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廣州增城水面上的一群紅火蟻。盧永月供應地圖
新京報(記者:黃哲成李玉坤)被列為全球100種最具破壞性的入侵生物之一的紅火蟻,近日引起社會關注。根據農業農村部的資料,截至今年3月,紅火蟻已蔓延到中國大陸的12個省和435個縣市地區,特别是在過去五年中,增加了191個受影響的縣級行政區,是2016年的兩倍。
紅火蟻對人體、農林業、公共安全和區域生态多樣性有害。紅火蟻于2003年在台灣首次被發現,2004年在廣東省吳川地區首次被發現,并迅速蔓延到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區。
自2004年以來,國内農業和森林草等各級部門加強對紅火蟻的監測和控制,目前登記用于防控的紅火蟻農藥制劑已達40種。近日,農鄉部、住房建設部、交通部等九個部門成立了紅火蟻協同聯合防範機制,組織協調紅火蟻攔截與控制工作。
它們是什麼樣的紅火蟻?有哪些危害?如果遇到紅火蟻,公衆應該怎麼做?為什麼紅火蟻傳播得這麼快?國内防控還面臨哪些困難?新京報記者聯系了華南農業大學紅火蟻研究中心主任盧永月、廣西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态環境保護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冉昊,回答了10個關于紅火蟻的問題。
紅火蟻是高效的誘餌。盧永月供應地圖
問題1:紅火蟻長什麼樣子?
紅火蟻一般長3~6毫米,頭部和胸部從橙色到深紅褐色,後腹部從棕色到黑褐色。頭部呈近方形至略呈心形,頭部中間略凹,無橫截面凹槽,唇基中牙發育。有大、中、小3型工蟻,外觀更美觀,更容易與其他螞蟻區分開來。紅火蟻的巢穴也不同于大多數家養螞蟻,成熟的紅火蟻巢穴會在草叢中鼓起一個大土袋,是比較明顯的識别特征。
但是,紅火蟻的顔色與同巢個體相對一緻,但顔色變化的種類,公衆要識别紅火蟻比較困難。"現在我們國家至少有一千隻螞蟻。加上未被發現和未命名的,估計有近兩千個。這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公衆、媒體和一些機構實際上并不了解不同的螞蟻。一些媒體報道甚至使用了黃疸螞蟻的地圖,這些螞蟻實際上是本地螞蟻或我們用來控制柑橘害蟲的生物控制的例子。"冉浩說。
問題2:紅火蟻有什麼危害?
紅火蟻被列為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100種入侵生物之一,對人體、農林業、公共安全和區域生物多樣性有害。
陸永月介紹,人被紅火蟻打傷,五到二十分鐘就會生病,光下出現膿疱、發紅、瘙癢、疼痛,局部過敏稍多,嚴重的過敏反應延伸到主軀幹,少數人會出現頭暈、發熱、意識模糊、喉嚨水腫等症狀,甚至休克死亡。"嚴重疾病的比例可能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之間。盧永月說,去年,福建省某醫院的資訊顯示,一年内有1000多名患者因紅火蟻蜇傷而接受治療,如果按目前面積和人口密度、受傷人數和比例估計,每年有50多萬人中國大陸被紅火蟻蜇傷, 40,000至50,000人出現嚴重症狀。
紅火蟻也嚴重影響農林業生産。紅火蟻可以直接危害大豆、玉米、蕃薯、洋芋、各種蔬菜、果樹等數十種作物。農田紅火蟻災害,蔬菜種子發芽率僅為正常條件下的30%-40%,果樹果實啃食不良,幼苗樹皮被啃食,馬鈴薯、蕃薯等地下部分的洞口造成紅火蟻咬出洞,導緻腐爛率明顯增加。在湖南調研期間,陸永月一行人發現,紅火蟻侵入一個村莊,導緻農民放棄耕種數十畝農田,30多畝玉米地。
紅火蟻還會對電力、通訊和交通信号系統等公共設施造成損害。盧永躍介紹,紅火蟻傾向于電磁波和熱量分布的局部習性,特别是在冬季低溫下,紅火蟻喜歡在路燈、交通燈箱、程控開關箱等内部築巢,啃咬鋼絲,造成設施損壞,功能失效的情況時有發生。
此外,紅火蟻的入侵将破壞該地區的生态多樣性。紅火蟻是雜食性螞蟻,具有攻擊性,對牲畜、家禽等動物影響很大。據調查統計,如果城市綠地被紅火蟻侵入,該地區的本土螞蟻種類可減少約80%。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紅火蟻被淹沒的地區,各種鳥類受到傷害和威脅。
在廣東路邊被下藥殺死的紅火蟻。攝影:冉浩
問題3:如果我遇到一隻紅火蟻,我該怎麼辦?
