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曆史上,總有一些充滿未解之謎的文物,比如著名的費斯托斯圓盤就是其中之一。考古學家研究了100多年都毫無定論,甚至有專家表示該文物是赝品,還給出了3個原因。究竟費斯托斯圓盤是真是假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位于希臘希臘克裡特島西南處,有一座距今約3900多年的宮殿遺址,據專家們考證為費斯托斯王宮。史料記載,費斯托王宮始建于公元1900年,它是舊米諾斯王朝時期的宮殿之一,但可惜在公元前1450年的一場地震中被毀。後來,新王宮建立,舊王宮也就無人問津了,直到20世紀初才被近代考古學家們發現,不僅出土了大量文物,還有殘存的壁畫。
裴涅爾欣喜不已,他先将泥盤清理幹淨,然後測量其直徑約18.3厘米,厚度約2.2厘米。在以往的發掘中,還從未出土過類似的圓形泥闆,是以裴涅爾覺得這是一件難得的文物,于是就将其帶回了意大利進行深入的研究。然而誰都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塊看起來普通的泥圓盤,卻在日後成為了考古學界的一個未解之謎,讓世界各國無數考古學家都折戟沉沙。
在進一步的研究過程中,泥圓盤兩面的文字成為了重點,讓裴涅爾一時間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整個圓盤上的正反兩面都刻畫了一個同心螺旋紋,并将這些難以識别的文字和符号刻在螺旋紋中間,共計有241個之多。這些文字和符号乍看上去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但有的也像古老的楔形文字,比如有人物,動物,器具,車船和幾何線條等。
裴涅爾一生都沒有能夠識讀這些文字的含義,是以在他去世之後,這件圓形泥闆就被命名為費斯托斯圓盤,現如今收藏在希臘伊拉克裡翁考古博物館。現代考古學家研究發現,費斯托斯圓盤上的文字是用活字印模按壓上去的,而不是直接刻的,是以這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記錄,至于文字的含義迄今也沒有準确的結果,但可以推測是某種祭祀文。
研究費斯托斯圓盤的同時,也有很多考古學家提出了質疑的聲音,比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考古學教授艾森伯格博士表示,費斯托斯圓盤根本就不是費斯托王宮遺址的文物,而是裴涅爾自己造出來,然後放在遺址中發掘的假文物。雖然艾森伯格博士的意思有些極端,但卻赢得了很多考古學家的贊同,并且還有人給出了三個原因,表示費斯托斯圓盤是赝品。
原因一:費斯托斯圓盤出土的時候儲存完好,連一點磕磕碰碰的殘缺都沒有,是以光這一點就令人懷疑了。在以往發現的古希臘泥闆上,即便儲存再好也都有裂縫,畢竟泥土幹了有裂縫是正常現象,況且還是一件距今約3900多年的泥闆。
原因二:在費斯托斯圓盤的一側,有很明顯被火燒過的痕迹。按照經驗來說,不管是古埃及人,還是古希臘人,都沒有用火燒東西的習慣。是以,費斯托斯圓盤的火燒痕迹,則肯定是裴涅爾自己故意燒的,以便讓它顯得更加像古代文物。
原因三:費斯托斯圓盤上有些文字就是現在的标點,比如“/”,“<”,“△”和“X”等。考古學家表示,雖然不排除是偶然像相似的情況,但可能性最大的還是裴涅爾根據現代符号改寫加工的,畢竟創造挺難,而改造要容易得多。
如今100多年過去了,費斯托斯圓盤的謎團也依然未解,學界專家對它的評價也是兩個極端,有人堅持是假的,也有人堅持是真的。不管怎麼說,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小編也希望專家們早日給出定論,讓這一未解之謎早日塵埃落定。
參考資料: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作者:(英)尼爾·麥格雷戈 ,新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