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作者:中科院之聲

編者按:千山之巅,萬水之源,巍巍青藏高原,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孕育了萬物生機。為揭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組成,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任務五“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聯合開設“秘境尋蹤”專欄,今天,我們将跟随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考人員的腳步,向地球的第三極出發,深入人迹罕至之境,探尋隐秘生靈,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守護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

普氏原羚在二十世紀末,曾一度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羚羊,現僅分布在青海湖周邊地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瀕危等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青海湖旗艦物種,被稱為“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經過近兩年的調查監測,我們對普氏原羚的分布已經有了較全面的了解,2022年我們将繼續開展監測,重點關注普氏原羚種群的動态變化及其栖息地受脅因素。

2022年的監測在元月10日拉開序幕,本次普氏原羚監測分三組同時進行,1月11日我們組調查哈爾蓋315北種群。調查區域位于青海湖北岸,哈爾蓋河西側、315國道以北,包括哈爾蓋河沖積扇上的平坦草原,以及更靠北一些的高海拔山地,其中部分區域屬于哈爾蓋普氏原羚特護區。這裡是普氏原羚分布最集中的區域,分布着最大的普氏原羚種群。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清晨吃過早飯,我們驅車從剛察縣城出發,沿315國道一路向東。道路兩側,立着很多電線杆,坐落着很多磚瓦房,也有藏族經幡在風中飄揚。傳統和現代在這裡相遇、碰撞、交融。

路邊不時能看到一群群牛羊家畜。今年牛羊價格上漲,青海湖畔的牛羊數量增多,我們看到牧民趕的每一群羊,價值都是百萬元級别的,就像一個個移動的小“銀行”。

大約半小時車程後,經過哈爾蓋鎮,車由315國道向北拐入草地,就到了我們今天的調查區域之一——哈爾蓋普氏原羚特護區。

爬上一座瞭望塔,我們開始觀察這片區域的情況。這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其間分布着大片沙棘灌叢。從地圖上看,這裡屬于哈爾蓋河沖積扇。一群群普氏原羚在草地和灌叢中吃草、漫步、追逐。夏季産羔季的時候,普氏原羚會在這些沙棘林中的隐蔽處産羔。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這個季節正值普氏原羚的求偶季。求偶季的雄性普氏原羚很少進食,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追逐雌性、追趕其他雄性以及警戒。我們不時看到雄性普氏原羚追逐雌性,或者驅逐别的雄性,并發出“啊昂?”或“哎嗯?”的鳴叫警示,宣示着他們對領地的主權。追逐者在草地裡騰起一陣陣塵土,鼻子噴出的氣體在冬日寒冷的清晨裡凝成一股股白氣。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青藏高原冬日清晨的陽光亮的晃眼,卻沒有一絲暖意。在使用望遠鏡和相機等裝置時,哪怕帶着厚毛線手套,手都會被凍得發麻。天氣預報說,今天剛察的最低氣溫是零下17度,接下來兩天則是零下18度、零下19度。盡管如此,今年冬季調查的天氣比起去年,已經算非常好,至少沒有風雪。

普氏原羚種群調查,我們采用直接計數法。給普氏原羚計數,主要包含這麼幾個步驟:標明調查區域、用望遠鏡觀察并記錄所有個體數量、辨識統計雌雄成幼比例、拍照記錄。

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并不容易。比如确定調查區域,需要做好詳細的空間規劃,不然很容易在同一個區域重複計數,進而造成誤差。再比如,很多個體隐藏在灌叢中或地勢低窪處,很難觀察到,進而導緻計數偏少,需要盡可能選擇好觀測點,甚至需要無人機的輔助。

這個觀測點上,我們統計到123隻普氏原羚,比以往數量少了很多。

完成平地草地區域的調查,我們繼續北上,進入更靠北側的山地草甸中。

在途中,我們發現了好幾具普氏原羚屍體,殘骸七零八落。其中兩具雌性普氏原羚屍體附近的地面有血迹,我們推測這可能不是自然死亡或者餓死、凍死,而是被捕食者獵殺的。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這個區域中,能捕食普氏原羚的野生食肉動物主要是狼,至于狐狸則隻能威脅到剛出生的幼羚。以前聽當地人提到過,流浪藏狗有時候也會圍剿普氏原羚。是以,捕殺這幾隻普氏原羚的,很可能就是狼或者流浪藏狗。

遍布青海湖畔的鐵絲網圍欄,增加了普氏原羚被捕食的風險。這些網圍欄架設的主要目的,是劃分牧民各家的牧場。為了防止牛等大型家畜翻越,網圍欄一般都架設得比較高,并且上端還布滿鐵刺。然而,這些帶刺網圍欄,卻對普氏原羚造成重要影響。當有天敵追擊時,普氏原羚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網圍欄隻能選擇跳躍過去。但是,如果網圍欄高度太高,或者上端帶刺,就會減低普氏原羚的逃跑速度,甚至挂住慌不擇路的普氏原羚,進而遭到天敵捕殺。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普氏原羚是一種非常“戀家”的動物,活動區域相對固定,與去年相比,今年高海拔山地這個區域普氏原羚的活動範圍變大了,數量也增多了,很可能是特護區的羚羊遷移過來的。這是一件好事,說明普氏原羚的栖息地在擴大,栖息地間連通性也在變好。

當然,我們也發現了令人憂慮的事情,那就是新架設的帶刺鐵絲網圍欄。這裡的網圍欄高度超過了1.2米,即使對于善于跳躍的普氏原羚,當它們在逃離捕食者的追捕時,這些帶刺網的圍欄都是一個不小的障礙。過了不久,我們果然看到一隻普氏原羚挂死在網圍欄上,屍體也已經被吃得七零八落。

