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PS在盯着你?

作者:沒有前向的光束
WPS在盯着你?

辦公軟體把手伸向了本地檔案?此消息經由社交媒體傳播開來後,WPS迅速成為衆矢之的。

7月11日下午,有部落客在網上爆料,稱WPS存在删除使用者本地文檔的情況:“似乎帶了某種敏感詞和諧功能,然後被探測出來後,不單單是儲存在雲盤上的會被和諧,按照被害者的訴說……就連本地檔案也難逃一諧。”

#WPS被曝會删除使用者本地檔案#的話題,截至7月12日上午,已有超過2億次閱讀。

11日下午3點半,WPS官方微網誌釋出回應,稱實際上是“近期一位使用者分享的線上文檔連結,涉嫌違規,我們依法禁止了他人通路該連結。此事被訛傳為WPS删除使用者本地檔案。”

WPS在盯着你?

換句話說,都是誤會,WPS沒有将手伸向使用者本地檔案,管的是使用者分享出來的連結。

可惜該回應并沒能平息使用者的不安甚至憤怒,在該回應微網誌評論區,點贊過千的有7條評論,其中頂部評論有超過7000次贊,均為繼續質問WPS的内容。

在事件當中,本地檔案、雲盤、分享連結均被提及,WPS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文檔編輯器,而是功能豐富的辦公軟體。

根據金山辦公2021年财報,截至2021年12月31日,金山辦公主要産品月活裝置數5.44億,其中WPS的PC版月活裝置數2.19億,移動版月活3.21億。

這是一個亮眼的數字,十年前,2012年WPS的累計使用使用者數也隻有1.5億。

鮮少鬧出“大動靜”的WPS,已經穩居國内辦公軟體龍頭,這一次,雖然已經辟謠澄清,但WPS可能正在面臨一場嚴峻的使用者信任危機。

A

從生活在網際網路的世界,到生活在網際網路中,盡管越來越便利,然而人們對于隐私暴露的擔憂也與日俱增。本地檔案作為最後的一畝三分地,一旦失守,使用者的恐慌可想而知。

在過去幾年,類似的“本地檔案被軟體删除”的消息,已經多次掀起輿論風波,結果和此番一樣,多為“誤會”。

2019年,網易雲音樂曾經因為“删除本地歌曲”的傳聞被讨伐。是時有使用者爆料,稱自己有八百多首本地音樂,其中一百多首都無法導出,認為是網易删除了本地檔案,侵犯了使用者權益。

網易雲音樂的處理很“頭鐵”,首先表示屬于謠言,後表示經過求證和溝通,發現音樂無法導出是因為手機在掃描本地音樂時,過濾了部分檔案夾,導緻歌曲無法顯示,再加上網易本身的互動文案,最終造成了誤會。

緊接着,網易雲音樂發表《關于近期網易雲音樂遭集中造謠攻擊的聲明》,将該事件與“解除安裝重裝網易雲音樂得會員”“網易雲音樂已死”等并列為網絡謠言,向黑公關“宣戰”,甚至提供10萬元獎勵鼓勵網友回報相關線索。

WPS在盯着你?

而QQ和拼多多,則都因為“删除使用者本地相冊圖檔”的傳聞而身陷争議。

對QQ的質疑發生在2019年,起源是閱文創作者“罷工”,後多名閱文作家爆料,稱QQ群聊過程中儲存到手機的圖檔,被QQ軟體自動删除,但是華為手機“系統服務”檢測到了該行為并一個彈窗提示給了使用者:“檢測到‘QQ’删除了圖檔,已成功攔截”。

由于騰訊是閱文集團的控股股東,這件事也迅速被外界質疑為騰訊幫助閱文“對付”維權創作者。

很快,騰訊出面回應,稱華為手機攔截并保護的圖檔是QQ内臨時緩存圖檔,儲存在系統相冊的照片并未被删除,且正在與華為EMUI方面協商優化體驗。

當然,這樣的聲明顯然将責任扔給了華為,騰訊回應的次日,微網誌認證為“華為手機産品線副總裁”的李小龍在微網誌上也做出回應,稱“如果第三方應用不想讓緩存圖檔被使用者在系統圖庫下看到,應該按照安卓規範在該緩存目錄下添加nomedia屬性,這樣緩存圖檔就不會被系統掃描到”。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你說華為手機誤保護了緩存圖檔的話,那說明QQ的代碼可能需要更守規範些。

