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猴痘已殺到台灣,離大陸越來越近,會引發大流行嗎?世衛組織回應

作者:憑海觀島

看似離我們遙遠的猴痘,實際上越來越近了。6月24日,台灣“疾病管制署”公布了台灣首例猴痘确診病例。該患者為20多歲男性,有德國留學史,6月16日傳回台灣後居家監測,次日出現發燒、紅疹、肌肉酸痛等症狀,就醫後被确診為猴痘。接觸者也從原本的5人增加至19人。台灣距大陸僅一海峽之隔,該消息一出現惹得兩岸群眾議論連連。

猴痘已殺到台灣,離大陸越來越近,會引發大流行嗎?世衛組織回應

猴痘因最早在猕猴身上發現而得名,主要在非洲齧齒類動物中傳播,且天然病毒宿主尚未知。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旬于英國爆發,已在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至少3500名确診者,其中以歐洲和美洲病例最多。

從目前的搜集到的資訊可以得知,猴痘主要有以下幾點可怕之處:

首先,具有隐秘傳播的能力,這是最令人頭疼的一點。如果患者感染後立即發病,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便能有效控制疾病傳播。而猴痘的潛伏期為6-13天,也可以達到5-21天,這給切斷傳播鍊以及傳染源帶來很大難題。

其次,具有人際傳播能力。如果猴痘僅在動物身上傳播便萬事大吉,可怕的是,猴痘已經出現人際傳播。也就是說目前猴痘有兩種傳播方式,由動物傳播給人,以及人傳人。人在接觸野生動物的血和肉、身體時,或者是被動物咬傷後可能感染。此外,與感染猴痘的人進行親密接觸以及體液交換等都可緻病。飛沫傳播以及胎盤垂直傳播方式也是傳播途徑。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正在進行,而且嚴重性似乎被低估了。”

猴痘已殺到台灣,離大陸越來越近,會引發大流行嗎?世衛組織回應

另外,傳播速度快,死亡率較高,且具有國際傳播能力。猴痘原本主要在西非和中非部分地區流行,是一種通常病症輕微的傳染病。但近來歐洲、北美和澳洲等非流行區的猴痘病例激增,令公共衛生專家感到不解。

猴痘短短一個多月就傳播到了全球如此多的國家和地區,足見其傳播速度有多強。感染者的死亡率通常在1%~10%。西非分支比較弱,在無醫療條件下的死亡率為3.6%,在有醫療條件下為1%。而正在全球流行的毒株緻死率為10%,死亡率不容小觑。

最後,也是很多人最在意的一點,就是猴痘導緻毀容的機率非常大。猴痘患者的圖檔,看一眼就讓很多人毛骨悚然。猴痘的近親是天花,以往很多感染上天花的人,即便僥幸活着,也将面臨終身毀容的風險,全身坑坑窪窪,無法修複。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患上猴痘之後的結果是不能承受之重。

猴痘已殺到台灣,離大陸越來越近,會引發大流行嗎?世衛組織回應

目前,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猴痘該如何預防?以及是否會成為一種新的全球大流行傳染病?

先來談談猴痘該如何預防,這個病毒雖然比較可怕,且距離大家越來越近,但也不要太過于恐慌。

第一點,切斷傳染源與傳播途徑。比如避免吃生肉,避免與野生動物進行接觸,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等,勤洗手保持手部衛生。目前大陸入境人員都需要進行為期21天的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将猴痘病毒擋在了國門之外。

第二點,根據國家衛健委《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可以得知,猴痘屬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此前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的交叉保護力。但世衛組織明确表示,不建議随意和大規模接種。“天花疫苗雖然可對猴痘患者提供一些保護,但臨床資料有限,供應也有限。”

猴痘已殺到台灣,離大陸越來越近,會引發大流行嗎?世衛組織回應

至于猴痘是否會成為一種新的全球大流行傳染病?世衛組織此前表示,“猴痘是一種DNA病毒,衛生專家對其基因組成所知有限,但目前資料顯示猴痘并不像新冠狀病毒等其他病毒那樣容易傳播或變異,目前,并不擔心全球大流行。”

不過世衛組織也警告,不斷增加的個别病例令人擔憂,因為它可能使病毒找到一個适當生存的環境,進而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是以個人和衛生專業人員應對病例不斷增加的風險保持警惕,并密切關注症狀,以防萬一。

簡言之,現在斷定最近出現的猴痘感染病例是否将引爆全球大流行病仍為時過早,我們現在還有機會遏阻病例不斷增加,但這個機會可能稍縱即逝。

新冠病毒已經出現兩年多了,台當局依然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猴痘的出現可能讓台灣的防疫現狀雪上加霜。有這樣的當局,台灣群眾還是自求多福吧。大陸群眾則不用太過于恐慌,我們防得住新冠病毒,就也能防得住猴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