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作者:館長微鑒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上方的“關注”。歡迎您點贊評論轉發,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适的閱讀體驗。文章都在今日頭條,賬号: 館長微鑒,其餘平台都是搬運抄襲。

1983年,改革開放後的第五年。

此時的中國不同于過去,舉國上下到處都煥發着勃勃生機。

一天,日照縣統戰部部長夏良柏在下鄉走訪時,遇到一位熱情的老農。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當這位老農給他端茶時,他卻看出了端倪。

“彼時如此輝煌,為什麼要選擇做一名平凡的農民呢?”

大爺沉默不語。

沉默背後究竟有着怎樣不凡的經曆?大爺過去的身份又究竟是什麼呢?

“普通老農”,不凡身份

1983年,山東日照縣統戰部部長夏良柏來到自己負責的孫家村進行正常的調研走訪工作。

這份工作對于他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他來到孫家村數次,也與這裡的居民熟悉起來,建立了非常濃厚的感情。

這天,他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孫家村居委會大隊的熱情招待,與孫家村的幾位負責人進行一番交談後,夏良柏決定到村裡居民的家裡進行深入的走訪。

一行人停在了一間破舊的屋子之前,夏良柏似乎對這間房子非常感興趣。

“這戶人家生活狀況怎麼樣?”

思考片刻,村長告訴夏良柏說:“這戶人家啊,就隻有一個老頭住,心眼好,過得樸實。”

“不過,倒是說來也奇怪,這戶人家雖說和善,但是不怎麼出來閑逛,老實得很呢!”

夏良柏聽後,決定進去一探究竟,“行,那咱們今天就先走訪這老人吧,看看他家什麼情況。”

敲開門後,屋内的情景讓夏良柏暗暗吃驚:屋内的老人沒有在玩樂,也沒有像其他人家忙着農事,反倒是在認真地讀報紙。

看到村長一行人進來後,老人立刻起身相迎。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這時,夏良柏仔細觀察屋内的擺設,發現非常有趣,東西擺的整整齊齊,非常有規矩,仿佛經過專業的訓練。

這讓夏良柏更加感興趣了。

坐下後,閑談中,夏良柏突然發現這位老農有點不一樣。

這位老農給他倒茶水的時候,舉手投足間的氣質都讓夏良柏覺得,仿佛是一位軍人。

身為縣統戰部部長,即便是已經見過不少軍人,但是像這位老農身上的散發的軍人氣質還真是難得。

一番交談下來,夏良柏越發确定,這位農民一定不簡單,絕對有過當兵的經曆。

此時,夏部長試探性地詢問老農,“大爺,你以前是不是當過兵啊?看你身上的氣質不凡。”

聽罷,大爺笑笑,“夏部長好眼力,還真瞞不住您,我以前當過空軍。”

老農緊接着說起自己以前的空軍生涯,談吐間透露出一股自豪之情。

夏部長追問道:“大爺,既然你以前的軍旅生涯如此輝煌,也立下了赫赫戰功,那為什麼最終選擇當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呢?”

這時的大爺突然語塞,低下頭不發一言。

見狀,夏良柏也不再窮追不舍地追問了,随後幾人也将話題岔開。

但是,夏良柏心中的疑惑卻沒有打消,畢竟安全意識還是要有的,保不準就是某個潛伏的敵人間諜呢?

于是在調研工作結束後,他立即派人秘密搜尋這位老農的資訊。

沒想到,得來的資訊卻讓他陷入更大的疑雲。

經過調查得知,這位老農叫做王延周,是孫家村土生土長的老實人。

但奇怪的是,王延周中途離鄉多年,這些年去了哪兒、幹了些什麼,一切都無人知曉。

後來王延周又突然傳回家鄉,在這兒開始種地。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在這期間,王延周并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異常。

唯一有點不同的就是王延周不愛說話,但文化水準很高,甚至還懂點兒英語。

由此可見,王延周絕對不是普通的農民。

化身“老農”,平淡度日

夏良柏對王延周失蹤的那幾年的經曆越發感興趣。

他迫切地想知道他過去是不是有什麼不簡單的身份,為了以防萬一,經過一番思想鬥争,夏良柏獨自一人驅車前往王延周的家中。

再次見到王延周時,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在讀報紙。

夏良柏注意到了他腿上穿着的那條已經發舊的毛呢褲子,更加确定他不是普通農民。

夏良柏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地表明自己的來意,“大爺,上次來的時候,我就感覺您的身份不一般。”

“很抱歉,為了確定安全,我派人調查了您,但是還是有些疑惑需要您親自解答。”

聽到這裡,王延周邀請夏良柏坐下,随後他将自己過去的經曆一一講給夏良柏聽。

随着王延周的講述,夏良柏心裡默默感歎着:這位老農不僅當過兵,而且居然還是第16期黃埔生!

