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枚生雞蛋賣2.6元?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是不是智商稅?

作者:摩根商研所
1枚生雞蛋賣2.6元?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是不是智商稅?

一枚“生雞蛋”能賣到2.69元/一枚,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一經推出就飽受争議。

按照黃天鵝方面宣傳,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引進了“日本38年可生食雞蛋标準”,貴有貴的道理。但市面上卻有觀點質疑,不僅日本沒有可生食雞蛋的國家标準,大陸也沒有類似的生産标準,黃天鵝所謂的“标準”或并不具有權威性。

那麼,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究竟是真品質,還是智商稅呢?

一、“僞日系”下的僞需求?

雞蛋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剛需品,但其在大部分家庭的一日三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費者對雞蛋價格的敏感度并不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不高”指的是雞蛋的價格沒有超出其産品價值。

根據中商情報網資料顯示,6月19日全國雞蛋的平均價格為10.09元/公斤,按照每公斤雞蛋有16枚計算,單枚雞蛋的平均價格約為0.63元。在大陸終端市場上,普通生雞蛋的單枚價格大都處于1元以下,一旦其價格上漲到1元以上,消費者或許就會尋找其他的産品作為雞蛋的替代品。

也就是說,要想把雞蛋做高端并不容易,雞蛋有限的價值限制了其價格的上漲空間。故此,雖然大陸雞蛋産業的市場容量達到了3000多億元,但行業整體處于“有類無品”的階段,品牌化程度尚不足5%。

為了提高雞蛋的附加值,黃天鵝走起了“僞日系”的套路。

跟元氣森林、名創優品在日本市場尋找品牌“背書”一樣,黃天鵝的主打賣點也是從日本“取經”得來的。

黃天鵝的創始人馮斌邀請了“日本可生食雞蛋之父”加藤宏光出任黃天鵝的首席科學家,并引進了所謂的“日本38年可生食雞蛋标準”,以世界最高标準蛋品品質為标杆,将可生食雞蛋推向了大衆。

目前黃天鵝可生食雞蛋在天貓旗艦店的售價為53.8元/20枚,單枚雞蛋的價格約為2.69元,是普通雞蛋的4.27倍,甚至超過了鴨蛋的價格。

開拓了新市場的黃天鵝,自然也是以備受資本青睐。據天眼查APP顯示,黃天鵝的母公司鳳集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至今已經進行了6次融資。從不斷加碼的融資金額也可以看出,資本對黃天鵝未來持看好态度。

1枚生雞蛋賣2.6元?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是不是智商稅?

不過認真研究黃天鵝的發展曆程後就會發現,黃天鵝當下取得的“成就”或許并非全是自身的功勞,因為其“僞日系”的賣點早已落後時代。

大陸消費品行業大緻經曆了三個“潮流導向”,分别為洋貨潮—僞日系—國貨潮。

洋貨潮的對标對象大都為西方國家,這一時期國産品牌大都會在海外注冊商标、取假洋名,比如雅士利、慕思;“僞日系”的對标對象是日本,比如名創優品、元氣森林,值得注意的是,自元氣森林之後已經少有企業能夠通過“僞日系”的打法獲得成功,農夫山泉就是典型的例子,不僅沒達到目标,甚至還惹了“一身騷”。

一看某品牌有日本元素的品牌背書,就會自然的将其與元氣森林和名創優品對标,這其實是一種幸存者偏差,大衆總是聯想到好的例子,而忽略了失敗的案例。

“僞日系”打法的失敗主要是國貨潮已經崛起,如今國貨潮的風口都已經過去了,黃天鵝的“成就”自然不能全部歸功于其所謂的“日本标準”,或是更應該歸功于時代:順應了消費更新的浪潮,趕上了管道更新的便車。

首先,從黃天鵝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來看,消費者之是以高價購買可生食雞蛋,一是為了獵奇,二是有了無菌蛋的購買需求。

在消費更新的浪潮下,新一代的消費者的消費思維在不斷更新,從吃得飽轉向了吃得豐富、吃得更好。對于雞蛋,消費者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比如溏心蛋、班尼迪克蛋、雲朵蛋等衆多新奇的吃法。在美食部落客的普及下,無菌蛋也開始與其他食材進行了搭配,吸引一衆消費者嘗鮮。

