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作者:戰甲裝研菌

作者:肖甯 來源: FlightGearOnline

冷戰中,有核國家中的翹楚美國和蘇聯都準備了龐大到駭人的核武庫,随時準備進行“毀天滅地”的核戰争。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為了不被核爆刺瞎雙眼,美軍絞盡腦汁

衆所周知,核爆時核彈會産生大量的光合熱,執行核打擊任務的飛機可以通過特殊戰術動作快速逃離核爆炸沖擊波,也可以通過加強自身電磁防護來抵抗核爆炸所産生的電磁脈沖,但永遠無法避免核爆炸光輻射的傷害。

核爆産生的強光和紅外線會導緻飛機蒙皮發熱,燒毀機身表面的油漆和不耐高溫的部件,影響飛行安全。這個問題最終通過白色或金屬表皮的防核閃光塗層得到解決。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為了不被核爆刺瞎雙眼,美軍絞盡腦汁

但同時,核爆炸瞬間産生的強光(即核閃光)會導緻飛行員的眼睛暫時性失明,這種現象稱為核閃光緻盲。如果無防護直視爆炸點,核閃光會導緻視網膜灼傷,留下永久性疤痕使人失明。

經過測算,白天的核爆炸會使飛行員暫時失明約 2 分鐘。晚上,由于瞳孔放大,失明會持續3到10分鐘,完全恢複視力可能需要 15 到 35 分鐘。如何在核爆炸中保護飛行員的眼睛、防止飛行員被自己扔下的核彈弄瞎,就成了當務之急。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大概就是這個效果

美軍最初的解決辦法似乎很無奈也千奇百怪,比如這個B-52轟炸機用的防核閃的遮陽闆。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為了不被核爆刺瞎雙眼,美軍絞盡腦汁

然而這個東西并不好用,最大缺陷就是操作麻煩容易反應不及時。美軍實測結果據說效果并不好,反倒變成了落地停機時候當遮陽簾用。

同期美國海軍的解決方案則更複雜。他們在 A-4 攻擊機的駕駛艙内安裝了“龍蝦尾”遮陽闆。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投擲核彈前,飛行員先将防護罩降下,将自己完全遮蓋住,然後以儀表飛行的方式控制飛機。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這個“龍蝦尾”不僅可以防止飛行員被閃光緻盲,還可以保護他們免受核閃光的高熱,甚至降低輻射劑量。

随着科技進步,防護也終于越做越小——軍方還是希望有更輕巧的防護産品來取代繁瑣笨重的艙内裝置。不過你可能想不到最初的頭部防護簡陋到令人難以置信:眼罩。

1950年代駕駛F-100“超刀”戰鬥機執行戰術核打擊任務的飛行員稱,當時他們都收到了隻能包住一隻眼睛的眼罩。海軍要求投彈前,他們用眼罩遮住一隻眼睛,然後降下了頭盔的深色遮陽闆。這樣即使一隻眼睛緻盲,還可以用剩下的一隻眼睛安全傳回。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以色列名将摩西·達揚,在二戰中失去左眼而開始戴眼罩,成為了他的标志性形象

因為當時以色列獨眼将軍達揚經常上新聞,美國飛行員于是将自己的海盜護目鏡稱為“達揚眼罩”。

随着太空競賽的到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原本給航天員用的鍍金防護鏡片也就順勢用到了軍隊飛行員身上,比如這種鍍金護目片的改版HGU-2A/P(G)飛行頭盔和大名鼎鼎的KMU-219/P(MIL-G-635) 核閃光護目鏡套件。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配鍍金鏡片的HGU-2頭盔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換裝KMU-219的HGU-9飛行盔

普通遮陽鏡片透光率大概是15%,這種鍍金層僅使遮陽鏡的透光率降低了2%,但因為結構簡單操作友善,能有效緩解飛行員的核閃光緻盲現象,是以很快成為1960年代美軍飛行員的标準防核閃光裝備,美國空軍在指定基地的航空器上都配置了這種防護鏡片。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KMU防核閃的護目鏡套裝,一個盒子,一副鏡子,一個備份金鏡片(圖檔來自GI)。

