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成語故事來源

作者:舊街與故人

玩物喪志

春秋時期衛國的衛懿公本來是位比較賢明的君主,隻是因為他喜歡鶴,整天與鶴為伴,漸漸喪失了進取心。後來,北方狄族入侵衛國時,将士們說:“既然鶴享有那麼高的地位與待遇,那就讓它去打仗吧。”衛懿公無奈,親自率兵出戰,以敗而終。

---------- 即 玩物喪志 教訓

孟母三遷

夢轲小時家裡很窮,父親很早去世了,孟母織布維持兩人的生活,但一直對夢珂的教育不放松。

原先 家住在墳地旁,孟母擔心影響夢珂的生活習慣,就把家搬到集市上。夢轲模仿屠宰戶宰羊等行為,孟母又搬遷她的家,到學校傍邊。後來夢轲成為儒學大師,被尊為“孟子”。

---------即 孟母三遷

五子登科

窦燕山(窦禹鈎)五代時期人,家在漁陽燕山一帶,是以人們稱他窦燕山。他聽從父親的教導,對人們熱情公正合理。他非常注重教育,就聘請名師教導五個孩子,後來五個孩子都考中了進士,出仕為官。士大夫們都以他為榜樣,并到處宣揚,把他兒子的成才 稱為---“五子登科”

---------即 五子登科

鑿壁借光

西漢大臣匡衡,年少家窮喜歡讀書,就在自己家的牆壁上鑿了一個洞借鄰居家的燈光。

漸漸長大後,他看到一戶人家有錢并有書,就說給你家打工不收費。主人很奇怪,匡衡說出了原因。主人被他的求學精神感動,答應他看書。後來匡衡成為經學大師,還做了宰相。

-----------即 鑿壁借光

陶母封鲊

東晉時期的名将陶倪,從小家境貧寒,但學習非常刻苦。而且特别注重修養,這是母親的教育。在陶倪還在當漁業小官時,他給母親帶回一壇魚,母親就用封條封好,讓人給他帶回去,并告訴他說,不能用公物來孝敬母親。陶倪很是慚愧,時時警告自己,為政清廉,後來做了東晉王朝的重臣。

-----------陶母封鲊

和氏獻璧

和氏璧是一塊非常名貴的美玉,它在沒有被發現之前,隐藏在石頭中。

戰國時期的卞和,手裡就有這樣一個石頭。三次獻給皇帝,(前兩次沒有得到認可,還被砍掉了左右腿。)最後一次才被發現是寶石。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塊玉石叫和氏璧。是金子總會發光!

----------------和氏獻璧

孺子可教

秦朝末年,張良在下邳住時,看到坐在橋上的一位老人的鞋子掉進了水裡,張良幫着老人把鞋子撿上來。老人要求張良給他穿上,張良給老人穿上了鞋,張良那知老人是他的。老人高興地說,孺子可教,年輕人有出息。老人就把一部兵書送給了他,後來,張良成了初漢的三傑之一。張良謙虛有禮節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孺子可教

黃香溫席

黃香,東漢時期人。九歲母親去世,與體弱多病的父親相依為命。

他知道父親養他辛苦,在夏天時就把涼席扇涼,讓父親入睡。冬天時他用自己的身體暖熱再讓父親睡覺。天天如此。

長大後很有成就。

---------------黃香溫席

孔融讓梨

孔子的第十九世孫,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四歲時他與家裡的孩子們挑梨,孔融挑了一個小的,父親問他為什麼挑小的吃,孔融說:我比哥哥小,大的讓個哥哥吃,我比弟弟大,大的讓給弟弟吃。

尊敬長輩叫孝,尊敬兄長叫悌。

----------------孔融讓梨

倉颉造字

倉颉是皇帝時期的官員。

上古時期都是用繩結記錄資料。倉颉工作時感覺不友善,就用圖像記載,慢慢把圖像演變成了字。友善了人們工作記憶。把煩事變的簡單了許多。他為了造字,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找到造字的方法,感動了天地。

天地震動、鬼神哭泣。-

-----------倉颉造字

開天辟地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盤古的人,他睡了一萬八千年。一天,他醒來後發現,空氣不流通,裡面像一個雞蛋一樣,漆黑馄饨。他用巨斧把雞蛋劈開,用手上下的推。輕的陽氣變成了天,渾濁陰氣變成地。

