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作者:龍行七大洲

地球上的企鵝有17-18種,其中4種生活在熱帶赤道一線,其他都生活在南極附近,完全生活在南極大陸繁衍後代的隻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

南極企鵝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都以磷蝦為食。

從2006年起,我共7次南極赴,曾見到過9種企鵝,現呈現給大家分享!

帝企鵝,2013年拍攝于南極大陸。

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厘米,體重可達50千克。其形态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顯得雍容華貴。

嚴寒的冬季,帝企鵝在南極大陸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産1枚蛋,雄、雌企鵝輪流孵蛋和去海裡取食,繁殖條件極其艱辛。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帝企鵝和它的小寶寶

王企鵝,2009年拍攝于南喬治亞。

王企鵝多數聚集在亞南極地區(南緯55-60度),最大的聚居地在福克蘭群島一帶和南極大陸的外緣島嶼。其體長近1米,體重約15-16千克,體量大小僅次于帝企鵝,外形也和帝企鵝頗相似,但細比較就差很多。王企鵝頸側也有一塊明顯的橘黃色斑塊,但黃色的部分有些偏綠。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王企鵝

馬可羅尼企鵝,2006年拍攝于南設得蘭群島群島。

馬可羅尼企鵝是一種帶冠企鵝,其體長約70厘米,體重約5.5千克。雙額眼間長有特别的橘色的裝飾羽毛,像意大利面一樣,因而又叫“通心面企鵝”。

其聚居地多位于亞南極地區和南極半島一帶,如合恩角、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南設得蘭群島等島嶼。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金圖企鵝,2009年拍攝于南喬治亞。

金圖企鵝其學名為“巴布亞企鵝”,其身長約60-80厘米,重約6公斤,眼睛上方有一個明顯的白斑,嘴細長,嘴角呈紅色,眼角處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形,顯得眉清目秀。因其模樣憨态有趣,有如紳士一般,因而俗稱“紳士企鵝”。

金圖企鵝的聚居地在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和凱爾蓋朗群島一帶,也有一些在麥誇裡島、赫德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極半島繁殖。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帽帶企鵝,2006年拍攝于南極半島

帽帶企鵝最明顯的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條紋,像海軍軍官的帽帶,顯得威武、剛毅有滑稽,故此得名。也有人人稱之為“警官企鵝”。它們體長72厘米,成年的南企鵝平均重約4千克。

帽帶企鵝生活在南桑威奇群島、南極半島、南奧克尼群島、南設得蘭、南喬治亞島一帶。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阿德利企鵝,2010年拍攝于南極半島。

阿德利企鵝在企鵝家族中屬中、小型種類,體長72-76厘米。樣子顯得很醜陋。

和其他企鵝一樣,其雌、雄同形同色,從外形難以辨認。眼圈為白色,頭部呈藍綠色,嘴為黑色。全身羽毛由黑、白兩色組成,樣子顯得有幾分醜陋。

阿德利企鵝群體可達幾十隻到上百隻,在繁殖期形成1雄1雌的配偶關系,并集大群在南極陸地繁殖,在環繞南極的海岸及附近島嶼,在海洋中越冬。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跳岩企鵝,2009年拍攝于福克蘭群島。

跳岩企鵝住在多岩石的島上,因善從一塊石頭上跳到另一塊石頭上面,是以得名為“跳岩企鵝”。

跳崖企鵝分為南跳崖企鵝和北跳崖企鵝,此圖拍攝的是北跳崖企鵝。

北跳岩企鵝是鳳頭黃眉企鵝北部亞種,其體長55-65厘米,因眼睛上有一簇長長的黃色羽毛而被稱為鳳頭黃眉企鵝。其分布于亞南極地區、非洲,南美洲的南端地區,主要在遠離浮冰,比較溫暖的亞南極繁殖後代。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麥哲倫企鵝,2009年拍攝于福克蘭群島。

麥哲倫企鵝是溫帶企鵝中最大的一個種類。其平均體重為4~4.7千克。有黑色的鳥喙,黑色的背和白色的正面。它是以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的名字命名的,1519年第一次在南美洲的航行中,麥哲倫的船隊發現了該物種。

麥哲倫企鵝主要栖息在南美的溫帶地區,但是在非繁殖季節,麥哲倫企鵝會跟随洋流向北進入更深的熱帶緯度。在繁殖季節,麥哲倫企鵝栖息在海岸線草原生境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福克蘭群島沿海。以魚、蝦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黃眼企鵝,2010年拍攝紐西蘭坎貝爾島。

黃眼企鵝是栖息于紐西蘭的海島海岸線的一種體态較小的企鵝,其膽小,跑得很快,看到并拍攝到很不容易。

黃眼企鵝身高56-78厘米,體重約5-8千克。其瞳孔呈淡黃色,這是它們的主要特征。身體呈黑色,颚及喉嚨呈黑褐色,嘴的邊緣呈淺紅色。

黃眼企鵝分布在紐西蘭的南島、斯圖爾特島、奧克蘭群島及坎貝爾島。它們隻在離海約7~13千米的地方活動,并在大陸架上捕獵,食物主要由小型魚類組成。

「南極」七次南極之行中我拍到的九種企鵝

#南極# #企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