如果一個人遇到紅火蟻,冉浩的建議是"躲起來",不要打擾它們。紅火蟻的攻擊性如此之強,以至于它們可以在一分鐘内從巢穴中出來,覆寫整個巢穴上方的土袋。如果你直接用手或棍子觸摸它,它很容易爬到你的身體上,不建議個人直接處理它。冉說,即使澆水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紅火蟻的巢穴結構很複雜,巢的内部是蜂窩狀的,很難将它們全部殺死。
盧永月建議,在戶外遇到紅火蟻時,應及時向國土管理部門報告。如果被紅火蟻意外傷害,人體會在五到二十分鐘内做出反應,應在第一時間就醫,并向醫生解釋是紅火蟻蜇傷。
問題4:紅火蟻的"家"在哪裡?
紅火蟻的起源是拉丁美洲,被列為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100種入侵生物之一,也是中國的農業,林業和即将到來的植物檢疫害蟲。紅火蟻兇猛,繁殖迅速,吃得複雜,入侵後可在短時間内爆發後陷入災難。
紅火蟻于2003年在台灣首次被發現,2004年在廣東省吳川地區首次被發現,并迅速蔓延到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區。
2014年8月,湖南省嘉璇市密集的紅火蟻巢中放置了一面彩色小旗。盧永月供應地圖
問題5:為什麼傳播如此之快?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受商品轉移數量增加、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近年來,一些省區紅火蟻蔓延速度加快,程度有所提高。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截至今年3月,紅火蟻已蔓延到12個省、435個縣市,特别是近五年來,新增了191個縣級行政區,是2016年的兩倍。
盧永月及其團隊計算出,近年來,中國大陸地區出現紅火蟻的縣城地區,平均每年增加20-40隻,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南部地區,最北端在四川廣元地區。
冉浩說,城市建設、土翻轉、移栽草皮會破壞以往的土壤生态,紅火蟻作為入侵蟻,迅速占據這個空白的生态位置,進而阻斷原生蟻的恢複。
此外,螞蟻向外擴散,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飛翔。其他螞蟻都是在固定季節的婚蠅,但紅火蟻在我國是全年的婚蠅,傳播速度非常快。
一般來說,紅火蟻會選擇雨後2天内飛行,而婚慶飛行全年進行,婚飛涉及的繁殖螞蟻數量也非常多。冉浩認為,這種結婚頻率在螞蟻中很少見,大大增加了消滅紅火蟻的難度。婚後,強者通常會建立一個單一的背蟻群,而體弱者通常會選擇一起建造一個新的多柱蟻群。
紅火蟻甚至可以形成漂浮的"螞蟻筏"。紅火蟻怕水,如果遇到洪水,它們會爬出巢穴,緊緊抓住群體,随水漂流,雖然周邊工蟻會淹死很多,但當洪水散去或岸邊時,剩下的蟻群可以繁殖。
盧永月認為,紅火蟻的擴張和危害範圍的迅速擴大也與經濟發展有關,城市建設有着隐性的關系。紅火蟻主要以草、建材、土苗等物品為轉移和傳播。由于城鄉綠化、交通工程、學校建設等城市建設項目往往需要轉移花卉、幼苗和草等商品,這已成為紅火蟻傳播的主要方式,占所有傳播途徑的80%以上。
紅火蟻、小型工蟻和無與倫比的雌性繁殖蟻。攝影:劉彥明
問題6:為什麼紅火蟻在中國沒有競争對手?
冉昊介紹,紅火蟻起源于天敵,當地的生态圈對它的食物鍊有制衡,是以危害不是很嚴重。但作為一種入侵物種,我們整個生态系統中能夠有效控制它的天敵并不多。
"新的螞蟻入侵,直接的競争對手是螞蟻,因為它們處于同一個利基市場。原生螞蟻不适合紅火蟻,很多情況下相遇都會受苦。成熟的紅火蟻巢很大,有成千上萬隻螞蟻,繁殖速度很快,原生蟻未必不會先發生沖突就不會被殺死,但時間很長,會是紅火蟻一點一點地。紅火蟻有毒液體,也更能戰鬥,部隊多,起初可能反應不快,但可以繼續輸出。"
問題7:紅火蟻的防控是否應該大量殺蟻?
