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含恨而終的同治皇後 一代賢後香消玉殒

作者:悠閑衆說曆史

世人皆知皇帝不好當,其實皇後也是不容易做的。皇後不僅要母儀天下,還需要處理好三宮六院複雜的妻妾關系,甚至要讨好皇太後。皇家也是尋常家,普通家庭常見的婆媳之争在皇室時有發生,如果碰上了惡婆婆,皇後的結局會更加悲慘,同治皇後便是很好的例子。

才貌雙全的皇後

同治皇後阿魯特氏生于鹹豐四年(1854),她的父親是大清“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唯一摘得狀元桂冠的旗人崇绮。清廷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一甲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一般都是為漢人所得。是以同治四年(1865)崇绮被欽點為狀元時,引起了滿朝議論。還是宮衆大臣商議“隻論文章,何分旗漢”,才确定了他的狀元名号。

出生在這麼一個書香門第,阿魯特氏自幼受到父親的教導和熏陶,文化修養頗高。她容貌俊俏,書法娟秀,左手能寫一手好書,美名傳遍了滿洲和蒙古各部。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經17歲了,兩宮皇太後決定為皇帝選後立妃。

在皇後的人選問題上,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的意見出現了分歧。慈安看中了翰林院侍講崇绮的女兒阿魯特氏,認為她淑慎端莊、知書達理,足以母儀天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比同治帝大了2歲,而慈禧更傾向于選擇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認為她聰穎俏麗,且出身高貴。據說慈禧選擇富察氏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那就是富察氏年輕,閱曆淺,易受擺布。

兩官太後僵持不下,于是将選擇權交給了同治帝。慈禧原以為自己的親生兒子會按照自己的旨意辦事,誰知同治帝對阿魯特氏一見傾心,将玉如意遞給了她。慈禧大為惱火,對阿魯特氏有了芥蒂。

在慈安和同治帝的堅持下,慈禧不得不屈服。同年二月,兩宮太後頒布懿旨立阿魯特氏為皇後,同時,封富察氏為慧妃、知府崇齡之女赫舍裡氏為瑜嫔,前任副都統賽尚阿之女阿魯特氏為峋嫔。

在這幾位後宮妃子中,慧妃年齡最小,瑜嫔、峋嫔容貌出色,但皇後蕙質蘭心、文采出衆,《清宮詞》裡有一首贊美她的詩。

詠同治皇後

蕙質蘭心秀并如花,花钿回憶定情初。殉瑜顔色能傾國,負卻宮中左手書。

棒打鴛鴦驚春夢

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同治帝舉行大婚典禮,迎娶場面盛況空前。在新婚之夜,據說同治帝還對這位狀元之女進行了一番文學上的考察,阿魯特氏出口成章,對唐詩能夠背誦如流,令他愈加愛慕敬重。

阿魯特氏比同治帝年長,她以女性特有的溫柔和母性呵護着皇帝,在她的熏染下,同治帝收斂了孩子般的任性,逐漸變得成熟穩重。兩人新婚燕爾,恩愛非常,招來了慈禧太後的不滿。

慈禧對同治帝立阿魯特氏為後早已耿耿于懷,為了給皇後下馬威,她故意擡高鳳秀之女富察氏的地位,在冊封妃嫔時,富察氏被封為慧妃,是品級最高的。按照慣例,妃嫔的冊封禮與皇後的冊立禮同日舉行。但在同治帝大婚之日,隻有慧妃的冊封禮同日舉行,瑜嫔、珣嫔的冊封禮被安排到1個月以後。

現在看到同治帝與皇後纏綿厮守,恩恩愛愛,對她喜歡的慧妃卻不理不睬,守寡多年的慈禧不免生出了幾分妒意和惱意。

她派太監監視皇帝皇後的行為舉止,并對同治帝下谕:“慧妃賢惠,雖屈居妃位,宜加眷遇。皇後年少,未娴宮中禮節,宜使時時學習。帝毋得辄至中宮,緻妨政務。”

這話說得蠻橫無理,直截了當地說皇帝常到中宮,便是妨礙了政務,簡直是強行将同治帝從阿魯特氏身邊拉走。同治帝不敢違抗太後懿旨,卻也不願違背意願去親近他不喜歡的慧妃,于是幹脆獨居乾清宮。

阿魯特氏獨守空房,對于婆婆的強橫,她委曲求全,常常半夜垂淚至天明,但表面上絕不流露出半點不滿,對慈禧太後仍是恭敬。但是慈禧對她的反感卻絲毫無減,這主要也與阿魯特氏的性格有關。阿魯特氏為人不苟言笑,也不善逢迎。

她深受禮教熏陶,端莊正派,有意無意襯托出慈禧的低俗。有一-次,阿魯特氏陪同慈禧看戲,當台上演到男歡女愛時,慈禧看得津津有味,她卻轉頭面壁,不願觀看,慈禧勸了多次,阿魯特氏也不願回頭,這讓慈禧非常難堪,對她愈加厭惡。

