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作者:度度狼gg

1948年的那個夏天,胡琏和邱清泉都比較黴,整五軍軍長“邱瘋子”因為受到老蔣的訓斥,一氣之下挂冠而去回老家了,整十八軍軍長胡琏本以為能當上正兒八經的機動兵團司令,也被白崇禧給攪和黃了,粟裕将軍在中原戰場的神勇,确實揍得敵營内部一片混亂。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胡琏)

胡琏事件,源于8月間在南京召開的所謂“軍事檢讨會議”,一票進階将領湊在一起,研究在四處吃緊的危局之下,如何扭轉軍事形勢,戰場上屢戰屢敗,總不能坐以待斃嘛。

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論,會議通過決定,将嚴重影響序列和指揮的“整編師”編制,統一恢複補充為“軍”,同時組建10萬兵力左右的大型機動兵團,以應對解放軍神出鬼沒的運動戰。

會議結束後,各“剿總”按确定的方針,紛紛在原來小型兵團的基礎上,開始組建大型機動兵團,其中隸屬于“華中剿總”的整編第十八軍(轄兩個整編師),奉命升格組建為下轄四個軍的第十二兵團。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邱清泉)

關于兵團司令官的人選,理應以整編第十八軍中将軍長胡琏升充為宜,結果由于蔣軍内部的派系傾軋,黃埔四期的胡琏最終落選,畢竟是白崇禧把持着華中剿總,那是“縣官不如現管”。

無奈之下,經過林蔚斡旋陳誠提名和老蔣首肯,黃埔一期的武漢新制軍官軍校校長黃維中将,稀裡糊塗地當上了兵團司令。關于這段曆史,筆者曾有專文介紹,讀者大多了然,此間不再贅述。

黃維走馬上任以後,最大的問題當然是部隊編成和人事安排,整編第十八軍原轄的整11師、整3師,已經分别恢複為第18軍和第10軍的番号。

那麼按照該兵團應轄四個軍的編制原則,另外兩個軍咋弄咧?不湊足10萬兵馬不敢戰呀。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黃維)

一、白崇禧先是扣住第28軍

随後納入第十二兵團作戰序列的,是雜牌演變而來的中央軍嫡系部隊第14軍(整編第10師)。1933年該軍被徹底吞并進行重組時,軍長是赫赫有名的衛立煌,兩名師長也都是黃埔一期生:第10師師長李默庵、第83師師長劉戡。

1946年第14軍參加整編,改制後的整編第10師師長,是“土木系”的骨幹将領羅廣文,是以這支部隊跟陳誠系統算是沾親帶故。羅廣文調任第十編練處司令以後,副師長熊绶春轉正,黃埔三期的熊绶春又與黃維是江西同鄉,關系一直不錯。

而且在中原作戰期間,整10師多次随整十八軍行動,關系較為融洽,是以恢複為第14軍番号後,編入第十二兵團順理成章且能順利完成,而關于第四個軍的選調問題,卻出現了麻煩。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羅廣文)

黃維出任兵團司令官時,确定的副司令隻有胡琏一個,另外一個副司令人選,突然有人自告奮勇,他正是黃維的好友、黃埔一期生李良榮,時任第九綏靖區司令官。

黃維當然表示熱烈歡迎,看來“書呆子”也是很有幾個朋友的,而李良榮毛遂自薦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基本部隊第28軍(李良榮1946年曾任整28師師長),之前被臨時抽調給華中剿總指揮,至今尚未歸建。

是以李良榮的意思,是帶着基本隊伍“連人帶槍”一起加入第十二兵團,一方面他跟黃維私交不錯,願意共事;另一方面也能借機奪回自己的部隊。

這是蔣軍的頑疾:基本部隊盡量别撒手,否則你啥也不是,因為你指揮不動其他派系的部隊。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青年黃維)

兩個黃埔一期的同學私下商量好了以後,将編組和人事方案上報南京,老蔣也是答應了的,正要通知“南京國防部”釋出指令,白崇禧第二次出來搗亂了:堅決不同意第28軍劃入十二兵團。

白總司令的理由冠冕堂皇:“華中剿總”還要組建宋希濂第十四兵團,該兵團拟以第20軍和第28軍為基幹,因為兩個軍都是川軍的底子,編在一起非常合适,第28軍去“土木系”的兵團扯什麼淡?