這件事就此結束,雖然雙方的回應有互相甩鍋的感覺,但誤會總比侵犯隐私好。

到了2021年,“接棒”的變成了拼多多。有使用者爆料稱自己儲存的活動截圖,被拼多多删除了,也是手機系統檢測到的。随後他聯系了拼多多,客服否認删圖,但是表示可以補償30元代金券。

要說音樂軟體、社交軟體發生這樣的誤會還可以了解,那電商軟體出這事則對使用者神經的刺激都烈了幾分,一時戲谑遍地:‘幫’使用者遠端删除圖檔、霸總風範……

WPS在盯着你?

當然了,最後的結果依然是拼多多那邊出來回應,稱是誤會,隻是清除緩存,已經和vivo及其他手機廠商協作優化體驗。

再看WPS方面的回應,“都是誤會”的說法和之前類似事件如出一轍,不同的是,這次不是“你以為我删除了本地檔案其實我删除的是臨時檔案”,而是本地檔案WPS否認動過,屬于“訛傳”,真正被“删除”(禁止通路)的是分享出來的線上連結。

B

這有點違背直覺:本地檔案,和線上連結,差得未免有點遠,使用者怎麼會連這兩者都搞不清楚、繼而誤會WPS動了本地檔案?

字母榜(ID:wujicaijing)實測發現,在WPS軟體的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在分享檔案給他人的操作裡,本地檔案、雲端檔案、線上連結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一不小心就變身了。

以蘋果手機及平闆電腦為例,當分享一個WPS本地文檔給别人時,“分享與發送”的界面中最明顯的選項都是線上分享,選擇“微信”分享,實際上預設是以小程式形式發送;選擇“複制連結”,則是網頁連結分享,隻有專門選擇“以檔案發送”,才是将文檔以附件形式發送出去。

且當以線上小程式或者網頁分享時,會看到這時候使用的是“金山文檔”的服務。

WPS在盯着你?

此外,在使用頻率比較高的PC端,儲存文檔時,預設的位置是“我的雲文檔”。

WPS在盯着你?

綜上,在使用WPS的過程中,本地檔案很容易會轉換成線上文檔——不論是小程式、連結,抑或是雲端存儲。而WPS的線上文檔,實際上具備線上協同功能,分享時可以進行權限設定:任何人/指定人/僅自己,或者檢視/編輯/評論。

這樣的使用邏輯,實際上對于WPS來說,既是對不同平台、系統壁壘的打破,也是對線上協同需求的滿足。

在WPS此次的回應中,特别強調了自己的老練:“WPS作為一個發展了30多年的辦公軟體……”此言不虛,誕生于1988年的ODS時代,僅僅上市一年就賣出三萬多套,曾經一度占據7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要知道,彼時WPS并非免費産品,一套售價2200元。

到了1992年,微軟正式進入中國,和WPS談了個相容合作,而WPS雖然也在做Windows的辦公套件,卻進展不快,在微軟作業系統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被微軟Office搶奪了客戶,市場占有率一度跌到1%左右。

就這麼吊着一口氣掙紮,反過來做微軟Office的相容,卻難以搶回使用者,一掙紮就掙紮到了千禧年之後。先是2005年宣布個人版免費,而後錯過了作業系統轉型的WPS,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

2011年,WPS首款移動産品釋出,這次微軟Office的iOS和安卓版本都比WPS慢了兩到三年。

WPS就像一下打開了任督二脈,而“移動網際網路轉型”就是那個關鍵的穴位。此後,小到微信小程式這樣的東風,大到線上協作辦公之新需求,WPS再也沒有落下過。

C

雖然石墨文檔2014年成立了,但直到2018年才進行To B的業務中心轉移,尋求更好的商業前景。這一年,騰訊也入局推出了騰訊文檔,巨頭聞風而動,線上文檔的市場突然焦灼起來。