不僅如此,這位看似普通的老農立下赫赫戰功,還曾參加過開國大典的空中飛行。

這次拜訪結束後,吃驚的夏良柏馬不停蹄地趕回部門,将這些事情整理成材料上交給相關部門。

核實後更是驚動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那麼大家開始好奇這位王牌飛行員為何選擇回歸鄉村隐姓埋名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說起王延周的返鄉生活,不禁讓人感歎這位王牌飛行員的素養之高。

昔日擊落敵機立下赫赫戰功的王牌飛行員甘願在農村種地,自始至終從無怨言。

因為王延周文化水準遠超農村的其他人,是以返鄉後的王延周自動擔任起了夜校的教書先生,一心為了村民着想。

而熱心的王延周也很快得到大家的歡迎,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家都喜歡,交給王延周來辦。

道理很簡單,王延周是一個值得相信的踏實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當夏良柏下鄉調研的時候,負責招待的人中有王延周:可靠、應對自如。

雖然已經返鄉,但是王延周從未忘記自己在軍隊的經曆,也從未忘記那些規矩,依舊嚴格要求自己。

當然,也正是夏良柏的出現,讓這位低調的“老農”再次出現在了大衆的視野,他過去的榮譽也重新為大家所知曉。

很快,他的身份經過核實後,重新獲得了空軍飛行員的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王延周被邀請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六十周年大會,還在此會議中被授予了獎章。

随着時間的推移,王延周的身體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小毛病,後來還因病入院。

但一向樂觀的王延周卻一如既往地微笑着安慰家人:“這點兒小毛病不用擔心,我還要幹很多事兒呢。”

“等我好了,我還要去給夜校的孩子們講課,我還打算把前半生的經曆做成個回憶錄,這樣也好給自己留個念想,甭擔心。”

然而,2012年4月30日,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2歲。

好在令人欣慰的是,在王延周老人病逝的前半年,他的家人都陪在身邊,陪他走過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

臨終前的王延周留下的遺囑也讓很多人動容,他囑托家人,自己的喪葬一切從簡。

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依舊心系祖國,不想為組織添任何麻煩,想要簡簡單單。

悄悄地,他走了,正如他,彼時悄悄地來。

加入軍旅,熱血沸騰

1920年10月,在山東日照的孫家村,王延周出生了。

由于家庭條件并不算很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王延周自幼就懂得補貼家用。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15歲的時候,王延周來到青島,在一家工廠做學徒。

那時的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讓家人過上穩定的幸福生活,自己能夠攢點錢,然後娶妻生子,過着普通人的平淡生活。

正值少年時期的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即将迎來巨大的轉變。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王延德的出現。

他是王延周的堂哥。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延周11歲時,王延德就已經成為國民黨軍的一名軍人。

每當王延德回鄉探親的時候,他都會給年幼的王延周講很多軍隊的事情,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王延周。

每每聽到那些有血有淚的抗日戰争故事時,王延周都止不住地熱血沸騰。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不僅如此,王延德身上的帥氣軍裝,肩章等也讓王延周羨慕不已。

很顯然,堂哥王延德就是小王延周心裡最大的偶像。

而所有的這些,都在王延周的内心埋下了一顆軍人的種子。

他立志也要向堂哥王岩德一樣,穿上帥氣的軍裝,為自己的祖國力所能及地做出屬于自己的一份貢獻。

但是王延周的軍旅生涯注定沒有那麼順利地開始。

王延周的這一想法很快遭到了家裡人的反對,父母堅決不同意王延周這樣“冒險”地選擇,他們都希望王延周能夠找個安穩的營生,度過餘生。

不過好在有王延德的幫助,最終家裡人成功被說服了。

王延周如願進入軍隊,來到國民黨29軍北平南苑軍訓團。

盡管這一軍隊并不是特别正規,但一腔熱血的王延周非常積極認真對待每一次訓練,能力也在逐漸提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國民黨29軍北平南苑軍訓團參與了這一次抗日戰争,王延周作為其中的一員也正式加入。

