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位于北美東岸的13個英國殖民地為了從英國獲得自由而拿起了武器,美國由此爆發了獨立戰争。
在這場獨立戰争中,也有來自黑膚色的身影,他們便是北美黑人奴隸士兵們。不過,參加這場戰鬥的黑人士兵中,有數百人不是作為英國的敵人,而是作為英國的朋友戰鬥的。
他們就是戴着寫有“給奴隸自由(Liberty for Slaves)”的肩帶的“埃塞俄比亞連隊”(ethiopian,即埃塞俄比亞,是黑人的意思)。黑人士兵們在争取自由的決心下,向昔日的主人——北美獨立聯軍舉起了反旗。
他們參加戰争的理由便是英國承諾的奴隸解放宣言,這比亞伯拉罕·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還早了一百年。

支撐殖民地财富的奴隸
1619年,首批非洲裔黑人來到北美東海岸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他們比白人殖民者晚來了十幾年。
到了獨立戰争爆發的18世紀末,弗吉尼亞已經是13個殖民地中最大、最繁榮的殖民地,50萬名居民中黑人占了近一半。
大多數黑人被迫在煙草地裡勞作。煙草田創造了弗吉尼亞大部分的财富,這些财富支撐着包括喬治·華盛頓和托馬斯·傑斐遜等獨立戰争上司人在内的大農場主。
随着列克星敦的一陣槍聲,北美十三殖民地拉起了反對英軍的旗幟,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等人上司大陸軍反抗英軍。
英軍方面,阻擋這些獨立軍上司人的是曾擔任弗吉尼亞殖民地英國總督的蘇格蘭貴族丹摩伯爵約翰·默裡。
1775年4月,大陸軍在馬薩諸塞殖民地與英軍發生沖突後,丹摩爵士為了平息自己殖民地不斷增加的暴動,想出了用武器武裝原住民和黑人的計劃。有關這一計劃的消息傳開後,平日因奴隸叛亂而惶惶不安的白人提高了警戒。
丹摩爵士看到計劃洩漏之後,暫時收回了這個想法。到了1775年6月,随着戰事不斷朝着英軍不利的一面發展,丹摩爵士離開了宅邸所在的威廉斯堡,和家人一起到停靠在諾福克海岸的英國海軍戰艦上避難。在這之後,大量的非洲裔人,包括奴隸和自由人,像狗皮膏藥一般聚集在切薩皮克灣南端的港口城市諾福克。
面對着這些非洲裔人,英國方面也動起了歪腦筋,他們立刻給非洲裔人們武器,并派他們連夜襲擊獨立軍的大農莊,破壞他們的糧食和物資。
這就像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一般,有了武器的黑人奴隸們不再聽從英軍的指令,而是四處分散逃跑,他們有的奔跑,有的使用手劃船或帆船。
《弗吉尼亞公報》上這樣寫道,諾福克“到處都是奴隸,而且已經做好了隻要他們的上司者發出信号就立即發動叛亂的準備”。那個指導者就是丹摩爵士。
丹摩爵士
北美大陸首個奴隸解放宣言
時間來到了11月14日,丹摩爵士把英軍和少數黑人士兵派到了一個叫坎普斯蘭丁的地方。在之後爆發的小規模戰鬥中,英國士兵和黑人士兵的英勇迫使數百名大陸軍潰逃。
英國士兵與黑人士兵在這場戰役中表現非常優秀,他們擊敗了大陸獨立軍。在這場戰役中,還誕生了影響後世的一個宣言,那便是北美大陸首個奴隸解放宣言。
在進入坎普斯蘭丁村前,丹摩爵士也看到了一些黑人士兵的叛逃,他宣讀了一份公告,公告的内容是保證弗吉尼亞州所有“願意并能夠攜帶武器”的黑人仆人和奴隸的自由,呼籲他們“盡快加入陛下的軍隊”。被奴役的黑人要聚集在英國國王的軍事旗幟下。
丹摩的初衷或許是為了穩定軍心,但他的這個公告卻在無意間改變了曆史,這份最早的奴隸解放宣言比後世的林肯早了一百多年。
然而,丹摩爵士的宣言看上去非常完美,但他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便是農場主勢力的強大,在坎普斯蘭丁戰役結束之後,這些非洲裔黑人們便被迫回到了他們的主人那裡。
是以,這支新成立的埃塞俄比亞連隊雖然很快就發展到了約200人。雖然他們的每個人都得到了武器,但卻沒有得到什麼軍事訓練。
非洲奴隸逃離大陸軍,向英軍尋求庇護
“為美國獨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宣言
埃塞俄比亞連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戰鬥發生在12月9日的大橋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英軍中的黑人士兵占了将近一半。但是,與之前坎普斯蘭丁村戰役的小打小鬧不同,這次大規模的大橋戰役,最終是大陸聯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受到巨大打擊的埃塞俄比亞連隊和英軍的幸存者撤退到了諾福克。
在大陸軍逼近諾福克城後,支援英國的難民和逃亡黑人争先恐後地登上停泊在港内的英國軍艦。1776年1月1日,英國人為了防止諾福克成為大陸軍的據點,在街上放了火。
在此期間,丹摩爵士先前發表的《解放奴隸宣言》的消息也不斷傳開,至少有1000名被視為奴隸的非洲人從弗吉尼亞和馬裡蘭殖民地各地徒步或乘船前來尋求總督的保護。這一消息進一步激起了獨立軍白人對英國的憤怒。
哈佛大學曆史學家吉爾-萊波爾指出,丹摩的這一行動,承諾給奴隸自由,對美國獨立的貢獻比獨立戰争導火索的列克星敦槍聲還要影響深遠。
丹摩的奴隸解放宣言
被弗吉尼亞的奴隸稱贊為解放者的英軍爵士
不久,斑疹傷寒和天花在擁擠的英國船上蔓延開來。是以遭受最大損失的是飽受寒冷、饑餓、衛生裝置不足之苦的黑人。到3月為止,死亡人數升至150人以上。丹莫爾爵士寫道,疾病“奪走了難以置信的人數,特别是黑人的生命”。
大陸被大陸軍占領後,丹摩的艦隊沿着切薩皮克灣拼命尋找登陸地點,但最終一無所獲。丹摩爵士稱之為“漂浮城市”的100多艘船隻,如果離海岸過近,就會遭到大陸軍大炮的炮擊,船上的絕望越來越深。
丹摩爵士後來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每天晚上我們都往海裡扔一兩個,甚至更多的死者。在艦隊中,沒有一艘船不這樣做。”丹摩爵士曾是華盛頓的私人朋友,如今,他被大陸軍的白人譏笑為暴君,卻被弗吉尼亞的奴隸稱贊為解放者。
在英國援軍沒有到達的情況下,8月份,英國艦隊被迫解體,向位于紐約和佛羅裡達的英國據點起航。就這樣,北美的第一個黑人連隊迎來了終結。一部分被解放的奴隸繼續在紐約為英國戰鬥,大部分後來定居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
結語
曆史潮流不可逆,北美十三殖民地尋求解放是當時的趨勢。在美國獨立之後,埃塞俄比亞連隊解散,非洲裔黑人們又回到了之前那個被束縛着的生活,不過,他們的心中已經出現了一點希望,那便是尋求獨立,尋求自由的希望。
“他們忍受着寒冷、泥土、饑餓、幹渴、疾病和貧困,在沒有接受訓練的情況下,不得不與數量龐大的敵人戰鬥。”研究埃塞俄比亞連隊的曆史學家查爾斯·凱瑞寫道。“他們的犧牲證明了‘死,無論多麼痛苦,都比被束縛着活着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