白崇禧的理由充分,而且态度十分堅決,幹脆下令扣住第28軍不放,讓黃維、李良榮甚至老蔣都沒有辦法,蔣軍當時之亂象,可見一斑。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二、何應欽歸來不懷好意

李良榮拿不回自己的基本部隊,這個兵團副司令幹的就沒啥意思,決定撤夥,一頓運作下來,以光杆司令的身份調升福建省主席。

第28軍的事就這樣泡湯了,黃維很是惱火,到1948年9月下旬,第十二兵團司令部已在漢口大體組建完成,白崇禧馬上下達指令,該兵團部于9月26日必須移駐河南确山。

很顯然,白崇禧不願意“土木系”嫡系部隊駐紮在武漢地區,眼不見心不煩,桂系跟蔣系之間的沖突,到這個時間點上,距離撕破臉已經很近很近了。

兩個月以後的淮海戰役期間,還是白崇禧強行扣留了奉命出動的這個第28軍,不準東援。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抗戰勝利後的白崇禧)

黃維率兵團部遷至豫南後,以第18軍駐于确山、第10軍屯兵駐馬店、第14軍置于遂平,各部實施戰前休整。可是還差一個軍怎麼辦?于是黃司令官的電報電話一股腦發往南京,要求何應欽從速解決。

必須提一下“何婆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了,抗戰勝利以後,軍事委員會改制為“國民政府國防部”,白崇禧和陳誠分别任部長和總長,何應欽卻被踢出了局,遠赴美國擔任什麼軍事代表團長。

何應欽對陳誠的迅速竄升和軍權在握,恨得牙根都癢癢,及至陳誠在東北大敗,被迫辭去本兼各職,剛剛回國的何應欽特别幸災樂禍,很是開心加解氣。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何應欽)

不久顧祝同接了陳誠的參謀總長,而白崇禧被踢到華中,于是“國防部長”的職務就落到何應欽的頭上,雖然部長不管作戰指揮,但是對于部隊的編制和人事權還是有的,軍政軍令分開嘛。

何應欽與桂系關系向來不錯,再加上跟陳誠勢同水火,是以雖然身為黃埔系軍頭,但是在“土木系”部隊的調配和編成上,态度是比較暧昧的,白崇禧三番五次搞事情,背後其實也有何應欽的影子,畢竟兩人有個共同的政敵。

面對黃維的不斷催促,最後一個軍的缺額總得補齊,于是何應欽提出:調湯恩伯系統的第85軍,納入第十二兵團戰鬥序列,以軍長吳紹周兼兵團副司令。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顧祝同)

三、白崇禧企圖再扣第85軍

第85軍是妥妥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它是湯恩伯在抗戰初期,以自己的基本部隊第89師擴建起來的,首任軍長即是湯系大将王仲廉。

解放戰争中前期,第85軍(整85師)一直在中原戰場活動,曾經參與追堵劉鄧大軍躍進大别山。

該軍時任軍長吳紹周中将,苗族,還是貴州人,那麼想都不用想,必然跟何應欽關系匪淺。吳紹周曾任王敬久的第二兵團的副司令兼整85師師長,後來第二兵團因作戰不力被裁撤,整85師轉隸“華中剿總”的第五綏靖區指揮。

第85軍脫離戰場和休整時間較長,是以部隊員額很是充實,下轄第23師、第110師(師長廖運周)和第216師共三個師,加上直屬部隊全軍擁兵35000餘人,在當時算是滿編率很高的部隊了。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吳紹周)

何應欽提出建議之時,已經恢複番号的第85軍正駐在湖北的麻城、應城、廣水一線,擔負維護交通線和後方警備任務。

何部長想當然地認為,給第十二兵團“摻沙子”的提議,一定會得到白崇禧和吳紹周的熱切回應。

他想錯了,不僅白崇禧晃着腦袋不同意,連吳紹周本人也不肯去“土木系”的兵團裡面受氣,均提出了激烈的反對意見。白崇禧還告訴何應欽,他早已準備将第85軍編入桂系老本第三兵團。

因為張淦的兵團僅轄有第7和第48兩個軍,不符合大型機動兵團的編制标準,而第85軍裝備和素質都不錯,駐地也與第三兵團相近,劃給張淦指揮特别合适。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陳誠)

吳紹周原也知道白崇禧的小心思,跟張轸(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五綏區司令)混跟張淦混都也能接受,現在突然改調第十二兵團,他認為對自己對85軍的前途都不利:

陳誠最擅長吞并其他派系的部隊,那是出了名的,讓85軍跟另外三個“土木系”的軍編在一起,基本等于把一條魚放在三隻貓的眼皮底下,開玩笑嘛!

