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作者:創速極風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與挑戰,從農業、工業再到網際網路,人類的發展猶如跨越更新一樣越來越先進。從很早的時候,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構想就充滿着科技與智能,就比如——機器人,從上世紀開始就不斷出現在影視劇中的科技産品。

自從電影人把機器人的形象搬上熒幕後,一系列有關機器人的故事也被各國的影視界争相講述。機器人的外表從機械到擁有真人皮膚,從沒有感情的機器到有感官甚至想要做人的“機器人”,每個故事似乎都在表達着一個現象,機器人越來越像人。而故事裡的人類也在表達着一個觀點,那就是害怕機器人擁有意識和思想。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第一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

電影是虛構的,真實的故事卻在今天上演了。2016年,由香港漢森機器人技術公司開發的類人機器人索菲亞亮相,她的設計師稱,“索菲亞的目标就是像人類一樣擁有意識和創造力,以及其他技能。”與此同時,索菲亞在接受通路時,還語出驚人!

就在漢森與他的機器人索菲亞公開亮相的那天,在漢森展示與索菲亞對話的同時,他笑着問了一個問題:“你想要毀滅人類嗎?請說不。”索菲亞卻給了一句肯定的答複:“好的,我會摧毀人類。”這本是漢森與索菲亞開的一個玩笑,卻沒有想到會得到這個答案。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盡管現場的氣氛很輕松,但當時的這一回答還是引起了人們的熱議。索菲亞擁有像人類一樣的皮膚,能夠面部識别,與人類進行眼神交流。她還自稱想要去上學,并組建家庭。

索菲亞亮相後,英國媒體釋出了當時針對英國主流社會的調查,60%的受訪者表示擔心未來機器人可能會造成人類從事的工作越來越少,同時大部分的英國群衆都不支援機器人具備情感這一特征。這也就是說,即便機器人的話題一直成為流行的言論,被人們談論至今,但現實社會的機器人卻是不被受歡迎的。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英國劍橋實體學家史蒂芬霍金也發出警告稱,在未來的一千年到一萬年之間,某種重大技術災難将會威脅人類的生存。

随即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授予了索菲亞沙特國籍,使其成為首個獲得人類公民身份的機器人。不出意外地,網絡上再次出現了批評與反對的聲音。最惹人注意的便是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推特上發表針對這次事件的言論:“把電影《教父》(電影中充滿了背叛和殺戮)輸入了人工智能系統,還能有什麼比這個更糟的?”

這并不是馬斯克第一次發表針對機器人的言論。他曾就人工智能的威脅性提出:機器人可能會覺得删除垃圾郵件的最好辦法是把人類一起幹掉。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曆史上首位AI老師

網絡上的反對聲音并沒有阻止索菲亞繼續前進的腳步。2018年8月24日,線上教育集團iTutorGroup在舉行20周年盛典上邀請索菲亞一起暢談AI教育,并聘請索菲亞擔任人類曆史上首位AI教師。這一舉動直接開創了線上教育的新紀元,索菲亞也表示,将會和大家一起開展更多創造性工作,幫助更多學校用技術迎接新世界。

會上,索菲亞還與集團創始人讨論“AI機器人能否取代真人教師”,索菲亞表示,在不斷地學習下,機器人有一天能夠勝任真人教師的各項工作,如正常課程教學、與學生的互動反應、應對學生的情緒問題等。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随後的索菲亞似乎更忙碌了,繼續輾轉于各國參加各種活動。

2019年3月,在TCL的春季釋出會上,索菲亞又亮相,并于負責人展開了更深入的交流。索菲亞一如既往地有着自己的思考。如今的索菲亞繼續着她的學習,并繼續在人工智能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機器人會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最終會取代人類嗎?

科技的發展已經讓我們在生活中随處可見機器人,比如在餐廳、飯店甚至銀行等行業,智能機器人對中國人來說也早已不是電影中不可觸摸的形象。而沙特給予索菲亞國籍一事,不止是給了機器人身份,更是表明索菲亞作為公民,應該遵守法律法規,這點對機器人的制造者來說也是一樣的。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機器人必将進入我們的生活,遵守法律也是既定的規則,無論今天科技發達到何種程度,都不應該淩駕于人類制定的法律之外。人們對機器人的擔心也是怕喪失控制權,隻要解決了這一點,就不會出大亂子。是以,我們不該糾結該不該賦予機器人“人”的權利,而是接受機器人“類人性”的這點,讓其擁有可管理的正規身份,接受人類的社會制度管理等。

機器人到底能不能成為人,長久以來一直是人們探讨的話題,但慢慢将其帶入現實的是索菲亞。可以說,今天的索菲亞已經有了人類的身份,享受特定的權利和義務,并服務于人類社會。這也就衍生了一個問題,機器人的過錯誰來承擔?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其實,索菲亞的意識是人類輸入到她體内的,歸根結底,控制索菲亞的還是人類。盡管設計者的初衷是控制機器人為人服務,若是機器人發生故障呢?由此而引發的損失甚至造成人受傷呢?誰又來承擔這個責任呢?

另外還有,長期下去,人類對機器人的依賴達到一定程度又該如何?人類會喪失基本的勞動力嗎?或者說,越來越類人化的機器人,我們在與其相處過程中難免會産生情感羁絆,人類若是把情感寄托在機器人身上,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關系呢?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曾揚言,"我将會摧毀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結語

時至今天,我們無法阻止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但面對有可能引發的問題,我們不能忽視。發展、創新、解決問題,似乎是人類前進的一個過程,我們期待這些問題能夠一一解決。我們也很難預知未來的機器人會不會完全擁有自主意識,屆時産生的問題又會是另一個局面。

當然,當下這點還很遠,理性和客觀看待就好,畢竟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早成趨勢,也日漸成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完善這一領域,讓其成為我們現代社會的一部分。人類的創新和預想也早已從機器人探索到了太空、宇宙,更深的未知在等着我們發掘。

參考資料:

[1]人類首次授予機器人索菲亞沙特國籍,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反對 觀察者網,2017-10-27

[2]iTutorGroup20周年:持續加大AI投入 引領未來教育發展 新華網,2018-08-29

[3]高雪. 仿真機器人引發的倫理憂慮及對策分析[J]. 機器人産業,2021,(03):28-33.

作者:風風 初審:丁孩兒 校稿編輯: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