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支教接力 守護一顆童心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三年支教接力 守護一顆童心

王明達(中)跟孩子們開玩笑說,你們再氣我,白頭發就長出來了。孩子們假裝給他揪白頭發。受訪者供圖

三年支教接力 守護一顆童心

今年5月的運動會上,劉新茹(左一)在和孩子們聊天。受訪者供圖

李娜忘不了那個孩子。

作為吉林農業大學第21屆研究所學生支教團成員,李娜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在貴州省餘慶縣龍家國小支教,教四年級的國文課和思想品德課。一次作文課上,她讓學生寫寫自己的家人。看到學生小童(化名)的作文時,她立馬指出來:“小童,你這句不對,為什麼說‘我以前的爸爸’?”

這個男孩個頭矮、膽小,平時學東西也慢,她得反複教。

小童細聲說:“我爸爸死了,沒了。”說完之後,低着頭,好像哭了。

李娜沒料到這個答案,不知該說什麼好,最後勉強說了句:“行,小童,你繼續寫吧。”

那次對話給李娜心裡刻下深深的印記。一年支教期滿離開後,她把這個孩子托付給新來的師弟,師弟在支教期滿後又把他托付給下一屆師妹,直到小童今年國小畢業。

第一棒

李娜是個大大咧咧的東北姑娘:嗓門兒高,愛笑,說話直接,不拘小節。

班裡的孩子調皮,李娜講課時,有的孩子還大聲說話,她得用力闆起臉才能鎮得住他們。有個小女生在作文裡寫道:“李老師性格多變,上課時像個母老虎,下了課跟我們玩得很開心。”

但那次作文課後,這個爽朗的姑娘心裡怎麼都放不下。她責備自己無意中傷害了小童,後悔自己的莽撞。

李娜找到一名相熟的英語老師,打聽小童家的情況。又找到她的師傅、校長羅勇,想問個明白。

她這才知道,小童出生後不久,媽媽就跑了;二年級時爸爸出車禍去世了。這孩子平時住在大伯家裡,大伯經常出去打工,伯母負責帶他。

再打聽下去,李娜才發現,原來除了支教老師之外,學校老師、甚至班上同學的家長都知道小童的經曆。小鎮不大,藏不住秘密。家長委員會組織訂購練習冊、輔導書、校服,小童那份,大家自覺均攤。

李娜悄悄問過班長,同學們知不知道小童家的事、有沒有人欺負他。班長說,老師說了,不許欺負小童。

原來,小童爸爸出事後,校長羅勇趁小童不在,明确告誡其他同學:禁止談論小童家的事,如果誰說閑話被他知道了,不會輕饒。羅校長有威望,孩子們都怕他,他說的話沒人敢不聽。

李娜越聽越心疼。盡管她當時隻是問了一個不帶惡意的問題,但還是想盡可能彌補。

每周五下午,住校生放學回家,李娜就買了烤腸、炸丸子,在校門口等小童,有時陪他一起走在小鎮的石闆路上,有時在操場散步聊天。

小童還是不愛說話,接過烤腸、丸子,他隻是小聲說一句:“老師,謝謝你。”

但李娜沒想到,自己對小童的關心給她帶來了新的“煩惱”。

第二棒

和小童“深交”後不久,李娜在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常聽到同辦公室的老師提醒她:“李老師,你班同學來找你了。”“李老師,你班同學又來找你了。”

李娜一扭頭,小童在辦公室門口看着她。她有些納悶兒:“小童,找我有什麼事嗎?”小童低着頭,聲音也低,吐字不太清晰:“沒什麼事……”

那段時間,小童幾乎每次下了課都來李娜辦公室,有時站在門口看着她,有時站在辦公桌旁。李娜被他看得不自在,又不好說什麼。

後來别的同學看到小童守在老師辦公室門口,也跟着來,辦公室門口有時圍着一大群人。

李娜終于忍不住了,她盡量保持耐心:“小童,要是沒什麼事,就别總來。”小童答應了,但還是照來不誤。

小童太依賴這個新老師了。李娜支教結束後,小童還常常給她打電話。每周五放學回來,小童跟她講生活中的瑣事,教她炒雞蛋,李娜也跟小童聊自己遇到的事。

電話一打就是半個多小時,直到電話兩頭都陷入沉默。有次清明節放假,小童打電話說:“老師,祝您清明節快樂!”李娜聽了哭笑不得。但令她欣慰的是,她感覺小童慢慢變開朗了。

王明達也經曆了類似的依賴。在李娜支教的下一個學年,師弟王明達接過接力棒,和吉林農大第22屆研支團的同學一起來到龍家國小。他說,自己參加研支團,是受到師姐李娜的感召。在人文學院時,他一直很佩服這個參加了許多志願活動的師姐。