何應欽接到情況回報很為難,第十二兵團的另外三個軍已經到位,如果最後一個軍遲遲不能落實,影響了這個嫡系精銳兵團的下一步作戰,老蔣一定是要掀桌子罵娘的,可是白崇禧扣住85軍不給怎麼辦?

這邊在扯皮,那邊黃維真急眼了,這個白健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搞事,眼裡邊沒誰了吧?随即告起“禦狀”,老蔣于是破口大罵何部長和白總司令。

黃維為此在回憶錄中寫到:“由于我的力争與何部長的堅持,幾費周折,白崇禧才把這個軍吐出來”。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四、第85軍姗姗來遲

折騰到1948年10月初,吳紹周終于接到了白崇禧的電話通知:第85軍正式納入黃維兵團序列,吳紹周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仍兼軍長,原防區與第三兵團完成交接,準備東開。

吳紹周還想最後掙紮一下,電話裡請白崇禧轉呈上峰,第85軍仍願擔任護路任務,歸張轸指揮或者劃入張淦第三兵團都成,總之不想去黃維手下當差。之前打輸了官司的白崇禧,沉默了一會兒說:

“這是總統的軍令,不易收回,我不能當家,也不能幫忙”!其實白崇禧被老蔣和黃維上下逼迫,是不得不吐出第85軍,心裡一肚子火,隻是不願意讓吳紹周知道罷了。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既然木已成舟,吳紹周隻好服從指令,集結所屬部隊向東開拔,由于軍長大人心裡不舒服,第85軍的動作磨磨蹭蹭,直到11月15日才到達安徽阜陽一線。

而這個時候,淮海戰役已經打響,黃維的先頭部隊在蒙城跟解放軍都接上火了!可是把這樣一支精銳交給黃維投入前途未蔔的“徐蚌會戰”,吳紹周一萬個不情願,是以行軍路上,吳紹周不停地動用關系疏通,企圖改變原來的指令。

還别說,活動還真有一定的效果,到達阜陽的當天晚上,軍部接到張轸的來電,言及有85軍開回廣水原防的消息,樂得吳軍長急忙回電詢問詳情。

結果張轸的回電讓吳紹周哭笑不得,說隻是有“内部消息”,還沒有正式的指令,與此同時,黃維的催促電也到了,兵團司令要求85軍加速前進,迅速到蒙城歸建不得有誤。

軍令不可違啊,再磨蹭“書呆子”非把自己軍法處置了不可,吳紹周隻好率部繼續東進,一步步爬進淮海戰場。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張轸)

第85軍抵達蒙城的次日,吳紹周意外接到了何應欽簽發的電令:“着吳紹周升任第四兵團司令官,第85軍軍長以110師師長廖運周升充,所遺師長缺由副師長楊柳營升充”,左右當場賀喜,吳紹周卻長歎一聲:馬後屁啊。

原來何應欽此電很有講究,第85軍此前已經納入黃維兵團作戰序列,部隊正接近戰場,戰鬥一觸即發,但是電文中卻沒有可以脫離建制的明确指令,隻是一張戰後才能兌現的支票而已。

換言之,無論給吳紹周封多大的官,也得打完這一仗再說,何應欽算是把文字遊戲玩到了極緻:人托人的事我辦了,确實把第85軍撈了出來,但是該軍已經事實上參戰,怎麼也得打完再說,如此老蔣也不會追究。

吳紹周也算久經戰陣,深知這個時候如果公布消息,定然引起軍心不穩,于是下令将電文交由司令部人事科封存,并囑咐務必保密。

然後硬着頭皮督率部隊向黃維兵團主力靠攏,1948年11月23日,第85軍主力到達南坪集。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五、差點影響廖運周的起義計劃

