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回到簡單的從前

作者:澎湃新聞

阿水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回到簡單的從前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

背景放在1999年東京的美劇《東京罪惡》(Tokyo Vice)裡有一幕,在日本當記者的美國人傑克和東京黑幫成員佐藤開車行駛在高架路上,車裡放着“後街男孩”(Backstreet Boys,簡稱BSB)的歌。佐藤陶醉地跟唱,稱BSB為地球上最偉大的樂隊。傑克一副有點好笑,有點鄙視,帶着寬容的表情,對這個日本年輕人的崇拜之情不置可否。

1999年時的BSB大概談不上最偉大,但的确是地球上商業最成功的樂隊。這一年,這支1993年成立于奧蘭多的男孩樂隊推出《Millennium》,發行首周銷量即突破100萬張。其中的《I Want It That Way》在時間裡站住了腳,二十年後打敗“傑克遜五人組”(The Jackson 5)的《I Want You Back》和披頭士(The Beatles)的《I Want to Hold Your Hand》,成為《滾石》雜志評選的“百佳男孩樂隊歌曲”第一名。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回到簡單的從前

1997年,倫敦,後街男孩演唱會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後街男孩出生在1990年代流行音樂産業熾熱的餘晖中,由臭名昭著卻天賦異禀的娛樂圈大佬珀·婁爾曼一手打造。婁爾曼六十多年的人生曾織造千瘡百孔的龐氏騙局,BSB和超級男孩('N Sync)是他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好東西。

婁爾曼受1980年代“新街邊男孩”(New Kids on the Block)的啟發,一手打造了BSB。他在BSB成功後又着手組建超級男孩,則是本着“有麥當勞就有肯德基”的商業思維,與其讓别人再造一個BSB撈金,不如把錢都給自己賺。婁爾曼深知男孩樂隊的重點在“男孩”而非“樂隊”。男孩會老,青春易逝,必須争分奪秒地讓他們像煙火點亮天空,使少女尖叫、少男模仿,炮制一首首金曲不斷,讓歡宴越盛大越好。

關于“男孩樂隊”的定義,條件放寬一點的話,披頭士可以算作始祖。男孩樂隊的成員需年輕漂亮,擁有從“理發師四重唱”延續下來的和聲血統。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有夢中情人的各種特質,幾個人在一起,拼成夢幻戀愛的彩虹。

BSB更符合今天語境中的“男孩樂隊”。他們是音樂工業精心締造的産物,由娛樂公司招募而非自發組成;成員在台上不彈奏樂器,也很少自己寫歌,高度依賴創造他們的音樂工業體系。

他們看上去容易接近,漂亮的外表沒有靓到脫離日常的範疇,也就是說你的身邊很可能也有這樣的男孩。他們居于現實和夢想之間。成員的個性不至于鮮明到撕裂整體,但留有足夠的空間給粉絲發展自己的偏愛。BSB的長期詞曲創作者馬克思·馬丁功不可沒。他為他們寫出一打金曲,讓他們在走下神壇後又繼續存在了二十多年。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回到簡單的從前

2004年,北京,後街男孩中國演唱會 視覺中國 資料圖

現代男孩樂隊的設計機制和智能手機差不多,預期使用壽命都不長,三五年就建議疊代更新。規則雖然明确,當事者(不管是明星本人還是粉絲)接受起來卻比較難。殊不知,從高處跌落也是設計初衷的一部分。沒有挫敗和眼淚,哪來日後與時間一起變化的可能。

2000年後街男孩的《Black & Blue》銷量為2400萬張,五年後的《Never Gone》降至1000萬。凱文·理查德森不滿樂隊得到的資源變差而離隊後,情況變得更糟。2007年的《Unbreakable》賣了170萬張,《This Is Us》(2009)又減半。

如果你告訴一個二三十歲的人,後街男孩作為一支樂隊一直沒有解散,今年已經29歲,那個人多半會很驚訝。大家都解散了。沒有哪支男孩樂隊在中年時還唱着那些淺顯快樂,看似詞不達意,但情緒超越語義、旋律連起碎片的歌。就算荷爾蒙不再飛濺,後來的BSB還是拿到了拉斯維加斯的駐場秀(德高望重“老”藝人的好歸宿),時不時與鐵杆粉絲共襄郵輪演唱會的盛舉,還在2018年舉辦了回歸巡演。2019年,BSB的第九張錄音室專輯《DNA》又拿到公告牌專輯排行版的第一名,不過銷量是從前的一個零頭。

兩年前的三月,世界進入停滞和震蕩的怪圈伊始,後街男孩的成員在各自家中合體開了一場線上演唱會。五個人被框在各異的背景中,肉眼可見地長成了中年,和聲當然也不會太完美。五個人在五幅彼此可望不可及的畫框中出現,表現出情深義重的樣子。雖然我們知道,五位之間的關系比看上去的複雜,但默契依然存在。隻有在同一個實體空間度過無數個小時的人之間,才會産生這種無論如何都抹不去的默契。隔着螢幕依然能感受到它,然後在尚未察覺時由淚腺率先做出反應,替我們流露出希望和真人在一起的渴望。“我和你在一起”原來除了愛情,還有更迫切的含義。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回到簡單的從前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回到簡單的從前

後街男孩線上演唱會

很多人看得鼻子酸,尤其是成年以後就把這支樂隊忘在腦後的人。他們是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和老友,而時不我待。剛剛發生的這場中國特供版BSB全球首場線上演唱會,話和歌幾乎等重,後街男孩與西城男孩(Westlife)以夥伴而非競争對手的身份連線。滿屏跟青春有關的感概。作為一盤帶子都沒買過的非粉絲,熟悉的歌比想象中更多。感謝當年大街小巷、電台電視無孔不入的播放,讓集體回憶成為可能。

豎屏裝五個人有點吃力,習不習慣都要習慣,還有什麼是不能習慣的呢。

他們狀态不錯,散發陳舊的魅力。幾何線條縱橫的主舞台視覺無限深遠,胡蘿蔔熒光棒的觀衆席空無一人。當怪異的事情變成常态,至少還有一些來自從前好時候的歌,可以不經思考,直接與一個更簡單的時代聯通。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