WPS是其中反應最快的頭部競争者之一,在騰訊文檔上線僅三個月後,WPS高調更新,着重強調了多人協作功能,在應用、網頁和小程式中均可實作。

又過了三個月,2018年10月,WPS把這部分單獨拿了出來,推出金山文檔,半年時間,月活破了億。

到了2020年,因為疫情,線上協同辦公需求爆發,第一個季度還沒過完,騰訊文檔宣布月活突破1.6億,而金山文檔則随後宣布月活突破2.39億。

WPS在盯着你?

金山辦公CEO章慶元在公司新品釋出會上透露,自2020年的前兩年時間裡,雲計算快速發展,儲存在WPS雲上的檔案數量從93億增長到820億,使用者文檔資料從9.7PB,增長到103PB(1PB=1024TB)。千禧年時金山辦公室的牆上寫“讓我們的軟體運作在每一台電腦上”,後來,這個Slogan被悄悄改成了“讓我們的産品運作在每一台裝置上”。

這也造就了WPS現在的樣貌:不同裝置、不同作業系統之間,本地存儲與雲端存儲之間,流動如若無形。

這自然是好處,如今,卻可能同樣是WPS乃至金山的“一劫”,劫就劫在使用者口碑:使用者突然發現,一不小心,就飛上了雲端,再一不小心,就在雲端被審了鎖了。

當下WPS處境尴尬,即便被鎖定的是線上連結,而非讓網友炸了鍋的“本地文檔”,口碑受損,信任危機也許已經發生。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人表示經過這件事,要解除安裝WPS、用回微軟Office,或者其他替代性文檔産品。

WPS之前,微信也曾多次在使用者隐私上被質疑。

最有代表性的是2018年,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參加一個論壇的時候說:“我心裡就想,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這些問題非常大。”

李書福也許有随便說說的可能,網民不幹了,最後逼得騰訊出來回應,稱微信不會留存任何使用者的聊天記錄,不會将使用者的聊天内容用作大資料分析。

2019年,又有消息稱微信會根據使用者文字聊天的内容更精準推送廣告,騰訊再次向媒體澄清。也是在這一年,外賣App也被質疑竊聽——聊了什麼,轉眼就在外賣App上看到。

盡管一次次辟謠,一次次澄清,作為國民級應用,微信依然躲不過被懷疑的命運。

2021年1月,張小龍在微信之夜上再一次回答這個問題,表示微信不會看使用者的聊天記錄,騰訊員工如果犯這種錯誤就開除;微信也不會儲存和分析聊天記錄。

至于為什麼使用者會有“聊了點啥,所有App都給我推薦啥”的體驗,微信做了比較委婉地解釋:因為你的資訊不僅經曆了微信,中間還有很多環節。

這顯然不夠,微信宣布将推出自己的輸入法,以保護使用者的隐私。

按照張小龍的說法,微信是無辜的,偷看的另有他者,但無辜并不能化解使用者的信任危機,張小龍明白,使用者需要的不僅是“揪出那個壞人”,而是被保護。

同樣地,WPS的使用者信任危機,恐怕也難以用一句“我是被冤枉的”,就消失不見。

赢回使用者信任,可能是WPS不管冤枉與否,都必須采取實際行動的要緊事。

參考:

1. 界面新聞:《對話金山辦公CEO葛柯:如果當年轉型不堅決,就沒有今天的WPS了》

2. 中國新聞網:《微信否認監測使用者聊天記錄 進行精準廣告推送》

3. InfoQ:《這麼多年,我在WPS折騰些什麼?》

4. 極客公園:《PC 時代 Office 的仇,WPS 在 24 年後有機會報了》

5. 極客公園:《踏進「浪潮」的石墨文檔,和它加速商業化的一年》

6. 钛媒體:《「書評」一次傳統行業的移動網際網路轉型》

7. AI财經社:《删除使用者本地歌曲引發熱議 網易雲音樂官方回應“檔案被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