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作者:華龍網

視訊加載中...

記者手記:一提到鳥,這位“鳥博士”就從沉默寡言變得滔滔不絕。把身心交給大自然,高少雄和他的團隊守護着江心島上的那一抹綠。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鳥博士’,這個身體金黃色,翅膀和尾巴都是黑色的鳥,是什麼呀?”

“這個呀,是黑枕黃鹂,在大陸它主要為夏候鳥,部分為留鳥,常在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活動,很少落到地面,清晨鳴叫最為頻繁。”

“‘鳥博士’,那這個黑黑的鳥,是烏鴉嗎?”

“這個不是烏鴉,這個叫烏鸫,主要栖息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栖落樹枝前常發出急促的‘吱、吱’短叫聲,歌聲嚎亮動聽,并善仿其他鳥鳴。而且它很膽小,對外界反應靈敏,夜間受到驚吓時會飛離原栖地。”

……

農曆五月廿三,夏至。

春意藏,夏初長,文藝浪漫的廣陽島,正值綠意盎然的初夏。

島上,一名皮膚黝黑、頭戴遮陽帽、脖子上挂着一副望遠鏡的男子,正被一群來島上研學的國小生,裡三層外三層圍着問東問西。面對孩子們一個個“刁鑽”的問題,他回答得遊刃有餘。

他叫高少雄,2020年來到廣陽島,擔任島上的生态修複設計師,負責生态修複過程中生物多樣性的監測、記錄與評價。

對于高少雄而言,初夏的儀式感,由很多微小的片段組成。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清晨7:00 高峰梯田

“我研究所學生期間學的是植物學,剛來島上時,我對鳥一竅不通!”

“生态環境好不好,就看鳥的種類多不多”,這些年,生态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一直是高少雄工作的重點。每日清晨,高少雄就背着一身行頭,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起早是為了配合鳥的活動規律,很多鳥主要在清晨出現。”說話間,一群白腰文鳥飛過高峰梯田,高少雄拿出相機,連按快門,咔嚓咔嚓,一氣呵成。

“别看我現在瞅一眼、聽聽聲音就知道是什麼鳥,要在兩年前,我肯定得把白腰文鳥認成外貌相似的‘麻雀’”。高少雄笑道。

2020年,高少雄來到廣陽島,由于研究所學生修的是植物學,便負責起島上植物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和調查。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九月的一天,梯田裡成熟的水稻,吸引了一群鳥來偷食,它們的身體呈紅褐色或暗沙褐色,還有白色的羽幹紋,腰部是白色的,尾上覆羽栗褐色,額、嘴、喉呈黑褐色,無論是飛翔或停息時,常常擠成一團。高少雄心想,眼前的這群鳥是什麼種類呢?體型和顔色看着都像麻雀。

“這有沒有可能是其他的種類?”一邊嘀咕着,高少雄趕忙掏出相機,想用鏡頭捕捉下正在梯田裡“慵懶放空”的鳥。可是,動态的鳥和靜态的植物不一樣,要麼是沒辦法拍到鳥的正面,要麼是快門聲驚擾到鳥,讓它們飛了。拍了二十幾張,高少雄都沒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高少雄站在原地動不敢動,大氣不敢喘。終于,在拍攝了近半個小時候,一張“完美”的照片誕生了。興奮的高少雄趕忙背着重達八斤的長焦相機,一路小跑回到辦公室,坐在電腦前,把剛剛拍的照片導出來,第一時間發給重慶觀鳥會的專家。

“這并不是麻雀,而是白腰文鳥。”專家的回複,驗證了高少雄的猜想。

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對于從未接觸過鳥類研究的高少雄而言,仿佛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他大受震撼。在島上目所能及之處,鳥兒聚集而來,越來越多,有名的、沒名的、喜飛的、愛叫的,各種各樣的鳥,争先恐後地進入高少雄的眼簾。“原來和植物一樣,鳥類的世界也是這麼豐富且神秘”,高少雄感歎,啄萬物于翼下,鳥兒的生活是極簡的,最樸素也最充實富足。

從“0”開始,高少雄就這樣開始了對島上鳥類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監測和記錄。

傍晚17:00 東島頭

“大部分的鳥,我聽聲音就大概知道它是什麼種類了!”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夕陽西下,光影閃閃,水波悠悠,霞光倒映江面。

“由于白天溫度高,鳥不多,是以等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再出來巡島。”在東島頭的雁鴨湖,高少雄看着黑卷尾、金眶鸻正在湖裡嬉戲。

