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蘭媽談育兒
古曰:“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勞節儉一直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傳統美德,對于懂得計劃節約的人來說,金錢是扁平的,可以堆積在一起并形成富可敵國般的大山,誰能過着節衣縮食的前進生活規劃,誰就能在貧困的時候容易抵制困難、度過難關。
奢侈會破壞一個人的心靈,享受越多、貪婪也就越多
朋友有個8歲女兒,名叫西西,由于是家裡面的第一個孫子輩小孩,從小都是兩個大家庭圍着一起轉,喜歡的玩具、想吃的零食、包括想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身邊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都能安排的事無巨細,也正是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西西養成了奢靡浪費的錯誤成長風氣。
在家裡,兒童房的布偶玩具都快堆積成山,在泯然衆生的眼花缭亂下,大概西西自己也不知道喜歡、或者該玩哪些玩具,小時候的西西特别喜歡奧特曼玩具,媽媽認為“女孩就該是公主,玩男孩喜歡的奧特曼,慢慢就會變成貪玩的小男生性格”,于是家裡面總是有各式各樣的芭比娃娃。
在商場,自從西西對芭比娃娃上瘾後,每到一次商場都要帶上心儀的芭比娃娃回家,哪怕某一隻娃娃和家裡面角落遺棄的一模一樣,隻要“想要”從來就聽不進油鹽之語,如果不給買就立刻撒潑打滾,考慮到周圍人的異樣眼光一般都很輕易地滿足了,可是随着家裡擁有的芭比娃娃越來越多,漸漸地西西喜新厭舊、奢靡浪費的苗頭逐漸明顯。
在學校,西西剛開始上幼稚園的時候特别焦慮,每天都要帶一隻喜歡的芭比娃娃一起到幼稚園,為了避免引起同學之間的争搶學校是禁止攜帶無關物品,而西西每次則偷偷地藏在衣服或褲兜裡,幸運的時候逃過檢查、不幸被查到就由家長帶回家,到了國小西西的心思更不在學習上,每天書包都有很多各色各樣的娃娃玩具。
有一次,朋友去接西西的時候聽到某同學說“西西你真有錢,每天都可以帶那麼多玩具到學校”,看到同學的羨慕同時餘光掃到西西身上,朋友明顯感覺到西西的笑容裡夾帶着炫耀的滿足,有了奢靡、和炫耀的不正之風後,西西在學校和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在漸漸發生變化,很多同學都不喜歡和愛炫耀的西西站在一起,尤其是對那些從未擁有的小朋友來說也是内心的一種傷害。
吃飯時,意識到奢靡和炫耀之風不利于健康成長後,朋友便開始“整治”西西的錯誤人生風向,從未限制到突然限制,很明顯這是一個容易雞飛狗跳的家庭畫面,都說“良好的家教是從餐桌開始”,勤儉節約也是需要從餐桌的細節開始,起初普及勤儉節約的時候西西滿臉抗議,吃飯的時候三心二意,這個不想吃、那個也不想吃,可是放完碗筷不久後又叫喚着肚子餓,即開始零食幹飯。
為了更好地幫西西養成良好餐桌習慣,朋友開始嚴格控制孩子的零食狀況,随着嚴格的家教風俗,西西的飲食習慣在慢慢變好,吃飯或者食物浪費方面都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不過有一個情況讓朋友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明明西西每天都有認真吃飯,不知道為何吃完飯後不久又餓了。
總是“吃不飽飯”的情況,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正在長身體的生理所需,直到那天,朋友給西西的早餐準備了雞蛋、蕃薯、玉米和現磨豆漿,考慮到天熱容易招蚊蟲,便把不到三分之一的垃圾整理待扔,由于擦桌子用力過猛的原因,手機不小心掉進垃圾桶,結果也意外地砸出了西西的“秘密”。
看到垃圾桶被扔掉還熱乎的蕃薯,朋友一瞬間也明白了,原來西西表面上都把食物吃得幹幹淨淨,結果私底下卻偷偷地把它們都扔掉了,都說“奢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朋友也明白貪婪就像是會吸食蠱蟲,獲得愈多就愈貪婪,并且還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為了讓西西迷途知返,也是愁壞了朋友這個老母親,制定周密的部署慢慢地幫助西西養成良好成長風氣。
如何讓奢靡浪費的孩子慢慢勤儉節約?結合西西的例子,總結了朋友的3大應對技巧:
第一,看繪本、講故事
對于小朋友們來說,真理不如真切實意的感受,苦口婆心的大道理也很容易造成情緒的反感逆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節儉”,但孩子卻并不能了解、甚至創造很多“小動作”反抗,其實反抗的目的也是孩子在堅持他們的主見,沒有意識到節約的意義自然是随心所欲的我行我素了。
