙特與伊朗的緩和,進而使2022年中東地區國際關系緩和的潮流出現逆轉。

第二,“中東防空聯盟”的建立有可能導緻中東地區出現反伊朗陣營和伊朗之間的強烈對抗,加劇地區緊張形勢;伊朗也有可能遲滞乃至停止伊核談判,并繼續以提升核開發活動水準回應反伊朗陣營的挑戰。

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國際社會對中東關注降低的大背景下,以色列持續對叙利亞境内的“伊朗目标”進行轟炸,伊朗境内目标遭破壞、伊斯蘭革命衛隊高官屢遭暗殺也多被懷疑為以色列所為,如“中東防空聯盟”得以建立,并持續對伊朗施壓,伊朗将極大力度組織地區内的什葉派力量對以色列和沙特、阿聯酋等反伊力量進行打擊,進而加劇地區緊張形勢,尤其是叙利亞、葉門、伊拉克以及波斯灣海域都将成為雙方角力重點,并導緻摩擦和沖突加劇。目前美國實行兩手政策,在推進伊核協定談判的同時,組建反伊地區聯盟,将使受到刺激的伊朗難以接受,甚至有可能中止伊核協定談判,并以更加大膽的核開發和激進的反制措施回應反伊陣營的挑戰。

第三,進一步加劇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使阿拉伯國家對巴以問題的關切持續下降,阿拉伯世界将持續分化,巴勒斯坦的處境将更加艱難,并促使巴激進勢力繼續以暴力方式反以。

近年來,阿拉伯世界持續分化、以色列日趨右翼化、巴勒斯坦内部存在嚴重分裂、“阿拉伯之春”以來阿拉伯國家核心關切轉向自身安全和發展,都導緻巴勒斯坦問題久拖不決并不斷被邊緣化,阿拉伯國家對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信心嚴重受挫乃至瀕于破滅。“中東防空聯盟”将在《亞伯拉罕協定協定》基礎上繼續推進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走近,持續分化的阿拉伯世界越來越難在巴以問題上集體抗衡以色列。對于處境更加艱難的巴勒斯坦而言,“中東防空聯盟”的建立将使以色列加強對巴方特别是哈馬斯的軍事高壓,巴以沖突加劇的态勢和以色列的軍事高壓,将刺激巴激進力量以更極端方式反以。

當然,對拜登通路中東的影響也不可高估。近年來,鑒于美國不斷因利己主義而抛棄地區盟友,或減少對盟友支援,中東盟友對美信任呈下降趨勢,且通過加強與中俄的合作進行平衡;美國同時加緊伊核協定談判群組建“中東防空同盟”的做法本身存在内在沖突,特别是沙特和伊朗對美國的兩面性有所警惕;俄羅斯、伊朗目前均對“中東防空同盟”持強烈反對态度,它們也必将根據事态發展進行反制和應對;更加重要的是俄烏沖突長期化,美俄對抗加劇,将對美經營中東政策構成掣肘。

“中東睿評”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劉中民教授的專欄,堅持現實性、理論性、基礎性相結合,以曆史和理論的縱深回應現實問題。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檔編輯:施佳慧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