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讨慈禧歡心,處理好與慈禧的關系,她卻認為對長輩尊敬即可,用不着對慈禧阿谀奉承。親人對她的處境感到憂心忡忡,阿魯特氏安慰道,她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人,地位不是輕易可動搖的。清制規定,皇帝大婚時,隻有皇後的鳳輿才能經過大清門、午門、太和門到坤甯宮“降輿”,其他宮妃隻能由神武門]進宮。

探聽到皇後此言的太監加油添醋回報給了慈禧,這可惹惱了她。慈禧通過選秀女入宮,從低品級的貴人一步步攀上了權力頂峰,她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從大清門]風風光光進入地入宮。阿魯特氏的話讓慈禧想起了主人公的低微身份,她咬牙切齒,認為阿魯特氏故意輕視自己,從此有了将阿魯特氏置于死地的念頭。

同治十三年(1874) 十月,同治帝出痘。阿魯特氏焦急萬分,立刻帶領六宮供奉“痘花娘娘”,為皇上祈福。十一月,天花出盡,卻餘毒未清,由于餘毒侵入經脈,沒多久,同治帝的病情急劇轉下,腰部紅腫、潰爛以至流膿。

在這種情況下,阿魯特氏沖破慈禧的阻攔,去看望病重的同治帝,并不顧髒臭,擦拭膿血。看到奄奄一息的皇帝,她心如刀割,不覺淚流滿面,傾訴獨居宮中、備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強打精神安慰她“你暫且忍耐,總有出頭之日。”不料這話被慈禧布置在宮中的耳目聽見,立即向慈禧彙報。慈禧勃然大怒,闖入暖閣,拽住阿魯特氏的頭發,一邊往外拉,一邊痛打,并揚言要杖責皇後。

杖責是懲罰太監和宮女的手段,慈禧此舉,分明是要侮辱阿魯特氏。病床上的同治帝看着這一幕,又驚又怒又急,氣急攻心,竟暈了過去,宮内頓時亂成一團,慈禧才未對皇後動刑。驚吓之下,同治帝的病情更嚴重了幾分。

同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駕崩,終年19歲。14天後,兩宮太後釋出懿旨,封阿魯特氏為嘉順皇後。 光緒元年(1875) 二月二十日,阿魯特氏逝于儲秀宮,年僅22歲,距同治帝駕崩不過75日。對于阿魯特氏的死因,官方說法是皇後過于悲痛,抑郁于心,乃至抱病而死。這說法含糊不清,有許多可疑之處,阿魯特氏年紀輕輕,才22歲,平時身體健康,怎麼會突然死去?于是阿魯特氏自殺而死的傳聞在民間傳開,有人說她吞金而死,有人說她吞鴉片而死,也有人說她是服毒而死。

無論哪種死法,都是屬于自殺的。同治帝死後,阿魯特氏在宮中的境況愈加險惡。在慈禧的授意下,同治帝的堂弟載活(即光緒帝)被擁立為帝。如此一來,她的地位便格外尴尬,既不是皇後又不是皇太後,教她何地自處?

據說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绮曾試探性地請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皇後。慈禧冷酷地回答道:“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罷。”意思是讓皇後殉葬。崇绮驚得目瞪口呆,但也隻能照辦。恰巧阿魯特氏寫來一-張字條,詢問父親該怎麼辦。崇绮忍痛在字條上寫了個“死”字。

至于慈禧為何要将阿魯特氏逼上絕路,民間還有很多說法。有人說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端華是慈禧的政敵,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

也有人說,阿魯特氏懷了孕,慈禧怕生了皇子,立為新帝,阿魯特氏成了皇太後,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還有人說,同治帝臨死前寫了遺诏立儲,慈禧為了自己能掌權,私底下燒毀了遺诏,立自己屬意的載湉為帝,她擔心阿魯特氏把這一秘密揭發出來,故要将她治死。

死後仍遭劫難

阿魯特氏死時,同治帝的惠陵剛剛開工修建,是以她和同治帝的梓宮暫安于東 陵的隆福寺。光緒五年(1879) 三月,同治帝、阿魯特氏(孝哲皇後)人葬惠陵地宮。阿魯特氏死前遭受虐待,死後也不得安甯。1945年8月,清東陵的幾座帝後陵墓被盜,涉及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鹹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

惠陵地宮被打開,地宮和帝後棺椁中的随葬物全被盜走。阿魯特氏身上的衣服被扒光了,值錢的飾物也被不法盜賊奪去,更令人慘不忍睹的是,她的肚子被剖開。社會上盛傳阿魯特氏是吞金而死的,盜賊為了取金子,是以殘忍地将她的屍體開膛破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