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作者:王瑜娛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如果我說,有一名科學家,在六個月内帶領着研究小組,成功地解決了一個困擾了近半個世紀的世界難題。你想象中這位科學家的模樣,他看起來會很嚴肅,或者很和善,但絕對不會太年輕。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而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卻是我們國家的生物學家顔甯。顔甯所做的事情,遠不止于此。賽克勒國際生物實體學獎,“影響世界華人獎”提名,美國科學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2016年九月十日,央視《開講啦》欄目邀請了中國生物界的大科學家顔甯。顔甯在30歲的時候,就已經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最年輕的教授了。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同時還在2014年,她帶領着團隊,在結構生物學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前進了至少20年。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顔甯成了國民的偶像,而顔甯在《開講啦》的節目中,憑借着他的風趣和智慧,再次收獲了無數粉絲。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不過在2017年,顔甯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聘為終身講師,離開了清華大學。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不少人為顔甯的離去感到遺憾。很多人都說,國家傾盡全力栽培她,而她卻背井離鄉。也有人說,因為她在2017年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的提名,但沒有被選上,是因為這個原因她才離開了清華。她的離開使人們很不高興,因為她缺乏愛國主義精神。那麼,這位科學女神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顔甯在山東的章丘誕生。從小到大,她都和其他女孩子不太一樣,不是那種乖巧聽話的類型,更像是一個活潑的男孩子,和朋友們一起在田地裡蹦蹦跳跳,爬樹抓蟬,下河撈魚,完全沒有半點女孩子的模樣。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顔甯說,她的家人都希望她能成為醫生,因為她的長輩都是學醫的,到她這一代的醫生很少,顔甯的父母希望她能成為醫生,但是顔甯不願意學。憑借自身努力她如願考上了清華大學。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顔甯考上了清華,周圍的人對此并不感到驚訝。這就是顔甯這麼多年來的付出應得的回報。進了清華,并不是終點,顔甯面臨人生的第二個重要的抉擇,那就是她的職業。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父母建議,顔甯可以選擇醫學專業,做一個高薪、穩定、體面的醫生。但這次,向來乖巧懂事的顔甯,卻展現出一種難得的堅毅和獨立。相比于她的父母,顔甯的回答就顯得天真了許多:“用實驗和解析來解開生命的秘密,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這句話,聽起來很普通,但實際上,它是通往科學的大門。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她在清華大學讀完了大學,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博士後學位。後來,她回國任教于清華大學。不過,她後來還是決定去國外工作,現在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名教授,而且還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顔甯身在海外,卻在國内圈了一大批粉絲,很多人都很關注她的日常。作為一名外國院士,顔甯的科研水準自然是非同凡響。而顔甯,則是因為她的實力和“耐打”,被很多人稱為科學女神。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顔甯在科研路上,一直在追求着更大的發展空間,她離開了自己的避難所,獨自一人前往美國,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由于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失敗,顔甯的研究能力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顔甯若真如傳聞那般有能力,又怎麼會被淘汰?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顔甯也沒有多說什麼,兩年過去了,顔甯在2019年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消息傳到國内,讓那些對顔甯的能力産生懷疑的人都狠狠的抽了一巴掌,可見顔甯的研究能力是真的不可小視,美國科學院的院士要求可不低,沒有一定的實力,光靠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是絕對不會被他們放在眼裡的。更讓人意外的是,顔甯在2021年被提名為美國院士,顔甯成為美國兩院院士中的佼佼者,這足以證明顔甯的研究能力。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不管她在哪裡工作,顔甯教授都是一名學者,她帶的研究所學生和博士生都要忙着寫論文,而她作為老師,也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般來說,寫一篇文章,就是提升自己的“實力”。你的論文數量和品質都很高,在學術界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之後再發論文可能就會“相對容易”了,因為影響力很大,很有可能會遇到熟悉的審稿人,論文的投稿過程相對會順利一些。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也許有人會質疑,顔甯本身就是一個很厲害的科學家,三十七歲的時候,就帶領着團隊,在這個領域裡解決了困擾生物界五十年的難題!為什麼她還要和一般的學生一樣,為一份論文而煩惱?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這篇論文和一般的論文不同,它需要包含一些科學的“成分”。顔甯這種頂級的學者,雖然在論文上的表現要比一般的學生要好很多,但也有很多麻煩。顔甯教授最近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發了一篇關于她的論文的抱怨。大家都知道,寫一篇論文都是要參考的,但顔甯教授卻是氣不打一處來,因投稿不順而發飙:你讓引用就引用?我不發了。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有些已經在學術界站穩了腳跟的專家,會動用自己的力量,強迫那些發表論文的人加入他們的不合理的條件,否則就會被禁止出版。這種行徑在學術界被稱作“流氓行徑”,許多草根學者都曾經遭遇過,對此也是束手無策,極少數人如顔甯這般,不畏強權,直言不諱。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顔甯敢這麼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有這個資格,别的同學面對這樣的流氓行為,都會選擇退讓,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他們的學術水準,讓他們的權利得到相應的降低,雖然他們可以糾正,但不能無緣無故的阻止别人發表,如果他們沒有“自由”的權利,又怎麼可能讓别人加入他們的文章?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一些科學家在國外的時候,都會急切地改變自己的國籍,而顔甯卻沒有改變自己的國家身份,這說明她還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而顔甯的想法就是這樣。希望大家不會把一個對國家有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待,要相信她的決定。

落選院士、離開清華,4年後成為美國兩院院士,顔甯的拼搏人生

我一直認為顔甯遠去美國,就是想讓自己在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中,繼續她的研究。也希望她能在自己喜愛的研究方向上繼續前進,将來能夠有所建樹,早日回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