這一次戰鬥中的經曆讓王延周永遠難忘,也再次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時的天氣惡劣,大雨傾盆,每日每夜地降着大雨。

王延周以及其他訓練團的戰士們基本上都是新兵,沒有任何的作戰經驗,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都是第一次拿起槍正式參與戰鬥。

這樣的天氣加上這樣可怕的戰鬥,對于他們來說非常緊張。

就這樣,他們在戰壕中一動不動,即便是積水慢慢湧上來,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音。

某日淩晨,數十架日寇飛機轟鳴而來,還沒來得及反應,王延周就陷入了槍林彈雨中。

機槍的掃射聲伴随着飛機的轟鳴聲,耳邊還時不時響起戰士們的慘叫聲,王延周第一次見識到戰争的殘酷。

子彈不長眼睛,盡管王延周拼命地向日寇的飛機反擊,卻起不到丁點的作用。

他看到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明明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

前所未有的無力感席卷着王延周。

也正是這次戰鬥,讓王延周有了新的想法:在天空的戰場上打敗敵人的飛機。

加入空軍,鷹飛長空

很快,王延周就獲得了加入正規軍校的機會。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也就是說,王延周離實作人生理想又近了一步。

正值1938年夏天,黃埔軍校宣布招生的消息後,王延周馬不停蹄地參加了招生考試。

結果也是如願以償,王延周考入黃埔軍校的西安分校,在這裡進行為期三年的軍事教育學習以及訓練。

1940年,王延周在黃埔軍校的第三年,即将畢業的王延周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蛻變。

從當初的“新兵牙子”到軍事素養頗高的職業兵,王延周終于看到了光明的未來。

按道理說,有了黃埔軍校的學習經曆,再加上軍中堂哥王延德的這一關系,王延周畢業後的生活應該是一片光明。

畢業三天前,大街上的一則招生廣告再次打破了王延周的未來規劃。

廣告内容是笕橋中央航空學校的招生資訊,這喚起了王延周當初的理想的種子。

在天空的戰場上打敗敵人,機會這不就擺在眼前嗎?

這則廣告深深地吸引了王延周。

身邊的朋友并不了解王延周的選擇,畢業之後馬上就能夠有高官厚爵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偏偏又要去當什麼飛行員?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不顧他人的偏見,王延周在一番思考過後,毅然決然的參加了這一報名。

但是這次,堂哥王延德卻并不贊成他的做法。

用王延德的話來說,“目前中國空軍力量還比較薄弱,在空中戰鬥中很難取得優勢,要想取得突破,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

王延周感謝了堂哥的好意,但依舊堅定報名,王延德見狀也便不再阻攔。

憑借着優越的身體條件,王延周順利的成為被錄取的兩人中的一個。

加入空軍學校的王延周更加刻苦努力的訓練,一刻也不敢放松。

很快,他的付出在天賦的加持下有了回報,他的飛行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王延周也很快得到教官賞識。

盡管訓練環境非常艱苦,王延周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對知識的渴求推動着他不斷向前。

1941年,王延周在衆人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去美國訓練的機會。

在美國的魯克及雷鳥基地進行了為期近兩年的學習,王延周的飛行技術已經更加專業。

畢業後的王延周得到了很多空軍學校遞來的橄榄枝,隻要他一點頭就可以留在美國。

但王延周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所有的邀請,他堅持自己要回到祖國,要實作自己當初的理想。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回國後的王延周被配置設定到美空軍混合團第三大隊八中隊。

擊落敵機,立下戰功

終于,王延周有了鷹擊長空的機會。

1944年6月1日,王延周在圓滿完成轟炸任務後,正準備啟程傳回。

這時,意外出現了。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王延周駕駛的P-40N戰鬥機的發動引擎突然出現了故障,中途竟然停止了工作。

