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作者:史筆似塵鈎

1379年12月,禦史中丞塗節上疏朱元璋,狀告胡惟庸毒殺劉伯溫。收到奏疏後,朱元璋勃然大怒,當即召遣右丞相汪廣洋入宮,詢問此事。

當汪廣洋發現滿臉猙獰的朱元璋時,他吓得膽顫心驚,顫顫巍巍地回道:“塗節所說的事情,純屬子虛烏有。”

然而,朱元璋卻并不相信汪廣洋。他将塗節的奏疏扔在汪廣洋腳下,大罵:“爾等不思報效朝廷,卻結黨營私,欺君罔上,坐視大明廢興,喪心病狂。”

不久後,朱元璋下旨驅逐汪廣洋,将他趕到海南。可在汪廣洋的船隻行至太平時,朱元璋卻又送來了一封加急诏書。在書中,朱元璋将汪廣洋貶低的一文不值:

“你跟随我很長時間了,可在軍中,你不能出謀劃策;在丞相府,你未曾舉薦一人,對國家大計一無所知;外出巡查時,你噤若寒蟬,不吭一聲;鎮守江西時,你坐看朱文正謀反作亂;主政中書省,你明知楊憲有過,卻不揭發他的罪行。今時今日,你又沉迷酒色,不思進取,我本不想多說,擔心你誤以為我薄情寡義,希望你能夠自省己身。”

汪廣洋看完,沉默許久。當天夜裡,他就在房中自缢身亡。那麼汪廣洋真的像朱元璋所說的那樣“無能”嗎?他與朱元璋之間發生了什麼?朱元璋又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呢?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朱元璋的左右手

汪廣洋,江蘇高郵人。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四處招募文臣武将。早年曾考中進士,卻不願在元廷為官的汪廣洋自願來投,與常遇春、李習、陶安等人一同效力于朱元璋麾下。

在朱元璋新招募的這群人中,常遇春、廖永安是沖鋒陷陣的猛将,為他奪取江淮立有大功。陶安、李習出奇謀,定集慶,讓朱元璋站穩腳跟。唯有汪廣洋,未曾立有絲毫功績。

然而,朱元璋卻對他非常寵信。朱元璋南征北戰時,汪廣洋寸步不離他的左右,一直跟随他處理軍事要務。攻下采石矶後,汪廣洋又被朱元璋提拔為元帥府令史,位列李善長之下。

汪廣洋為人謙虛和善,莊嚴穩重,對朱元璋極為忠心。與李善長、李習等人相比,汪廣洋少了一些花花腸子,隻知埋頭苦幹。是以,汪廣洋雖然沒有立下太大的功績,卻能在一衆文臣中脫穎而出,成為朱元璋的左右手。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朱元璋攻下集慶後,鮮少出現在戰場。汪廣洋就被他安插在徐達、常遇春的軍中,擔任管理武将的官職。作為文臣,汪廣洋幾乎每戰都出現在前線,極受常遇春、鄧愈的尊重。在朱文正攻取江西時,汪廣洋又與他緊密配合,聯手擊潰陳理。故而,當時的汪廣洋,已然成長為朱元璋麾下為數不多的軍政多面手。

然而,朱元璋将汪廣洋放在江西行省參政的位置上時,又将朱文正安置在九江,擔任大都督。朱文正是朱元璋唯一的侄子,洪都之戰、鄱陽湖之戰都立有蓋世功勳。可是,朱文正心胸狹窄、鼠目寸光,遭遇朱元璋的打壓後,竟與張士誠私通,大肆采買張士誠所部的私鹽。

當時,朱元璋的主要競争對手隻剩下張士誠一人,他多次指令各部切斷與張士誠的經貿聯絡,為徐達、常遇春攻取平江做準備。朱文正的舉動無疑觸動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經,而作為江西行省參政的汪廣洋本該将此事上報朱元璋,可他卻裝聾作啞,将此事隐匿。

然而,汪廣洋萬萬沒想到,朱元璋抓獲朱文正通敵的證據後,竟将他活活打死。朱文正的死給了汪廣洋很大的刺激,他從一個忠厚本分的執行者,逐漸成長為得過且過的“躺平者”。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有德無才的丞相

朱文正死後,朱元璋并未追究汪廣洋的過錯,他對汪廣洋仍委以重任。在徐達北伐攻克山東,直逼通州時,朱元璋将汪廣洋調任山東,擔任行省參政。山東作為剛剛平定的元朝舊地,反抗勢力零星分布于各處,給徐達大軍制造了不小的麻煩。朱元璋能将汪廣洋放在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可見他對汪廣洋的信任。

作為“軍政全能手”,汪廣洋并未辜負朱元璋的重托。他在山東,掃清了元廷的殘餘勢力,穩固了北伐軍的大後方,為徐達、常遇春源源不斷地供給糧草、兵源。明初北伐能夠順利攻克大都,趕走元順帝,在山東、河南支援前線的汪廣洋、鄧愈二人,功不可沒。

徐達再次北伐時,在陝西與擴廓帖木兒交戰,将他趕出陝西,并在甯夏、甘肅與元軍對峙。汪廣洋又從山東匆匆趕赴陝西,擔任戰略緩沖地的政務官員,為徐達保駕護航。

朱元璋曾評價汪廣洋,說道:“他很敬業,處理機要重務謹慎務實,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忠心耿耿。”可見,朱元璋敢于将汪廣洋放在徐達的身後,讓他肩負數十萬大軍的安全,确實非常信任他。

