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矽谷教父Paul Graham:審美是否有高下之分

作者:福布斯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衆号胖福饅頭(ID:amazingfounder)。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William Shakespeare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亞

如果去翻看西方和中國的藝術史,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西方的藝術在不斷追求創新,藝術家總是在做着永無止境的新穎實驗。而中國的藝術給予藝術家更多時間去追求雅緻與微妙。在商業端,西方創業家在明道和優術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中國企業家在取勢上極為敏銳。

我們未嘗不可将一家商業公司看作一副藝術品,創始人便是雕琢這幅作品的藝術家。西方藝術史學界泰鬥恩斯特·貢布裡希爵士在他的著作《藝術的故事》中提到:欣賞偉大的藝術作品,最大的障礙就是不肯摒棄陋習和偏見。同樣,在一家偉大公司誕生的前夜,在飽受非議和争論時,我們是否能夠不受外來因素的左右,以更開放平和的方式來研究判斷。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位《哈姆雷特》的讀者,結合自己的經曆,都會有獨特的了解,這種了解也許無法量化,但這會存在高下之分麼?今天分享的内容就與這個問題相關,來自于矽谷教父YC創始人Paul Graham在劍橋聯合會(劍橋大學辯論社)的一次分享——“審美是否存在高下之分”的探讨。之前我們也曾分享過Paul關于“比聰明更可貴的是什麼”的思考内容。

我認為,審美素養是非常值得培養,并且可以不斷提升的。這跟相關知識的積累儲備,有一個能快速做出反應的、足夠清晰靈活的大腦,以及能夠過濾外來因素的幹擾都密切相關。

在主理胖福的過程中,我的審美素養也得到了鍛煉,并從中受益良多。好的審美能幫助我們在更複雜的情況下提升決策品質。希望Paul的這篇内容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帶來啟發,其實探讨“好的審美是否存在”這一話題的思考過程本身也非常有意思。

同時,真誠推薦之前的一篇作品,來自于Coinbase創始人Brian Armstrong《從0到1000億美元的公司如何做決策》,作為參考閱讀。

為了給您更好的閱讀體驗,在不影響内容的前提下,本篇做了一定的調整。如果能夠給您帶來啟迪,希望幫助分享推薦。讓我們開始吧,Enjoy!

矽谷教父Paul Graham:審美是否有高下之分

所謂好的審美存在嗎?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會說不存在。因為我的父親告訴我,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誰能說誰對誰錯?

很明顯,所謂好的審美似乎并不存在。隻有通過間接證明,我才意識到我父親是錯的。這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一個用歸謬法證明出來的結果。如果我們以好的審美不存在為前提,我們得出的結論顯然是錯的,是以這個前提就是錯的。

我們最好先說說什麼是審美。狹義上指美感判斷,廣義上指任何類型的偏好。狹義上的審美是證明好的審美存在最有力的證據,是以先談談關于藝術的審美。如果你喜歡的藝術比我喜歡的藝術好,你的審美就比我好。

如果沒有好的審美,就沒有好的藝術。因為如果有好的藝術,就能很容易地分辨出兩個人中誰的審美更好。給他們看很多他們從未見過的藝術家的作品,讓他們選擇最好的,誰選擇更好的藝術,誰的審美就更好。

矽谷教父Paul Graham:審美是否有高下之分

是以如果你要抛棄好審美的概念,你也必須抛棄好藝術的概念,也就必須否認人們創作好藝術的可能性。這意味着藝術家不可能做好他們的工作,不隻是視覺藝術家,還包括任何意義上的藝術家。你也找不到好的演員、小說家、作曲家或舞蹈家,會有受歡迎的小說家,但是不會有好的小說家。

我們沒有意識到,如果抛棄好審美的概念,我們會面臨多少問題,因為我們甚至連最明顯的事情都無法讨論。别說探讨兩位畫家誰的作品更優秀,無論哪個畫家,我們都不能說他的作品比一個八歲孩子的畫更好。

通過這種方式,我意識到我父親的觀點是錯的。我開始學習繪畫,和我做過的其他工作一樣:你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做得很差,如果你努力,你可以做得更好。但很明顯,達芬奇和貝利尼在這方面比我好得多。我們之間的鴻溝無法逾越,畢竟他們太優秀了。如果他們是好的畫家,那麼就有好的藝術,而好的審美也确實存在。

既然我已經解釋了如何證明好的審美确實存在,我還應該解釋為什麼有人認為它不存在。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的審美總是存在很多分歧。比如大多數人對藝術的反應隻是出于一種未經檢驗的沖動。藝術家有名嗎?題材有吸引力嗎?這是他們應該喜歡的那種藝術嗎?它是挂在著名的博物館裡,還是複制在一本又大又貴的書裡?實際上,大多數人對藝術的反應都被這些外來因素所左右。

而那些聲稱審美好的人也經常被誤會。所謂一代高手所推崇的畫作,往往與幾代後所推崇的相差甚遠。是以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審美根本沒有所謂的好壞。你隻有剔除這種想法獨立思考,比如通過嘗試繪畫并将你的作品與貝利尼的作品進行比較,才能看到好的審美确實存在。

人們對藝術好壞産生懷疑的另一個原因是,藝術中似乎沒有這種所謂的好。論證如下:想象一下,幾個人看同一件藝術品,評判它有多好。如果這件藝術品的好真的是它的一種屬性,那麼這種好就應該以某種方式存在于這件藝術品中。但事實并非如此,似乎每個觀察者的腦子裡都有不同的想法。如果他們意見不統一,你該如何選擇?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意識到藝術最終要作用于人,而人有很多共同點。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事物所作用的對象會以同樣的方式作出反應,這就是物體擁有相應屬性的意義。如果一個粒子和與之互相作用的一切都表現出這個粒子的品質好像是m,那麼它的品質就是m。是以“客觀”和“主觀”之間的差別不是二進制的,而是程度的問題,取決于主體有多少共同點。互相作用的粒子在一極,但與藝術互動的人并不是總在另一極;他們的反應也就不是随機的。

矽谷教父Paul Graham:審美是否有高下之分

因為人們對藝術的反應不是随機的,是以藝術可以被設計成作用于人,作品的好壞取決于它的效果如何。就像疫苗一樣。如果有人在談論注射疫苗可以獲得免疫力,那麼其他人說獲得免疫力并非疫苗的真正屬性,就顯得非常輕率。每個人的免疫系統都會獲得免疫力。但是,人們的免疫系統各不相同,對這個免疫系統有效的疫苗可能對另一個免疫系統無效,但這并不意味着談論疫苗的有效性毫無意義。

藝術的情況更加複雜。你不能像對待疫苗那樣,通過簡單的投票來衡量其有效性。你要用深厚的藝術知識和足夠清晰的頭腦來想象對藝術作品的反應,還需要忽略外部的影響,比如藝術家的名聲。即使這樣,你仍然會看到一些分歧,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評判藝術很難,尤其是近期的藝術。作品和人們判斷作品的能力絕對不存在全序關系,但兩者絕對都存在一定的偏序關系。是以,雖然不存在完美的審美,但好的審美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