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林業人談人與自然共處:“無間隙的信任親近是最高境界”

作者:南方都市報

陳卓睿6月末的一天,像往常一樣踏入肇慶北嶺山森林公園行山的原肇慶市林業局幹部胡珊發現,藏在山中的一片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無葉美冠蘭竟已經形成明顯蒴果。随後,她便興奮地向南都記者分享了這一喜訊。

作為曾經的林業人,胡珊對山上綠化覆寫率和植被種群有着職業性的敏感,對森林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非常有感情。對于在生态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願意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現象,胡珊表示這是一個好趨勢,同時她也希望人們盡可能地了解和尊重自然,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老林業人談人與自然共處:“無間隙的信任親近是最高境界”

正在拍攝無葉美冠蘭的胡珊。

守護珍稀植物:“一眼萬年,這就是無葉美冠蘭”

從小在山區成長,熱愛大山,熟悉山中物,這是胡珊給自己的評價。在肇慶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期間,為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十年綠化廣東,退耕還林,全面消滅荒山”的号召,胡珊負責收集全市義務植樹,綠化達标進展情況和資料,和有關上司一齊下鄉檢查驗收縣(市)區綠化達标以及将情況形成報告等工作,是以對當地的山林了如指掌。

即使是在退休後,行山依舊是胡珊日常生活的一大愛好。“行山時會邊走邊觀察周邊植物,發現好看的手機拍一個。”在5月23日,胡珊與丈夫行山走到北嶺山某處時,林中的一株植物立刻吸引了胡珊的注意。

“這株花呈褐色,剛剛下雨後,花株晶瑩剔透。雖然無葉,且花顔色與立地位置幾乎同一色澤,還是讓我發現了,簡直是一眼萬年:這就是無葉美冠蘭!”在回憶起剛剛發現無葉美冠蘭時,胡珊的話語間不時透露着興奮之情。

老林業人談人與自然共處:“無間隙的信任親近是最高境界”

胡珊鏡頭下的無葉美冠蘭。

“這個環境裡面有一株蘭花,可能附近還有同類。”據胡珊介紹,發現第一柱無葉美冠蘭的次日,她再次去北嶺山,在第一株無葉美冠蘭附近200米左右,發現盛開着一大片無葉美冠蘭。“因為腐殖質土肥厚,這片無葉美冠蘭長得株莖粗壯直立,未開的似肥碩麥穗,開了的冠蓋飛肩,美麗雅緻。”胡珊說。

因為無葉美冠蘭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胡珊和先生站着距離很近的位置手機拍。為了利于對稀有蘭花的保護,胡珊忍住興奮,默默地完成記錄。除了對林業系統裡面的專家分享以外,胡珊并沒有向其他人透露無葉美冠蘭的具體位置。

“在我們肇慶北嶺山,無葉美冠蘭種群如草般恣意生長。我深為當地的生态良好而自豪。”據胡珊介紹,無葉美冠蘭形态都是呈單株直立,地下的姜狀假鱗莖隻是用來提供開花的水分,不像其他蘭花一樣根部分蘖發新芽;而無葉美冠蘭的繁殖惟一靠一種叫綠彩帶蜂的昆蟲為其授粉進而結莢種子繁殖,果莢成熟後爆裂散播種子,再托附合适的腐殖質來産生新一代,出土開新花,又完成一輪生命衍續。這也使無葉美冠蘭對生長繁殖的環境有了嚴格的要求。

老林業人談人與自然共處:“無間隙的信任親近是最高境界”

無葉美冠蘭已在近期形成明顯蒴果。

不過,即使胡珊和丈夫忍住蚊叮蟲咬,長時間蹲點守候綠彩帶蜂出現,但最終仍一無所獲。盡管略有遺憾,但胡珊認為這也是自然應有的現象,“過了盛花期,綠彩帶蜂就如李白詩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所言,像個豪俠一樣完成了無葉美冠蘭的授粉任務,但不會輕易曝光和留下功名。”

“無葉美冠蘭并非供奉于富人豪宅的天價商品蘭,其列入國二級保護植物,正是它不能離開森林,不可移植的非商品屬性。”胡珊表示,無葉美冠蘭的發現,看似偶然,但并不偶然。這是林業人的多年辛勤護林林濕生态良好的标志。

成為“白鹇之友”:要做到“近水識魚性,近山知鳥音”

除了發現無葉美冠蘭以外,胡珊心中另一個引以為傲的故事,則是成為鼎湖山中的白鹇一家子的“朋友”。

據胡珊回憶,去年6月底她與一群攝影師來到鼎湖山某個位置拍白鹇。當白鹇家族從一座小橋上走過時,胡珊表示,“這真的太驚豔了”。

老林業人談人與自然共處:“無間隙的信任親近是最高境界”

廣東省省鳥白鹇(成年雄性個體)。

“5~7隻白鹇昂首挺胸而過,公白鹇甚至懂得将腳交叉,垂下長長的尾巴,在鏡頭前盡顯白鹇的‘仙氣’。”胡珊表示,初次與白鹇相遇時,人與鳥之間遇見隔幾十米,為了讓白鹇加深對兩人的記憶與信任,胡珊和丈夫每次上山時甚至穿同一套衣服,戴同一頂帽子,在白鹇慢慢熟悉她的聲音和樣貌以後,人與鳥之間的互動也就水到渠成。

老林業人談人與自然共處:“無間隙的信任親近是最高境界”

亞成體的雄性白鹇。

“白鹇是非常友善的野外生靈,而且會認人。”胡珊說,從去年9月下旬開始,他們倆就成為了白鹇的“朋友”,兩人一出現,白鹇成群結隊地圍攏上來,翻飛翩跹。她和丈夫還給其中一隻白鹇命名“冠毛一撇”。

老林業人談人與自然共處:“無間隙的信任親近是最高境界”

雌性白鹇個體。

資料顯示,白鹇鳥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988年被選為廣東省省鳥,倡導綠色環保的吉祥之鳥。在《禽經》上,白鹇被記載衛“似山雞而色白,行止閑暇”。胡珊告訴南都記者,她在林業崗位工作過多年,鼎湖山森林覆寫率高,群山環抱,林壑幽深,雨量充沛,泉溪淙淙,飛瀑直瀉。植被豐富種類繁多,野生動物豐富多樣。除了成群分布各山頭極具觀賞價值漂亮的白鹇,這裡還有其他鳥類、山豬群等動物。

目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山林,與自然接觸。胡珊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趨勢,說明自然保護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

作為老林業人,胡珊也對人與自然如何正确相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近水識魚性,近山知鳥音。人與動物之間要換位思考,即使動物聽不懂人所有語言,但能從人的語氣與表情,肢體動作判斷人的态度,識别善惡。”胡珊認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高境界是“無間隙的信任親近”。

不過,人們湧入自然也帶來一定的無序性,盜獵野生動物,盜挖野生植物的惡性事件也不時出現。對此,胡珊表示,萬物皆有靈性,自然所屬的山川萬物,不要随意帶走,同時希望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

“很多生物離開了屬于它的生存環境就無法繼續存活。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讓萬物在自然界安好無慮即可。”胡珊如是說。

采寫:南都記者 陳卓睿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