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新魚種“copi”,到底是什麼魚?

作者:錢湖有魚吃

6月22日,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官員公布了亞洲鯉魚在美國的新名字“copi”,發音類似于“拷貝”,是英文單詞copious(豐富,充裕的意思)。

美國人為啥搞這麼一出?這涉及到伊利諾伊州,這個亞洲鯉魚泛濫的重災區想要通過吃來控制亞洲鯉魚泛濫的“雄心壯志”。

美國新魚種“copi”,到底是什麼魚?

伊利諾伊州政府官員稱,因為亞洲鯉魚的英文名為carp,通常會讓人跟肉質粗有腥味的底層魚類(真正的鯉魚)聯系在一起,而掩蓋了鲢鳙和草魚本身清淡的滋味。為了擺脫這個不利的聯想,伊利諾伊州從2021年2月啟動了亞洲鯉魚的更名工作。

在美國,鲢魚、鳙魚、草魚統稱為“亞洲鯉魚”。亞洲鯉魚的祖父輩上世紀70年代被引入美國養殖場用于控制藻類,沒成想卻在美國淡水流域大量繁殖,嚴重沖擊美國淡水生态系統,五大湖更是岌岌可危。

亞洲鯉魚也是以被美國列入外來入侵物種黑名單,相關政府部門和各類民間組織多年來一直絞盡腦汁,斥巨資,想盡一切辦法來控制亞洲鯉魚的擴張,但收效甚微。如今,除了五大湖還在堅守,絕大部分美國淡水水域已經基本淪陷。

美國新魚種“copi”,到底是什麼魚?

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人至今沒有控制住亞洲鯉魚,除了鲢鳙繁殖能力超群外,其實美國人的“治魚”政策是有問題的,那就是光花錢而不注重收益。想要靠搞“慈善”的那套來治理已經大規模泛濫的亞洲鯉魚注定無法長久,隻有改變操作政策才能治标又治本。

說得簡單點,就是讓大家看到治理亞洲鯉魚能賺錢,吸引更多的人進入這個領域淘金,才能達到控制亞洲鯉魚泛濫的最終目的,比如伊利諾伊州打算讓國人都來吃亞洲鯉魚就是個不錯的辦法。

為啥鲢鳙無法在中國泛濫起來,因為吃的人多,美國人想要控制亞洲鯉魚,吃自然也是最有效的操作辦法,唯一的阻礙就是如何說服美國公民來吃它們。

美國新魚種“copi”,到底是什麼魚?

想要說服美國人開始吃亞洲鯉魚,現階段确實是大麻煩。

就像我們國内大部分人都不喜歡清道夫,就連國内養殖業已經發展到全球第一的羅非魚也有人不待見,推己及人,美國人不喜歡亞洲鯉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再加上鲢鳙肌間刺多,魚肉又松散,确實很難撬開美國人的嘴。

伊利諾伊州的亞洲鯉魚更名項目曾做過一個調查,350個本土居民,有85%聽說過亞洲鯉魚,但吃過的人隻有5%,而這個調查的結果,基本就代表了亞洲鯉魚在美國的“口碑”。

想要改變人們對亞洲鯉魚已經形成的不良觀念,改名确實是個不錯的辦法。當年的法國銀鳕魚剛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用的是智利當地的名稱,巴塔哥尼亞齒魚,銷量一直沒有起色,後來改成智利海鲈就很快爆紅。水産品通過改名翻身這樣的案例在美國還有不少,是以人們想到這個辦法也就可以了解了。

想要讓美國人吃亞洲鯉魚,确實是個艱巨的工程,但同時也是個非常有潛力的工程,因為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美國新魚種“copi”,到底是什麼魚?

鲢鳙和草魚在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種群,完全可以搞商業化資源開發了。它們在引進初期就成功逃離農場,入侵并成功主宰了各地的淡水生态系統。在伊利諾伊河,它們已經占到河流總生物量的70%。

将亞洲鯉魚商業化的嘗試在北美地區一直沒有停止過。2020年,一家加拿大公司推出了一款使用了亞洲鯉魚為原料的狗糧。美國和加拿大的龍蝦漁業試圖在餌料短缺期間用亞洲鯉魚來替代,不過計劃最終擱淺。

想來想去,還是号召大家來吃魚比較靠譜,因為吃魚的好處非常大。一來,像伊利諾伊州這樣的鯉魚重災區每年花在控制亞洲鯉魚泛濫上的錢就不是一筆小數字,二來,美國也“缺魚”,畢竟,美國是全球水産品進口大戶,每年消費的水産品80%以上依賴進口,淡水水産品中就有越南的巴沙魚和中國的羅非魚,亞洲鯉魚完全可以緩解美國的食品安全問題。

美國新魚種“copi”,到底是什麼魚?

伊利諾伊州政府官員稱,如果靠吃能把伊利諾伊河裡的亞洲鯉魚消滅10%甚至20%,那都将會是巨大的成功,而且相關機構已經證明了項目的可行性。

芝加哥的廚師們已經開始讨論如何在菜品中使用亞洲鯉魚,有人甚至讨論過用亞洲鯉魚肉來替代漢堡、肉丸和調味醬汁中的碎牛肉,這個就有點太誇張了。雖然将亞洲鯉魚去刺的技術也已經成熟,但想要讓美國人像接受羅非魚和巴沙魚那樣去接受鲢鳙,還是需要時間的。(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