第85軍的這番折騰過程和吳紹周的心思變化,作為該軍主力師的師長,黃埔五期的廖運周是基本了解的,每一次變化都讓他心驚肉跳。事後來看,第85軍的經曆和110師的命運,簡直跟過山車一樣刺激。

地下黨員廖運周,早在1948年5月間,就接到了我黨中原局的秘密訓示:解放軍在近期内要打一場大仗,要求110師的地下黨委做好一切準備,必要時刻,在解放軍的接應下完成起義的任務。

而如果不能劃歸黃維兵團參戰,無論是接受張轸的指揮,還是納入桂系第三兵團的建制,第110師若想舉行起義都将非常困難。即便廖運周被晉升為軍長,其實意義也不是很大,因為另外兩個師很難掌握。

道理很明顯,張轸集團和桂系集團,暫時還不是我兩大野戰軍的攻殲目标,第110師無法得到有力接應,貿然起義的風險極大。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隻有跟随第十二兵團進入淮海戰場,才能在兩軍相接的情況下,在解放軍的配合和接應下發動戰場起義。而敵人内部的派系傾軋,白崇禧的拆台和吳紹周的運作,差點讓110師的起義計劃毀于一旦。

某種意義上,正是黃維的執拗和堅持,才讓第110師随第85軍得以順利編入第十二兵團,再名正言順踏進淮海戰場,也為舉行戰場起義創造了機會。

當部隊接近蒙城時,廖運周和110師地下黨委的同志們馬上意識到,上級訓示中所說的“打大仗”時機即将來臨了,個個摩拳擦掌,決心在前線舉行起義,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貢獻。

1948年11月24日,第85軍從蒙城開到雙堆集附近的趙莊,黃維已命各軍向宿縣攻擊前進。不料中原野戰軍派兵秘密南進,迅速占領了蒙城,一下子切斷了黃維的後路,把第十二兵團包圍在一個設計好的大口袋裡。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廖運周将軍)

黃維發覺形勢不妙,急欲跳出中野主力的包圍圈,決定從四個軍各挑選一個精銳師,以四個主力師齊頭并進的戰法,砸開一個缺口,迅速向西突圍。

而110師作為85軍戰鬥力最強的一個師,加之廖運周的“自告奮勇”,就這樣“有幸”入選,黃維作夢也想不到,自己給第十二兵團精心挑選出來一個掘墓人。

1948年11月27日淩晨6時,廖運周率師部和兩個團共5500餘人,在強行突圍的途中舉行戰場起義,部隊通過中野防線勝利撤入解放區,而其他三個師的突圍部隊都被打了回去。

客觀來說,110師戰場起義對黃維兵團總兵力造成的損失其實不大,但是心理打擊卻極為巨大,尤其是黃維從此不再信任第85軍,還要派部隊進行監視,兵團内部首先分崩離析了。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尾聲:

對于廖運周将軍的戰場起義,敵軍主将劉峙将其歸結為淮海戰役黃維兵團的覆滅原因之首,他後來回憶說:“110師的事情給第十二兵團官兵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心理打擊主要展現在兵團内部出現混亂,展現在黃維短時間裡喪失了第二次突圍的勇氣,及至“微操大師”下令黃維固守待援時,這個“土木系”精銳兵團的覆滅,已成定局。

隻是很少有人提及,黃維之前死磕白崇禧硬是要來第85軍的内情,頗具諷刺意味,如果換成第28軍、或者換成另外一個軍,局面之變化猶未可知,至少我軍消滅黃維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

好有一比,黃維等于曆盡千辛萬苦,給自己争回來一顆“定時炸彈”,然後抱着它踏入淮海戰場,終于把第十二兵團炸得粉身碎骨。

劉峙的說法也不靠譜,就沖黃維和白崇禧的内讧,以及85軍的曲折之路,足以證明蔣軍内部的混亂和腐朽,不打敗仗那都見鬼了。

部隊行将崩潰之際,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胡琏和吳紹周分别爬進三輛坦克,企圖突出重圍,結果黃維和吳紹周的坦克路上都抛了錨,雙雙成為解放軍的俘虜,隻有胡琏僥幸逃出生天。

白崇禧先後扣下兩個軍,黃維死磕力争,意外成廖師起義“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