巧的是,王明達也教同一個班,李娜囑咐他多關注一下小童。

開學第一天,王明達向班上同學播放了一段李娜的視訊,她說她很想念大家。播放視訊時,王明達注意到,有個孩子坐在下面悄悄抹眼淚——正是小童。

開學後,師姐常常問王明達:課上得怎麼樣,孩子們怎麼樣,小童怎麼樣?在李娜看來,這個師弟溫柔和藹,不禁擔心他鎮不住班裡的“小崽子”——和王明達聊天時,李娜總是親昵地稱班裡的孩子為她的“小崽子”。

那次播放視訊後,小童主動來辦公室找王明達聊天,聊自己喜歡的動漫,或是看王明達改作業、在電腦上敲字。

王明達知道,這個孩子黏人,是因為太缺少愛。但他也清楚,班裡有三四十名同學,他不可能單獨關注小童一個人。

上了幾節課,王明達漸漸知道,小童刻苦,但學得慢。他把小童和另一名學習落後的同學叫到辦公室,教他們默寫生字、古詩。一開始,小童的默寫結果讓王明達無奈:一首短短的古詩要寫好久,今天錯這個,明天錯那個。但時間久了,他看到了小童的進步,默寫正确率越來越高。

這個孩子也讓王明達心疼。他聽一位值周老師分享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小童和幾個同學撿到錢了,一個孩子伸手把錢遞給老師,小童說他做得不對,又把錢拿回來,雙手恭恭敬敬地把錢交給老師。

放了寒假,小童對王明達的依賴通過電話傳來。王明達記得,小童總聊他愛看的動漫,聊完挂斷電話,過五六分鐘又打過來。有時,電話打通了,那頭卻沒人說話。王明達以為信号不好,就挂了電話,沒幾分鐘又打過來。王明達猜測,可能是小童在家太孤單了,想找個人聊天,他耐心地一次次接起電話。王明達牢牢記着龍家國小牆上的那句話:第一做學生的朋友,第二做學生的先生。

在學校時,王明達常鼓勵小童和别的同學一起玩。他注意到,小童老實,話不多,“不那麼蹦蹦跳跳的”。但如果不是師姐告訴他内情,其實很難看出小童曾經的遭遇。

第三棒

去年秋天,劉新茹也來了。到了龍家鎮,走進頗有曆史感的國小校門,看到聽說了無數次的孩子們,劉新茹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這個吉林女孩剛上大一就想去支教,學院青年志願者聯合會的師姐李娜讓她好好幹,等待機會。直到高她一級的師兄王明達也入選研支團,她終于下定了決心——參加研支團,也去貴州。王明達經常向她分享支教生活和孩子們的日常。她聽說貴州有山有水,山河遼闊,“特别心動”。

劉新茹鉚足了勁兒準備筆試和面試。研支團錄取結果公布後,她打電話給王明達,“激動得都要哭了”。一向穩重的王明達也忍不住歡呼起來,旁邊老師問他:“怎麼,你哪個師妹要來?”

“親學妹!”王明達驕傲極了。

知道劉新茹要來貴州,王明達分享的内容更多了,他拍師傅羅勇講課的視訊、拍孩子們下課遊戲的視訊,劉新茹還沒來龍家國小就提前認識了孩子們。

新學期開學,班裡的孩子見到她又驚又喜:“老師,你和照片裡長得一樣!”

“來了之後,一件事都沒讓我失望過。”女孩笑道。學校的條件其實不算太好,宿舍裡是上下床,水泥地,公共衛生間。但她不在意。周末得自己做飯,趁趕集日去鎮上買菜,不少學生家長在集市上賣菜,一眼認出她來,非要塞給她剝好的蒜、新鮮的小蔥。

劉新茹幫師傅羅勇帶作文課和聽寫課。校長羅勇是六一班的國文老師,暑期布置孩子們寫作文,秋季學期開學後隻有兩個同學交了作文,其中一個就是小童,他寫了篇科幻小說。在人文學院畢業生劉新茹看來,小童的作文寫得非常好,不論是修辭,還是細節描寫,都像模像樣。

上了六年級,小童的學習熱情明顯更高了。他和另一個同學“組團”學習,比如下節課要聽寫,兩個孩子一下課就沖到辦公室,問劉老師要聽寫什麼,然後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趕緊練習。

為了激勵孩子們學習,劉新茹特意設了獎勵:全優獎、進步獎,進步大的同學還有機會抽“盲盒”。

在這裡支教,讓她感覺幸運而快樂:“我來到這裡,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

秋天,金黃的銀杏葉落了滿地,帶同學們打銀杏葉仗——這是龍家國小師生自創的遊戲。同學們分好陣營,收集起樹葉,老師喊一聲:“開始進攻!”孩子們就捧起銀杏葉,投向對方。劉新茹說:“看到他們的笑容,我感受到發自内心的幸福和快樂。”

劉新茹不再特意關注小童。在她看來,這個孩子無論是衣着、用具,還是課下的嬉笑打鬧,已經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差別。

短短一年支教結束後,他們成為彼此的牽挂。

王明達記得,最後一節課,他給全班寫了一封信,錄了視訊,每個班都大哭一場,孩子們要了他的QQ号和微信。那節課,孩子們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老師,你什麼時候回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