——雖然外表看着是金色,其實從内往外看是綠色的

然而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首先這種鍍金的遮陽鏡片使用的是真金子,而且是航天工藝,制作成本非常昂貴。更要命的是這種鍍膜工藝并不牢固,日常使用中非常容易被劃傷。一旦劃傷就是不可逆的性能下降,是以頭盔上的鏡片就很少見使用了,而是改為獨立鏡片的樣式。像KMU這種套件,平時都是放在配套的保護盒内收在座艙裡,等需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戴上。

此外,這種鍍金鏡片雖然緩解了核閃光緻盲症狀,但是不解決根本問題,美軍還是希望有更好的護目鏡。

于是奇葩的狂想出現了——在材料科技無法突破的時候,美國人想到了彎道超車,用機械方式控制進光量。世所罕見的電子機械遮光鏡就這麼誕生了。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1964年美國空軍的效果圖

這款護目鏡的每個目鏡由雙鏡片組成,一塊固定,一塊可左右移動,鏡片鍍有垂直金屬條。未啟動時兩個鏡片的金屬條互相重疊,使目鏡透光。護目鏡配套安裝有一個光電池,一旦檢測到強光,就會自動啟動小活塞馬達平移金屬栅格,使金屬條互相交錯,阻擋99.99%的光線進入。馬達的推進劑足以運轉四次,讓護目鏡在 500 微秒内完全閉合。這其實是在護目鏡中安裝了一個能自動關閉的“百葉窗”。

這個項目因為可靠性問題沒有了下文,最終消失在了冷戰的故紙堆裡。而在同一時期,美國海軍啟動了DH-101頭盔研制。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DH-101是以APH-6頭盔為底闆改造而來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安裝了一個可替換防護鏡片的架構,用來安裝專門定制的特殊放閃光鏡片。DH101的鏡片也是雙層中空鏡片,隻不過不是采用金屬機械結構,而是采用了石墨懸濁液。當戰機的核爆傳感器出發之後,護目鏡組中的微型炸藥就爆炸,原本透光的鏡片中就會被石墨懸濁液擠滿進而隔絕光線。

可能是覺得炸藥太危險了,這個頭盔還出過壓縮氣體版本。但是無論哪個版本,最終都沒列裝。

那麼核閃光難道就無解了嗎?非也,現在有請冷戰狂想的最終形态——EEU-2/P and -2A/P 防核閃光護目鏡組。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這外觀是不是非常格德米斯?

随着技術的進步,黑科技出現了——一種名為摻镧锆钛酸(簡稱PLZT)透明鐵電陶瓷材料的材料進入了科研人員的視野。這種材料有着非常突出的光電性能,可以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間快速變換,而且反應非常靈敏。

鑒于這種特性,1975年開始桑迪亞實驗室為美國空軍設計和開發PLZT護目鏡,以期徹底解決核閃光防護問題。

這種護目鏡由偏振玻璃的夾層複合材料制成,内層為稱為PLZT的透明電光陶瓷,當接通電流的時候,鏡片是透明的。當光電管檢測到核爆閃光時,會導緻電路瞬間斷路,使得護目鏡迅速變得完全不透明。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實物圖檔由GI提供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實物圖檔由GI提供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實物圖檔由GI提供

PLZT護目鏡的全固态設計取消了機械結構,最終成為近乎完美的防核閃光護目鏡。它們于1980年開始正式裝備美國空軍戰略轟炸機,首批使用的是F111的飛行員。

核大戰下的格德米斯——美軍防核閃光護目鏡簡史

直到今天美國空軍的核戰鬥值班飛行員依然在使用這款護目鏡。

w

美國 EARMOR M32 電子拾音降噪耳機頭戴式戰術通訊耳機射擊耳罩 ¥59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