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九疑山以南的地方,人們從事陸地上的活動少從事水裡的活動多,是以人們都剪發紋身,模仿魚龍的形象;穿着短褲和短裙,友善涉水

作者:隐溪讀書社

在九疑山以南的地方,人們從事陸地上的活動少從事水裡的活動多,是以人們都剪發紋身,模仿魚龍的形象;穿着短褲和短裙,友善涉水遊渡;穿着短袖衣服或将袖子撸起來,友善撐船,這是根據當地環境選擇的。在雁門山以北的地方,北方少數民族不吃谷物,輕視老年人而看重青壯年,有崇尚力量的風俗。人們帶着弓弦不放松,馬帶着的籠頭不解開,這也是根據當地環境選擇的。是以,禹到了裸國,進去的時候脫掉衣服,出來後再穿上,也是根據當地的風俗。……是以,精通“道”的人,必返于清淨的天性,探究事物本性的人必終結于自然無為。以恬靜養性,用淡漠修神,就能進入天然的境界。所謂“天然”,就是心性純粹樸素,本質正直無華,還沒有雜質與它互相交錯糅合。所謂“人為”,是指人性參差不正,有算計和企圖,虛僞狡詐有技巧,曲意逢迎與人周旋。是以,牛有開裂的蹄子頭上長角,馬有完整的蹄子脖子上長有鬃毛,這是“天然”;用馬籠頭絡着馬嘴,用繩子穿過牛鼻,這就是“人為”。

順從天然就是與“道”一起遨遊;順從人為就是與世俗交往混同。……是以聖人不會用人為來擾亂“天然”,不會用欲望來擾亂真性。……聖人向内修養本性,而不是向外修飾無關緊要的東西。他保養自己的精神,停止心智的算計,是以能夠淡漠無所作為卻又沒有什麼事情沒做到,能夠淡然無所治理,卻又沒有什麼事情沒得到治理。所謂“無為”,就是不事先改變事物;所謂“無不為”,就是順從事物自然的變化。所謂“無治”,就是不改變自身的本性;所謂“無不治”,就是使事物符合本性。……是以得道的人,意志柔順,做事情卻幹脆利落;内心空虛沒有先入之見,反應準确适當。……舉動不失時宜,與萬物一起運作周轉,不首先倡導,感受到後回應它們。是以,尊貴的一定會用謙卑的名号稱呼自己,高聳的一定會以低下的東西作為基礎。……是以,想要剛強的必須用柔順來守護;想要強大的必須用微弱來保養。積累柔順就會變得剛強;積累微弱就會變得強大。……兵器太剛脆,就容易被摧毀;木料堅硬挺拔,就容易被折斷;皮革太過堅固,就容易裂開;牙齒比舌頭堅硬卻會先損壞。是以,柔弱才是能夠生存的關鍵,而堅強則是通往死亡的道路。率先倡導,是陷入窮困的途徑;随後而動,才是達到目的的原理。……為什麼呢?因為先行動難以做到明智,後行動容易取得成功。先行者登高,後随者可以跟着攀爬;先行者越過低處,後随者跟着踩踏而過;先行者摔倒進陷阱,後随者重新謀劃出路;先行者有失敗的迹象,後随者可以吸取教訓重新做。由此看來,先行者就像後随者的弓箭和靶子,盯着目标。……所謂後,并不是停下來不行動,凝固住不流動起來,後動的可貴之處在于符合規律合乎時宜。如果掌握規律應對變化,先行的可以制約後行的,後行的也可以制約先行的。這是為什麼呢?沒有失去可以制約别人的因素,别人也就無法制約你。……是以聖人堅守清靜之道,抱持柔順的節操,順從規律應對變化,往往處在後發的位置而不争先行動。柔順是以清淨,舒适安詳是以穩定,卻可以攻克高大消磨掉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與它競争。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然而水大無邊際,深不可測;長無盡頭,遠至無涯……它伴随萬物的整個始終,這就是最高的德行。水之是以能使自己成為天下最高的德行,就在于它柔和潤滑的本質。

是以老子說:“天下最柔軟的事物能夠驅使天下最堅硬的事物。從無形中産生,進入無間隙之中。我是以知道了無為的好處。”那無形的,才是萬物最根本的源頭:那無音的,才是聲響最根本的宗主。無形的子孫是光和水,都産生于無形之中。光看得見,但是不能掌握;水可以順從,卻不能毀斷。是以有形狀的事物中,沒有哪個比水尊貴。……

在九疑山以南的地方,人們從事陸地上的活動少從事水裡的活動多,是以人們都剪發紋身,模仿魚龍的形象;穿着短褲和短裙,友善涉水
在九疑山以南的地方,人們從事陸地上的活動少從事水裡的活動多,是以人們都剪發紋身,模仿魚龍的形象;穿着短褲和短裙,友善涉水
在九疑山以南的地方,人們從事陸地上的活動少從事水裡的活動多,是以人們都剪發紋身,模仿魚龍的形象;穿着短褲和短裙,友善涉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