如果不知道如何讓孩子聽進真理、做出改變,對于國小之前的孩子來說,看繪本、講故事就是不錯的品格受益,繪本裡往往藏着大故事,繪本中的豐富色彩、有趣的小故事,這些都是容易勾勒孩子的豐富色彩,孩子有浪費行為時給他們看一些以勤儉為主題的繪本,在閱讀或聽讀的過程中孩子漸漸地就會産生心靈共鳴。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沒有食物可以吃,老天呢憐惜百姓,于是便讓麥子的每一片葉子都結上一頭麥穗,一株麥子可以結十幾個麥穗,人們隻要付出辛勞就可以得到對應的回報,為了可以豐衣足食,人們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後來,随着日子越過越好大家就開始奢靡浪費,夏天天氣熱了的時候,人們就把細白冰爽的面粉放在簸籮裡讓光着身子的小兒在裡邊玩兒,時間一久老天看不下去了,于是大手一揮,麥稈上的麥穗就開始一個個被捋掉。
直到隻剩下麥頂上的最後一個時,大地上的狗見狀跪着痛哭“老天爺呀,俺們狗從來都沒有浪費,都是撿主人剩下的馍飯吃,您開開恩,留一條狗命吧”,老天思緒一刻認為也對,狗從來都珍惜糧食,如果不給它們留一條活路确實說不過去,于是便停下了捋麥穗兒的動作,于是“留一條狗命”就在這個故事中誕生了…
這是朋友講給西西的一則寓言故事,豐富的色彩、配上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在小故事中讀懂大道理,正如“留你一條狗命”最初并非是褒義詞,而是讓人們明白珍惜、懂得控制欲望,不聲色過度、不貪戀财權才是真正的健康,讓孩子在民間故事中感受真理、明白勤勞,在真情切意的感悟中慢慢做一個健康身心的祖國花朵!
第二,種植糧食感受
民間故事的小故事大道理,在于傳說和真理的延續追求,真正能夠讓孩子感同身受的節點是在于實踐操作的感悟,民間故事的傳說具有一定吸引魅力,盡可能地讓孩子在實踐中配上故事的核心價值,這也是所有家長需要為孩子普及的一堂生動有意義實踐課。
簡單地說,每一份珍惜意志是來自内心的感悟,讓孩子在生活、學習之餘,通過種植糧食來感受到植物生長和勞作的來之不易,在寓言故事的吸引引導下,西西慢慢對珍惜和勤儉有着一定的思想領悟,為了趁熱打鐵讓茜茜充分了解勤勞節儉的重要性,朋友把花園歸納為種植基地,讓西西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親手種下了麥子和蔬菜。
随着莊稼一天天成長茁壯,從發芽、除草除蟲、到澆水施肥,每一個細節和守護都帶着濃濃的期待情感,勞作帶來的實踐體會也讓西西逐漸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尤其是莊稼收獲的季節充滿了喜悅、自信和驕傲,好幾次西西種的蔬菜、小麥收獲時,她都美滋滋地采摘送給老師和最好的朋友。
勞作實驗帶來的前後差别,也讓西西的老師引入課堂教育,勞動課時還帶着孩子們一起到校園種植莊稼,而有了經驗的茜茜,在種植方面就像是一個小隊長,大家那充滿崇拜的眼神和信任的情感,讓西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驕傲魅力。
任何成就都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慢慢走出經驗、發揮成就,在教育這條路上也同時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孩子的優秀是不勞而獲,希望孩子優秀之前家長也要做好以身作則的榜樣,多給孩子勞作參與的體驗,在家長的引領指導下,每一份親子互動都比苦口婆心的勸導要更意義非凡。
第三,烹饪食物體驗
在教育孩子勤勞節儉這件事情上,有些孩子可能意識得到勤勞節儉的重要性,但思想到位的同時口感不到位,即為挑食偏食行為,教育和飲食都是需要由内而外地産生接納和情感需求,有孩子的家庭大概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孩子自己做的東西,再不入眼也是香的”。
偷偷把蕃薯扔進垃圾桶的西西,在媽媽的幫助下,花園裡收獲了手指般大小的蕃薯,某次中午煮面條的時候,西西非要把蕃薯放進面條一起煮熟,朋友阻止不及,最後面條先熟、蕃薯未熟,讓朋友難以了解的是西西還把未熟的蕃薯吃得津津樂道,一邊咀嚼一邊喃喃自語說“真好吃,太美味了”。
從那以後,朋友每一次做飯之前都讓西西跟着一起參與勞作,洗個菜、遞個碗盤、端杯水、掌勺翻菜…有一次包餃子的時候西西把餃子的造型捏成了泥巴一樣造型,到了開飯的時候再好看的餃子也比不上一坨泥巴似的造型,雖然小朋友在烹饪食物的體驗裡廚房總是雞飛狗跳畫面,但在孩子的眼裡自己參與過的烹饪食物就是世界美食。
勤儉樸素都是在實踐中逐漸收獲體驗,這也是雙減教育後加入勞動的初衷和意義,如果孩子不懂得何為勤儉節約、也不知如何将這一優秀融入品質,建議家長們試試看繪本講故事、種植感受和烹饪體驗三方面真切感受,從心靈産生共鳴、從實踐創造價值!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執行個體,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