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作者:深度解讀局

當年美國為了治理水華和水藻,從東南亞引進了鯉魚,澳洲為了治理随處泛濫的野兔,不惜斥巨資引進大量紅狐,這是一些稀松尋常的生物治理方法。

然而,在澳洲,有一種更為特殊的奇葩現象您肯定沒有聽說過,那就是随處可見的動物排洩物,幾乎困擾了澳洲人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為“屎”所困的澳洲人,每年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從國外引進“推屎界”冠軍——屎殼郎。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澳洲為何會為“屎”所困?

我們知道,澳洲在世界可是有一個響當當的“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稱号,這說明其畜牧業是非常發達的。

但鮮為人知的是,牛羊等牲畜并不是澳洲土生土長的動物,最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是一群類似于考拉,袋鼠之類的帶袋生物,對這些帶袋生物來說,牛羊神馬的是純屬的不速之客,是物種入侵。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這一切的一切皆源自歐洲的那些殖民者。

大約在1770年,歐洲一名叫做庫克的英國航海家率先發現了澳洲并恬不知恥地插上了英國的國旗,就這樣,澳洲成為了英國的一片海外殖民地。

别看澳洲四面環海,但其卻以熱帶沙漠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占據整個大陸面積近20%的中心沙漠地帶和不太熱情的氣候條件給遠道而來的英國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在他們眼中,澳洲就是一個被上帝忽視的地方,如果要說還有點什麼價值,就是最适合将囚徒流放在這裡。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直到19世紀50年代,率先來到這片土地的歐洲殖民者在當地發現了不少金礦,這一破天荒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漂洋過海來到了歐洲,這對歐洲的那些淘金癡迷者來說無疑是一聲驚雷,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澳洲,此前這片荒涼的土地也就熱鬧了起來。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蜂擁而至的人群來到這裡之後,首要解決的就是自己的吃喝問題,而當時的澳洲确實沒有太多能挑起歐洲這群人的味蕾的食物,是以到了19世紀80年代,英國人将原産于歐洲的牛羊引進了澳洲。

澳洲除了擁有世界面積較大的熱帶沙漠地帶,同時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麥草和紅白三葉等優質牧草非常有利于牲畜的繁殖和畜牧業的發展。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看着牛羊群體的日漸膨脹,牧主們端着咖啡露出了慈母般的笑容,優質的牧草培育出優質的牛羊肉,

而且,這些牛羊群體由于會受制于牧主們的管制,不會無序膨脹增長,相比後來在澳洲肆意泛濫的野兔來說,澳洲飼養的這些牛羊,并不會對當地的生态造成更大的破壞。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然而,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出現了,大概到了20世紀中葉,澳洲的畜牧業已經達到了較高的規模,平均算來,每個澳洲人擁有5隻羊和1.48隻牛,可讓牧主們大跌眼鏡的是,這些牛羊每年排放的糞便居然能夠達到8,000萬噸左右。

一般來說,動物的排洩物包括四分之三的水分和四分之一的固體,而這些固體又可更為詳細地分解成為有機物,有機物在微生物的參與下是可以被降解的,另外他們還可以被充當最有價值的有機肥使用,按道理,這些動物的排洩物不足以引起澳洲人的關注和苦惱。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可事實是,大自然對廢物的降解能力非常有限,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澳洲規模過于龐大的牛羊群體,每天排出的糞便實在過于驚人,這一部分糞便還處于這一個分解周期之内,緊接着,又會有新的牛羊排洩物産生,同時進入另一個分解周期,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草原上随處可見皆是糞便,讓人覺得膈應就算了,而且這些牛羊又非常挑食,糞便所在之處,周圍彌漫着惡心的味道,影響牛羊們“用餐”的心情和體驗感。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牛羊往往也會主動避開這些地方,選擇去幹淨的草地覓食,也就是說,糞便較為集中的草原,已經幾乎喪失了其放牧的基本職能。

這些随處可見的糞便就猶同美國的水藻和紐西蘭的加拿大黑雁一樣,對當地的生态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同時也滋生了大量被稱為“四害”之一的蒼蠅。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據當地科學家統計,一隻奶牛的一個糞堆在兩周内約孵化出3000隻幼蠅,但我們應該清楚,一隻牛或羊,一天不可能隻會排洩一次。

如果按10次計算,再綜合這麼多牛羊,每天從草原飛出的蒼蠅應當以億為機關進行計算,這些蒼蠅不僅以其不講公德心,到處産卵的行為擾人心煩,同時也可能會帶來大量的傳染病。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一位牧主剛剛端出一杯精心煉成的咖啡,本來想躺在門口的太師椅上欣賞落日餘晖,誰料一陣陣牛羊排洩物的惡臭伴着微風撲面而來,而成群結隊的蒼蠅欣喜若狂,如癡如醉地圍着牧主的咖啡轉圈,還有些“幸運之星”甚至已經成為了杯中之物。