---------------開天辟地

嶽飛盡忠

南宋時期的嶽飛,是著名的抗金名将,正當他打敗金兵的入侵反擊時,接到皇帝宋高宗的指令,回潮後被捕入獄,刺死。

召嶽飛回朝廷時,很多大臣告訴嶽飛,不要聽從皇帝的指令,與金兵和平,将意味着屈服。嶽飛覺得,身為大臣,應該聽從召令。

----------嶽飛盡忠

皇帝制曆

皇帝時期有兩個大臣羲和與常儀。他兩都對天文感興趣。皇帝就叫羲和研究太陽的運轉規律。叫常儀研究月亮合星星的運轉變化規律。這套曆法就叫做黃曆。(後來經過補充,至今仍在使用)。

-----------皇帝制曆

二十四節氣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用了農耕用的節氣時間---即農曆。

二十節氣包括-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骨語、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鹿、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二十四節氣

女娲wa補天

遠古時期,頴ying顼xu帝統治時期。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氏)打了起來。兩人不分上下,一直僵持。水神(共工)一頭撞向不周山。原來不周山是支撐天的柱子。頓時,大地傾斜,洪水泛濫。

女娲為了拯救人類,把五彩石用火熬成膏補天,但傾斜的天再難以恢複,塌陷的地也難以平複。從此,就出現了太陽從西方落,江河流向東方!

----------娲補天

大禹治水

四千多年前堯時期,黃河流域洪水泛濫。堯指令鲧gun治理,鲧采用水來上當的方法沒有治理住,後來,有齊鲧的兒子禹去治理,他吸取了父親的教訓,采用疏導治水的新方法,終于止住!

--------大禹治水

嚴父良師

南宋文天祥,他的父親是一個酷愛讀書,父親名字-文儀。

父親學問淵博,對經時、諸子百家無不精通。他有買書的嗜好,有時沒有錢,就把衣服擋掉換書。對孩子要求嚴格,聘請鄉中有名的儒家曾鳳教導他們。家道中落後,他自己教導孩子們讀書。他要求孩子們把文章背過。文儀與文天祥等孩子們,一起讨論曆代史事、國家大事、社會風尚、土林狀況。是一位好的老師,又是一位好朋友。

---------嚴父良師

神農播種

炎帝時期,有一個叫神農的人,是農業的奠基者。那時是原始狩獵為主,以野生肉食為主。

神農當了部落首領後,擔心時間一長,野獸捕盡,人們沒有食物吃飯。在一次烤肉時,他發現了野種子,他嘗試吃了一口,感覺有點甜。他就把很多種子拿來做實驗,挑了一些味道好的廣泛種植,六谷就出來了。

----------神農嘗百草

伏羲馴六獸

五千年前,伏羲氏作為部落首領時,以野獸為主食。假如在天氣惡劣時人們吃什麼,伏羲就從捕來的獵物中挑選一些動物來馴。從此有了馬、牛、羊、豬、狗、雞等進行馴養。慢慢的馬能拉扯、牛能耕地、羊的皮能做衣服,雞能報曉、狗能看家、豬能供肉。它們即是人類的副食,也是人類的朋友。

-------------伏羲馴獸

母子同刑

三國時期,王經是魏國人,他跟随着公曹耄征讨篡位的司馬昭,結果兵敗被俘。

司馬昭要求王經投降,并抓來王經的母親逼迫他。王經不怕,臨死前王經哭着對母親說:是自己連累了母親。母親卻說:因為我有你這樣的兒子而感到自豪。後母子兩人同被殺害。母子倆視死如歸,一直被人們敬仰。

------------------母子同刑

空中樓閣

一天,有一個财主到别人家做客,看到人家是三層樓房,就對工匠說,我也要蓋一座他家的房子。過了兩天,财主到工地上觀看,問他們在做什麼?工匠說在挖地基,财主說,我不要下面的屋,隻要上面那層。

-------------空中樓閣 無底旋挂

刮目相看

孫吳即孫權,是吳國的建立者。呂蒙是當時的醫院名将。自小家寒很少讀書。孫權就全呂蒙,還是多讀書為好,時間可以擠出來的,我再忙也讀書。漢光帝劉秀手不釋卷。

呂蒙很是感動,努力勤奮。他的友人魯肅su與呂蒙談話時,對呂蒙刮目相看,魯肅說:以你以前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變了一個人,不再是原來的呂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來說,分别了數日之後就應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

焚書坑儒

秦始皇宴請大臣時,一官員說古制不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不好。李斯說,諸生不思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并提出焚書建議,秦始皇聽從執行。

秦始皇要吃長生不老藥。官員整不到,決定逃跑。秦始皇直到後大怒,決定把460人全部活埋在鹹陽。

後來人們把焚書與坑儒連起來并稱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