有了需求,在沒有太多品牌可選的情況下,黃天鵝的無菌蛋自然有人願意購買。

其次,從黃天鵝的銷售管道來看,“進階”銷售管道的出現促成了黃天鵝高價蛋的售賣。

黃天鵝線上下管道上主要以盒馬、精品超市為主,事實上,大陸可生食雞蛋的線下主要消費場景也大都發生在“進階”超市。在大衆對無菌蛋接受度不高的當下,大概也隻有類似盒馬這樣的“進階”銷售管道,才能展現出無菌蛋的與衆不同,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去購買售價更高的無菌蛋。

總的來說,黃天鵝能夠取得當下的成績,并不能完全歸功于自身賣點獨特,也因為其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換句話說,黃天鵝當下取得的“成就”或不具有可複制性和可持續性,一旦市場風向轉變,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的生意或許也将成為僞需求,存在不可持續性經營的風險。

二、生産标準的權威性存疑,恐陷智商稅争議?

黃天鵝是馮斌創辦的第二個與雞蛋相關的企業,在此之前,馮斌還引進外資創辦了聖迪樂村,甚至一度沖擊上市,但聖迪樂村後來因各種原因主動撤回了IPO申請,未能如願上市。或許對于馮斌來說,黃天鵝這一品牌的出現不僅意味着創業的再開始,還寄托了馮斌的上市夢。

但就黃天鵝當下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其想上市還是想擴大營收,或許都不容易,因為黃天鵝存在着合規性存疑以及長期盈利能力不足的風險。

首先,黃天鵝所謂的日本标準權威性存疑,具有誤導消費者的可能。

黃天鵝在宣傳時将“引進日本38年可生食雞蛋标準”放在了醒目的位置,但黃天鵝并沒有詳細說明這一标準是否具有權威性。

目前尚未有資訊充分證明黃天鵝所謂的标準是日本的官方标準,市面上甚至有說法表示,這一标準是日本某家企業的标準,黃天鵝在宣傳時以日本為字首,或許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可能。市面上已經有觀點在質疑,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是不是智商稅。

除此之外,因為大陸并不提倡生吃雞蛋,故此對于可生食雞蛋的相關行業标準也不健全,缺乏統一的生産标準。而黃天鵝為了進一步加大賣點的可信度,不僅釋出了中國首個可生食級雞蛋的企業标準,甚至還聯合相關企業共同推出了《可生食雞蛋》的團體标準,不過這一标準或許存在“以己律人”的嫌疑。

由此可見,黃天鵝在宣傳過程中存在合規性不足的嫌疑,黃天鵝或許應該進一步“自證清白”,解釋其賣點的合理性。

其次,獵奇心不足以支援企業的長期發展,産品價值存疑或會影響黃天鵝的可持續盈利能力。

要想讓消費者持續為可生食雞蛋買單,黃天鵝需要進一步提高可生食雞蛋的自身價值,讓産品價值具有比對高附加值的硬實力,比如更營養、更安全、更美味。

但就目前來看,黃天鵝的競争力或稍有不足。

在營養上,可生食雞蛋的營養很難與普通雞蛋拉開差距,提高雞蛋的營養價值并不是商業學能夠解決的。而且有研究資料表明,人體生吃雞蛋的消化吸收率遠不及水煮蛋,營養成分不僅沒有提高,甚至反而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在安全上,可生食雞蛋最大的賣點是更安全,比如沒有沙門氏菌,但正規大廠出品的雞蛋基本上很少能查出沙門氏菌,黃天鵝更安全的賣點或許并不足以成為企業的護城河。至于讓生雞蛋更美味,這也是一件玄而又玄的事情。

綜合來看,黃天鵝的可生食雞蛋能打開雞蛋高端化市場實屬不易,但要想擴大規模持續經營,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一旦消費者不再獵奇,黃天鵝雞蛋高端化的生意或許也将越來越難做。

參考文章:

于見專欄:《滿足人們獵奇心理的黃天鵝雞蛋,或是昙花一現?》

零售商業财經:《黃天鵝“難産”可生食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