相信這樣的場景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更何況是那些财大氣粗,有着一畝三分地的牧主們呢?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忍無可忍的澳洲人終于下定決心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他們苦思冥想,最終将眼光聚焦在一種甲蟲身上,即被稱為糞便克星的蜣螂。

1965年,澳洲宣布成立蜣螂項目,決定從國外挑選并引進合适的蜣螂品種用來消滅國内這些惡心的動物排洩物,由于這些初來乍到,漂洋過海的蜣螂對澳洲的地理環境還是産生了一定的不适,是以引進之後能夠存活下來的蜣螂數量并不是很多,因而澳洲每年需斥巨資繼續向國外引進蜣螂,以保持其正常的比例。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這裡所說的蜣螂,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屎殼郎,“蜣螂”這個名字比較專業也比較學術,而“屎殼郎”是人們根據這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而總結出來的名字,在地球上,确實難以找出其他生物能比屎殼郎更能承擔起消滅糞便的大任。

這就奇怪了,難道澳洲一個這麼大的國家沒有屎殼郎?為何需要向國外引進這種生物?

奇葩的是,澳洲不僅有屎殼郎而且品種不少,屎殼郎這種生物最大的亮點就是不挑地方,對環境沒有苛刻的要求,一生隻專情于一種東西,那就是糞便,隻要有糞便存在之處,便是屎殼郎的天堂。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屎殼郎對糞便的處理方式一般有三種:

首先是直接在糞便下方挖一個隧道,然後通過這個隧道将糞便搬走,其次是将糞便滾成圓球,最終運往地下,第二種方法最為常見,第三種方法主要是相對于那些比較懶惰的屎殼郎而言,他們會直接在糞便上築巢産卵。

雖然第三種方式既輕松又友善,但屎殼郎自身容易被大自然暴虐,為了生存和繁殖後代起見,大部分屎殼郎并不會選擇第三種方法。

這些被屎殼郎搬運走的糞便,其中隻有少部分被屎殼郎直接消滅,而大部分會埋在地下,進而成為植物生長的養料。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全世界大概有7000多種蜣螂品種,其中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澳洲就擁有500多種,從沙漠到草原,從山地到窪地,隻要觀察仔細,皆能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不過,屎殼郎對自己專情的糞便卻有着較為苛刻的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屎殼郎對所有的糞便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就像吃貨們不可能對世界上所有的食物都有着最原始的癡迷,生活在澳洲上的原生屎殼郎,與當地土生土長的帶袋類如考拉,袋鼠等生物進行了上萬年的協同演變,早已經習慣了享用這些生物又硬又幹的排洩物。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而牛羊屬于外來物種,他們的地位在澳洲或許并沒有被原生屎殼郎所認可,而且牛羊的糞便含水量較多,本地屎殼郎想滾個球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有時根本就滾不起來,一天下來,活沒幹成,還沾了一身屎,就像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膻味一樣,那還“滾個球”!

這事擱誰身上不生氣?況且這些本地屎殼郎對牛羊糞便本身就不太感興趣,是以面對堆積如山的牛羊糞便,本地屎殼郎選擇集體罷工,隻是一如既往的進行袋鼠或考拉糞便的搬運和消化工作。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大自然的規律是無法被篡改的,面對不服從搬運指令的本地屎殼郎,澳洲無計可施,隻能花費大量資金去其他地區引進不同的品種的屎殼郎,但這項引進工程還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一方面是引進的屎殼郎必須對牛羊糞便感興趣,能夠搬運這些糞便,另一方面是他們能夠适應澳洲的自然環境。

澳洲人思來想去,跳來跳去,終于在南非地區找到了适合引進的品種,南非地區的氣候條件和澳洲非常相似,但擁有800多種屎殼郎品種,最後澳洲人挑選了40多種了解牛羊習性且對它們糞便比較感興趣的屎殼郎帶回國,對這些毫不起眼的小生物來說,咋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值錢的東西。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有需求就有市場,由大約1500隻屎殼郎組成的原始種群,大概就需要400美元,遇到品質好一點的可能更貴,澳洲将這些種群帶回國内進行培育繁殖,可惜這些屎殼郎的存活率不是太高,畢竟算是他鄉之客,又是漂洋過海,舟車勞頓,每100隻屎殼約隻有2~3隻能夠存活下來。

為了保持農場中有足夠的屎殼郎數量,這些牧主每年需要持續引進,長期補充,但除此,并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每年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屎殼郎?澳洲為“糞”所困也是絕了

發達的畜牧業為澳洲貢獻了絕大比例的GDP,但澳洲人也需要為生态環境的被破壞而買單,彼此之間,可謂是一損皆損,一榮俱榮,當今的澳洲人并沒有徹底解決為“糞”所困這個問題,隻是找了個辦法及時止損罷了,往後還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我們不得而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