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夏“紅瑪瑙”挂枝沉甸甸 白茆“莊稼漢”心裡美滋滋

作者:廖昊
今夏“紅瑪瑙”挂枝沉甸甸 白茆“莊稼漢”心裡美滋滋
今夏“紅瑪瑙”挂枝沉甸甸 白茆“莊稼漢”心裡美滋滋
今夏“紅瑪瑙”挂枝沉甸甸 白茆“莊稼漢”心裡美滋滋

如同7月初的氣溫,在鸠江區白茆鎮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莊稼漢果蔬有限公司葡萄基地裡,無論是遊客還是在打理葡萄的鄉親,均熱情四溢。不時有遊客前來采摘黑裡透紅瑪瑙似的“夏黑”,望着脆生生、綠油油如水晶般成熟在即的“陽光玫瑰”,心裡美滋滋的不僅是遊客,還有“莊稼漢”的負責人周逢樁和他的員工,更有一心将兩萬畝産業園打造成城市“後花園”的所有白茆人。

碩果累累,蕪湖去采摘很友善

“莊稼漢”目前種植葡萄面積約360畝,超過蕪湖江北地區葡萄種植面積十分之一,其中逾300畝是“陽光玫瑰”,剩下的數十畝根據市場行情種了一些“乒乓”“夏黑”等。盡管是企業負責人,周逢樁帶着兩個兒子日常一樣和大夥在基地葡萄大棚裡忙碌。他不時招呼前來采摘的遊客,告訴大家哪些果子好,還遞一挂讓遊客品嘗。他說,“乒乓”已采摘完了,目前“夏黑”正當時,每天除了遊客外,商超等客戶也紛紛前來,“老客戶新客戶都有,有的還是互相介紹來的”。

記者采訪當日,周逢樁大兒子正光着膀子在整理即将打包運走的葡萄,看得出他一隻腳似乎不大能用力,一問才知道前兩天在地裡忙時不小心被捆紮用的細鐵絲戳到腳。不過,眼下幾百畝“陽光玫瑰”即将成熟采摘,許多遊客前來,根本沒時間休息,隻能堅持。

周逢樁說:“這算啥,男子漢沒事的,這20年來我們種植葡萄也不是一帆風順,早些年我們遭遇過雪災、洪澇等打擊,多虧政府相關政策幫扶,挺了過來。今年我估計“陽光玫瑰”能有100萬斤産量,不愁銷路,我下一步還打算上高檔新品種,我們調研過,市場歡迎。我們更歡迎市民前來采摘,看着大家開心我們也開心,從市區到我們這裡開車40分鐘,非常友善。”

種植葡萄要“善待土地”保護環境

在多年葡萄種植的經驗積累中,周逢樁說:“我們要善待土地,好的葡萄要用有機肥,讓顧客吃的每一個果子都放心。”周逢樁介紹,“莊稼漢”的葡萄種植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化肥,隻有在特定需要時會使用非常少量的進口肥料。

他說,為了保護土壤、提高葡萄品質、節約增産,“莊稼漢”采取了測土配方施肥的方式,“我們會對土壤測試,就像對待人一樣,看葡萄需要什麼樣的營養,而不是盲目施肥,這樣對葡萄好,對土地也是保護,避免過度用肥造成土地闆結”。

周逢樁打開一挂“陽光玫瑰”的紙套,摘了幾顆葡萄給大家品嘗。記者覺得挺甜,不過周逢樁說:“還沒到時候,再過些日子,甜度能達到20出頭,會更受歡迎。”他說,這就是測土配方施肥的好處,“結合今年天氣雨水少,我們給葡萄補鈣,是以甜度更上了台階”。

他說:“我現在到各地指導經驗時反複給大家強調,要保護土地,不要急功近利,不講科學,胡亂施肥既不利于增産,還要多花錢,對生态環境也不好,我們種菜種水果也要響應國家号召,保護環境。”

門檻低收入不低,照顧家裡就近掙錢

周逢樁在2003年的時候還是一名企業家,當聽親戚介紹葡萄收益後,他決心從土地裡創造财富,“我家是農民,找到方向後回歸土地有種天然的歸屬感,葡萄一種就是20年,也有了一些心得經驗,不管是無為還是南陵等地,隻要有種植戶需要我去指導,我從來都不推辭,能幫到别人種出好葡萄一樣心裡歡喜”。

周逢樁的“莊稼漢”取得了成績,也帶動了周圍村民的就業與增收。白茆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季學勤告訴記者,“老周現在一年給固定員工和短期員工發工資有200萬元出頭,許多村民在家門口一年能掙到4萬多元,還能照顧家裡”。

王文中今年60多歲,他說他和老伴就住在三官殿社群,兒子兒媳在外地打工,他也曾到外地試過,“我這個歲數工作不好找,保安、保潔都勉強,收入還低,我現在在葡萄大棚幹活,一年能到手5萬多,沒事陪着老伴在家門口帶孫子,種點小菜,舒服得很”。如同王文中一樣,“莊稼漢”的工作門檻不高,收入不低。有中老年婦女如果有時間願意來做一些打理、采摘的短期工,一天就有約160元的收入。

白茆鎮有關負責人張浩告訴記者,白茆鎮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有兩萬畝,鸠江區“十四五”規劃把白茆鎮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作為該區鄉村振興的“一号工程”,目前陸續有企業入駐或表達了良好意願,“大家有目共睹,近幾年來,我們年年有精彩,金花節、采摘節、摸魚節等吸引了大量遊客”。

大江晚報記者 吳敏 文 吳安亞 攝

【來源:蕪湖市農業農村局_部門要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