1370年,左丞相李善長患病,加之年老體衰,精力不足,難以支撐中書省繁重的政務。 而右丞相徐達常年駐守北平,不問政事,隻是挂了一個虛名。朱元璋就将山西參政楊憲、陝西參政汪廣洋陸續調任中書省,充任左丞、右丞。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當時,大明初建,百廢待興,李善長主政的中書省卻暮氣沉沉,讓朱元璋極為失望。朱元璋有意借李善長生病的機會,提拔新人擔任中書省丞相。他在咨詢劉伯溫的意見時,卻遭到了劉伯溫的拒絕。在劉伯溫看來,中書省就是一個大棺材,中書省丞相的死亡機率非常高。

然而,劉伯溫對朱元璋之後提及的楊憲、胡惟庸、汪廣洋三人,也嗤之以鼻。他道:

“楊憲有宰相的能力,卻沒有宰相的肚量;胡惟庸就像一頭牛犢,你用他犁地,他反而會弄壞你的梨子;而汪廣洋有德無才,你用他隻會害了他。”

朱元璋一向心高氣傲,絕不會聽從劉伯溫的建議。然而,沒過多久,中書省就爆發了一次嚴重的内鬥。當時,楊憲貪戀丞相的位置,将汪廣洋定性為自己的競争對手,想方設法的打擊、排斥汪廣洋。

本該精誠合作的楊憲、汪廣洋二人将中書省搞得烏煙瘴氣,兩派争鬥不休,沖突逐漸公開化。朱元璋對此也極為不滿,在楊憲借故狀告汪廣洋不孝之後,朱元璋當即将他貶到海南。此時,距離汪廣洋回京還不足半年的時間,這位昔日的“老友”就成了朱元璋提拔楊憲上位的犧牲品。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朱元璋抛棄汪廣洋轉而重用楊憲,隻是看重了他的才能,讓他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恢複大明朝的經濟民生。可是,楊憲太過沉迷權力,汪廣洋走了以後,他又跟即将退休的李善長争鬥不休。最終惹惱了朱元璋,将他砍殺了事。

楊憲死後,朱元璋又将汪廣洋從海南調回京城,委任他為中書省右丞相。汪廣洋也成了李善長、徐達之後的大明朝第三位丞相。

正如劉伯溫所說,汪廣洋的能力根本不足以站上中書省丞相的位置。他一味地堅持“蕭規曹随”,對李善長定下的制度方針不僅沒有任何改變,連質疑都未發生過。汪廣洋的墨守成規,讓意欲大展拳腳的朱元璋悶悶不樂。

而在當時,新上任的中書左丞胡惟庸走進了朱元璋的内心。胡惟庸的能力不遜色于楊憲,卻又懂得内斂,沒有楊憲張揚狂妄。是以,在汪廣洋擔任丞相一年多後,朱元璋随便找了個理由,将他外放廣東,提拔胡惟庸擔任丞相。

不久後,朱元璋自感對不住這位昔日“好友”,再次将汪廣洋調回京城,擔任禦史中丞。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躺平”被殺

汪廣洋此次回京,對朱元璋可謂是心灰意冷。三年内,他兩次被貶外放,一次海南,一次廣東。個中原因,竟是為了給楊憲、胡惟庸騰位置。即使讓一個普通人來看,都會覺着顔面盡失。

此後,汪廣洋沉迷上了喝酒。禦史中丞本該監察百官,分擔皇帝的重任。可汪廣洋卻過上了不聞不問的自在生活。在禦史中丞的位置上幹了四年,汪廣洋沒有任何建樹。

然而,朱元璋對他的“羞辱”還未結束。1377年,朱元璋又将他調任中書省,擔任胡惟庸的副手。曾經的老上司,搖身一變成了點頭哈腰的下屬,汪廣洋對朱元璋的不忿越來越重。面對胡惟庸貪贓枉法、荼毒百姓,汪廣洋不聞不問。胡惟庸大搞權錢交易,結黨私營,作為制衡胡惟庸的右丞相,汪廣洋更是随波逐流,知情不報。

此時的汪廣洋俨然成了一個屍位素餐者,他躲在胡惟庸的庇護傘内,荒于政事,沉迷酒色,他所做的不過是準時上朝、下朝,至于中書省的軍政要務,一概與他無關。

汪廣洋這麼做的原因在于他看透了朱元璋的為人,喪失了進取心,隻想躺在中書省右丞相的位置上,頤養天年。而另一方面,則在于胡惟庸權勢太大,汪廣洋雖是中書省二号人物,卻與透明人類似。

1379年,汪廣洋知情不報、被賜自盡後身亡,朱元璋大罵:喪心病狂

1379年,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所作所為越來越不滿意,禦史中丞塗節就趁機上疏,狀告胡惟庸毒殺劉伯溫,并将汪廣洋牽扯其中,直言他知情不報。

朱元璋就以此為由,召汪廣洋入宮,不問青紅皂白,将他痛斥一頓。在此之前,朱元璋曾多次敲打汪廣洋,勸他遠離胡惟庸,要汪廣洋洗心革面,重新做回昔日的忠臣。可汪廣洋卻不思悔改,執意與朱元璋劃清界限。

不久後,朱元璋再次将汪廣洋外放海南。然而,汪廣洋行至太平時,朱元璋卻給他下達了一封“賜死”的诏書。朱元璋将汪廣洋放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兩年多的時間,汪廣洋不僅沒有限制胡惟庸的惡行,反而幫助胡惟庸阻斷了百官向他傳遞消息的管道。對于乾坤獨斷的朱元璋來說,汪廣洋不該在中書省右丞相的位置上選擇“躺平”,這是對他最大的背叛。在朱元璋的眼中,做到汪廣洋這樣高位的官員,完全不适合“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