"就生态系統而言,螞蟻很重要,我們淘汰紅火蟻,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如果消滅紅火蟻不對,淘汰其他螞蟻,但生态位置這個地方空虛,更容易讓紅火蟻入侵。冉浩解釋說,本地螞蟻生活在當地,對入侵的紅火蟻有一定的防禦能力。調查發現,紅火蟻很難入侵林地,因為森林生态系統有原生螞蟻"統治",更穩定。
是以,不能從防控紅火蟻進入"滅蟻運動",這将有助于紅火蟻擴散勢力範圍。
問題8: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預防和控制紅火蟻?
2004年以來,各級農鄉部門和林草部門加強了對紅火蟻的監測和控制。目前,主要使用化學藥劑的防控,相關機構和企業為開發生産各種高效、低毒的特種農藥,已由政府采購、下達和指導使用的方式進行示範應用,國内也制定了完整的藥品使用規範。
目前,我國已注冊防控紅火蟻農藥有效成分8種,農藥制劑40種,藥品使用規範齊全。無人機、魚餌撒布器等新裝備也正逐漸用于防控。
近日,農鄉部、住房建設部、交通部等九司聯合建立了部際紅火蟻聯合防禦機制,并确定了各部門的具體防控職責。盧永月認為,建立協同聯合防禦機制對防控紅火蟻具有重要意義。"聯合防控多年,現在終于正式初步建立了聯合防控機制,令人欣慰。紅火蟻入侵危害不僅在農業領域,九部門聯合管理,有利于各領域快速合作,實施綜合防控,提高治理水準和效率。"
農業農村部種植管理司表示,通過3-5年的治理,有效遏制紅火蟻的蔓延,降低該地區人口密度,避免傷害事件。
2020年10月,一個典型的紅火蟻巢将位于四川省合力市。盧永月供應地圖
問題九:紅火蟻防控面臨哪些困難?
盧永月認為,目前國内紅火蟻防控還面臨藥品品質參差不齊、用藥不科學、全面覆寫防控困難、檢查監督不夠等困難。
盧永月和他的團隊在一些研究中發現,許多居民在吸毒不規律的情況下,仍然習慣性地使用普通害蟲防治方法來對付紅火蟻。"例如,有些人使用噴霧氣溶膠,或紅火蟻誘餌,無論溫度如何,地面是否潮濕,以及藥物的量如何。我們見過一隻蟻巢堆滿了誘餌,估計超過1斤,問農民為什麼這麼多,他說怕殺不死就死。盧永躍表示,如果使用高效藥物,單次使用去除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使用二次可以達到95%以上。如果不科學使用,效果會大大降低,可以達到20%-30%是好的。
目前,人工餌料和電動擴散器、無人機等新裝置已逐漸應用于紅火蟻防控,但很多養殖戶,甚至當地技術人員都沒有掌握藥物使用的科學方法和技術,仍然使用傳統甚至過時的藥物使用,不科學的藥物使用,導緻實際防控效果不佳。
此外,目前國内生産的防控紅火蟻農藥制備品質參差不齊。盧永月介紹,相關農藥制劑有40多種,但廠家生産的藥劑隻有10%能達到良好的品質。
有許多地區由于缺乏資金、人力等原因,很難了解紅火蟻災害發生的細節,防控部署也很難覆寫所有受災地區,一些地方的幾家植物檢疫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承擔了數百家相關企業、組織或個别機關的檢疫攔截和蟲害防治指導工作, 預防和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紅火蟻傳播途徑的攔截也亟待改進。雖然有完整的檢疫、防控規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檢查和懲戒機制,大量種植、運輸和使用機關和個人沒有嚴格檢查草坪、花卉、幼苗等貨物中的紅火蟻,一些地方建設部門和機關在使用花卉時, 幼苗、草也缺乏相應的檢驗環節。"攜帶紅火蟻的高風險路線的檢驗檢疫率可能隻有1%。
問題10:如何彌補紅火蟻防控短闆?
盧永月建議各地要采取各種方式,特别是通過電視、網絡媒體,加強對紅火蟻防控的相關宣傳和教育訓練,并廣泛深入基層,讓更多的人掌握科學的治藥方法,懂得預防。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紅火蟻高效安全防控技術研發的支援力度,加強藥品生産管理,提高藥品品質和使用檢驗評價水準。
在管理防控方面,确實由于自身情況不能做到綜合防控的區域,應重點管理紅火蟻災害嚴重地區和人流密集地區。有條件的地區應全面防控所有受災地區,盡可能根除紅火蟻災害。
為了提高紅火蟻傳播路線的阻斷效果,必須做好源頭控制工作,盧永月認為,還應該建立強有力的懲戒機制,發現運輸幼苗、花草等貨物存在紅火蟻,嚴格調查,形成威懾作用。
新京報記者 黃哲成 李玉坤
編輯:陳思 校對 李世輝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