這可着實讓王延周吓了一跳。

雖說這種情況都在書本上學過應對方法,但是還真的沒有訓練過。

沒成想,第一次訓練就是在實戰中,不成功,便會機毀人亡。

王延周深知事情的嚴重性,但是憑借着專業的知識和系統的作戰能力,他努力地平複自己的心情,試圖鎮靜地應對。

首先,他努力的控制戰鬥機的飛行方向,并且盡量地将其控制在一個穩定的高度。

之後,他尋找合适的迫降地點。

就在這時,他突然發現了戰鬥機的發動機故障的原因:沒油了。

看來一切都是虛驚一場,王延周轉換油箱後,立刻提升了戰鬥機的飛行高度,準備按照原始的路線繼續傳回。

突然,王延周發現戰鬥機的左前側有一個奇怪的小黑點。

越來越近……

這竟然是一架日本的運輸機!

而此刻,日本運輸機的飛行員也發現了王延周,但無奈于運輸機上并沒有配備武器可供作戰。

于是,日軍飛行員立刻準備伺機逃跑。

但王延周怎麼會輕易放過作惡多端的日軍,他“乘勝追擊”,瞄準日軍的運輸機。

日軍運輸機飛行員還沒等反應過來,油箱便被王延周擊中,整個運輸機也随之墜落,機毀人亡,一命嗚呼了。

回到基地的王延周從廣播中得知,這家日本運輸機上有七名日本軍官以及其他随行人員,自己立了功!

中美混合團得知後,也給王延周記了一等功以示褒獎。

此後的一年裡,王延周更是越戰越勇:總共擊落了3架零式戰鬥機和1架先進的東條式戰鬥機。

在一次次空中戰鬥中,王延周的作戰經驗得以豐富,而他當初的“在天空的戰場中打敗敵人”的夢想也終于一點點實作了。

83年上司下鄉走訪,發現一老農氣質非凡,調查發現身份不簡單

理所當然地,王延周也被授予了諸多榮譽光環,“王牌飛行員”、“空軍戰鬥英雄”等稱号也屢見不鮮。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這一年,讓王延周永遠深刻地銘記着。

抗日戰争結束後,王延周被調到濟南國民黨空軍第9戰區司令部工作。

跌宕起伏,傳奇一生

1946年4月,王延周向往常一樣駕駛着飛機從四川飛往濟南。

而這次飛行任務,卻又再次悄悄将王延周的人生軌迹改寫。

這次飛行途中突遇天氣驟變,無奈之下,王延周将飛機迫降在了河北省的清河縣。

當時的清河縣屬于解放區,此前,王延周聽過很多坊間傳聞,飛行員一旦誤入共區,大多慘死,無一例外,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忐忑之際,解放區人民的熱情招待卻讓王延周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

這,不是說解放區的人民刁鑽嗎?

在解放區的所見所聞很快颠覆了王延周的認知,他這才發現,解放區的樣子正是他一直以來追求的新中國應該有的樣子。

這也大概就是為什麼後來王延周選擇留在解放區的原因了。

1949年,王延周作為飛行員參與了開國大典,加入到了那一片紅色的海洋。

那一刻,王延周心情澎湃,心中千千萬萬遍地感歎着新中國的樣子。

1951年,入朝作戰中,王延周再次榮立二等功。

1953年,北韓戰争結束後的那年,33歲的王延周等來了自己的愛情,25歲的清華才女齊書雲與他一見鐘情,很快便踏入婚姻的殿堂。

婚後二人很是幸福,并孕有一子。

1955年,在空軍九師任職的王延周被調到國家體委航空部滑翔組任職。

然而,1957年王延周被莫須有的罪名牽連,無辜入獄。

是以,妻子齊書雲選擇與他離婚。

就這樣,在獄中度過四年後,1961年,王延周終于等來了翻身的機會,能夠回老家務農。

這樣的結局,41歲的王延周欣然接受。

而後來的故事便是22年的務農生活以及遇到夏良柏後的再次翻盤了。

縱觀王延周老人的一生,恰如他自己所說的,自己是一粒明代戲曲家關漢卿筆下的銅豌豆。

銅豌豆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先輩的奉獻,足以延綿萬代,成為我們子子孫孫的精神長城,支撐着我們更好地前進,走向更美好的中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