巡島,看起來是個很輕松的活,每天在島上四處走走看看就行,其實并不是。“183濱江步道位屬坡岸濕地,一圈11公裡,走一圈下來最少也要兩三個小時,這還不包括山地區和平壩區。”說着,高少雄想起了2021年初的一件事。

“我當時正在巡島,遠遠看到兩隻疑似灰鶴的鳥在兔兒坪濕地”,高少雄說,灰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此前廣陽島從來沒有記錄到的新物種,這讓他當時一下就興奮起來了。

彼時,正逢長江枯水期,水位約170米,為了更清楚地觀察、确認,高少雄從兔兒坪濕地水位較淺的地方穿過去,此時他的眼裡隻有這兩隻鳥兒,全然忽略了自己小腿以下已全部陷進泥地裡。

濕地就是這樣,看着是一片草,踩上去才會發現是泥,高少雄深一腳淺一腳緩緩地向鳥兒靠近。深冬時節,高少雄臉上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滴。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整整兩個小時,高少雄才拍到這兩隻鳥的清晰照片。回過頭,他才看到濕地上留下的一串足迹。

“恭喜你,又拍到在重慶不容易看到的鳥,雖然灰鶴在其他省份數量大,但在重慶很少見!”得到重慶觀鳥會專家肯定的回複,高少雄十分激動。

2021年1月4日,廣陽島鳥類物種記錄數量“+1”。

“大部分的鳥,我現在聽到他們的叫聲,大概就知道是什麼種類了”,日複一日的觀察和學習,高少雄練就了“聽聲識鳥”的絕技。能達到這樣的程度,高少雄下了不少苦功夫。

“除了在室外工作,‘鳥博士’常常抱着一本鳥類大全或對着電腦,檢視鳥類的視訊、聽鳥的聲音。”高少雄的同僚楊康平介紹道,其實“鳥博士”并不是真正的“博士”,正是因為他對鳥類、對工作的熱愛與鑽研勁,久而久之大家才都叫他“鳥博士”。“現在,誰問他關于鳥類的問題,他都能很快準确地解答出來。”

除了利用工作之餘的零星時間學習,遇到沒見過的鳥,高少雄還會把照片發給重慶觀鳥會、動物園的相關專家,一起探讨。慢慢的,他認識的鳥越來越多,也了解到什麼時期島上會出現鳥、不同的鳥有怎樣的特性……

“雖然以前沒做過鳥類相關工作,但我相信勤能補拙,我這個‘笨鳥’也要先飛。”高少雄打趣道。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入夜20:00 勝利草場

“廣陽島記錄的鳥從兩年前的124種,到今天的213種”

夜色給廣陽島披上了一層薄紗。在森林牧場,成片的螢火蟲與人們分享着浪漫之光。

“去年5、6月份,第一次在島上發現螢火蟲”,高少雄說,螢火蟲的出現也說明了廣陽島上的生态越來越好。

入夜,高少雄還在巡島,“像夜鷹這類的鳥主要晚上出現,因為看不見,主要得靠聽它們的聲音,來進行監測記錄。”

在高少雄随身攜帶的備忘錄上,密密麻麻記着他在島上肉眼觀測到的100多種鳥類,時間、地點、數量詳實,“随着兩年多的不間斷觀測記錄,島上的鳥類基因庫也越來越完善。”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廣陽島是長江上遊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位于重慶中心城區東部銅鑼山脈和明月山脈間的槽谷之中,獨特平行嶺谷之間的特殊位置,屬于鳥類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之一。

“鳥兒為什麼會在廣陽島停留?最根本的原因是這裡有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和居所。”高少雄介紹道,山地林地擴大了鳥類的食源種類;平壩田地形成了豐富的鳥類栖息場所;坡岸濕地則使廣陽島成為重慶中心城區水鳥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不少種類的水鳥,僅在廣陽島濕地水域才有記錄。

短短兩年時間,島上鳥類記錄種類從124種到213種,高少雄見證了廣陽島脫胎換骨,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态綠島呈現在眼前。

百姓故事丨江心島上的“鳥博士”

截至 2022 年 5 月,在廣陽島區域發現的鳥種種類共計16目48科213種,占重慶鳥類總數的41%,國家I級保護動物4種:中華秋沙鴨、黑鹳、烏雕、黃胸鵐。

“鳥類是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通過我的工作,能更全面地掌握、了解廣陽島鳥類物種組成和分布格局等,促進島上生物多樣性發展。”高少雄說。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

文 / 周盈

圖視訊 / 張質、部分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新重慶用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