1月13日,我們要調查青海湖西北部的天峻、青海湖西部的鳥島和青海湖南部的共和普氏原羚種群。四輛車在晨曦中從剛察縣城出發,一路向西而行。不一會兒,朝陽從遠方的湖面處升起,天空一片豔紅,仿佛燒起熊熊烈火。潔白的冰封湖面,也在朝陽的照射下,呈現出一片紅彤彤的顔色。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仿佛吟唱着萬年不變的冰與火之歌。

在向西行駛過程中,我們穿過了沙柳河沖積扇、泉吉河沖積扇。河流從青海湖周邊的高山發源,攜帶着山間沖積物流向青海湖,在湖濱地帶,地勢變平坦,流速變慢,沖積物沉積下來,形成扇形地貌,這就是沖積扇的形成過程。

沖積扇地質穩定,土壤肥沃,适宜建城、開辟農田或牧場,對于人類來說,沖積扇是很重要的一種地理空間。但沖積扇景觀在地面上是無法看出的,這是專屬于高空的奇觀,是随着飛行技術的進步而新被人認識的一種地理景觀。如今在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沖積扇的形态。

我們到達鳥島與天峻的分岔路口,拍攝了合影後,3支隊伍兵分兩路:一路南下,前往鳥島和共和哇玉開展調查;一路西行,調查天峻種群。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我們首先驅車前往鳥島。鳥島是青海湖西側的一個半島,青海湖最大的支流布哈河就是在鳥島處注入青海湖,并在這裡形成一片得天獨厚的鳥類栖息地。除了水鳥,鳥島也是普氏原羚的栖息地之一,這裡分布着一個小的普氏原羚種群。

這些年,由于氣候變化等原因,青海湖水位升高,面積持續擴大,鳥島低海拔處的一大片區域,都被上升的水面淹沒了,半島變成了島。湖畔的很多房子也被淹沒,甚至連通往鳥島的公路,夏天都在水面之下,從業人員隻能劃船上鳥島。好在冬天湖面結冰,我們可以開車通過冰面上到鳥島。

站在島上,陽光萬丈,天空高遠,冰面則是鐵青色。凜風呼嘯,面頰被冷風割得生疼。

島上多沙地,植被很差,但依然有家畜。零下20度的凜冬中,幾隻馬在沙地上呆呆地望着我們。除了這幾隻馬,沒有任何動物的痕迹。我們攀爬了鳥島上的幾座沙丘,希望找到關于普氏原羚的蛛絲馬迹,一無所獲。

我們心有不甘,氣喘籲籲地爬到了最高的沙丘上。舉目四望,沙丘空空蕩蕩,冰凍的鐵青色湖面遼闊得讓人無所适從。這是一個寂靜的世界,隻有青藏高原冬日寒風,嗚咽着掠過沙丘表面,卷起陣陣暗黃色的沙塵。我們沒有發現半點普氏原羚的蹤迹,隻看到一隻孤零零的白尾海雕被我們驚起,消失在西邊灰蒙蒙的天空中。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2020年8月調查時,我們還在島上記錄到一群28隻的普氏原羚種群,但随後的2次調查這個種群仿佛蒸發了一樣,每次僅僅在鳥島下方西側的草場中觀察到一隻孤零零的雄性成年普氏原羚。走訪當地牧民,他們也隻零星見過兩三隻普氏原羚,這個小種群的去向像一個謎一樣困惑着我們。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從鳥島出來,我們一路向南,翻越橡皮山,進入共和盆地。

共和盆地被山脈南北相夾,盆地北部是青海南山,将共和盆地與北側的青海湖盆地隔開,盆地南部是更為高大巍峨的昆侖山。盆地内部地勢平坦,氣候幹燥,分布着大片芨芨草原,生長着耐鹽堿的植物。盆地裡立着很多風力發電機,風機下的草原就是普氏原羚的栖息地。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草地裡有很多土路,我們驅車在其中緩行,沿途統計路兩側的普氏原羚,不時會看到一群群普氏原羚在高草中活動、隐蔽,大批家羊點綴其間,與普氏原羚共享這片草地。但普氏原羚會回避家羊群的侵擾。

這片草地面積廣闊,普氏原羚應該不缺乏食物,但在這幹旱的盆地中,飲水問題如何解決呢?

答案在遠方的高山上。我們在驅車向南側昆侖山方向行駛時,在離山腳不遠處,看到一條結冰的河流。河流從共和盆地南側的昆侖山發源,自南向北流過共和盆地,這條河流就是普氏原羚的生命之源。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昆侖山以其高大的山體,截流了空氣中的水汽,水汽順着山體爬升,冷凝形成山間降水,這些水從山上流到山下的共和盆地,哺育了盆地裡的普氏原羚、家畜以及人類。如果沒有昆侖山,就難以形成降水,也難以形成河流,可能也就不會有普氏原羚生活在這裡了。

下午時分,陽光變暗,溫度變低,山間雲霧漸起,昆侖山在雲霧中若隐若現。傍晚金色的陽光照耀着共和盆地平坦的草原。夕陽如一道追光照射在一隻隻普氏原羚身上,背景是雲霧缭繞的高山暗影。在共和盆地壯闊的自然舞台上,普氏原羚是名副其實的主角和明星。

“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貓”普氏原羚生活的如何?喜憂參半丨秘境尋蹤

完成共和的調查,我們驅車趕往西海鎮,到達已是晚上十點,簡單的一碗泡面之後,規劃明天的湖東調查。

科考隊成員:蔡振媛,宋鵬飛,劉道鑫,李小龍,顧海峰,李斌,王楷博,高金龍,趙俊,阿文倉,花晨明

攝影:李小龍,宋鵬飛,劉道鑫

來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任務五“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