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大陸嫦娥五号月球探測器,帶着采集到的1731克月壤,成功降落地球,看上去數量雖然不多,但相比當年對着0.5克月壤進行研究,這已經是天翻地覆般的進步了。
大陸科研人員曆時一年多研究分析之後收獲頗豐,在月壤中發現一種稀缺物質,100噸該類物質産生的能量可供全球使用1年,其價值更超過200億元/噸。這種價值連城的物質是什麼?具體有何用途?又如何才能為人類所用呢?

這次的重大發現,是由中國科學院甯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航天五院錢學森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實體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等聯合團隊共同釋出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些月壤顆粒表面覆寫着玻璃狀晶體,而這些“玻璃”内部存在氦-3氣體形成的氣泡。
氦-3在地球上是一種非常稀缺的元素,估計儲量僅為0.5噸左右,而研究人員分析,月球上可能至少存在100萬噸。另據成都科協介紹,每噸氦-3價值超30億美元,按目前匯率計算,每噸超過200億元人民币。
一邊是0.5噸,一邊是100萬噸,為何近在咫尺的兩個星球,儲量會相差如此巨大呢?
據研究人員介紹,氦-3主要來源于太陽風,地球因為有磁場和大氣保護,太陽風難以抵達地面,導緻氦-3的儲量非常少。而月球則不存在磁場和大氣層,太陽風可以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攜帶的氦-3就被儲存下來,儲量超過地球也就不奇怪了。這意味着,月亮曬曬太陽就能獲得氦-3,輕輕松松實作“躺赢”。
氦-3到底有何用處呢?在現有科技條件下,氦-3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核聚變材料。
它是氦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可以用于核聚變,為人類提供巨大能量。我們以年發電量100萬千瓦的電站為例,火力發電需要耗費200萬噸煤,而采用核裂變技術的核電站,需要30萬噸核燃料,如果通過核聚變技術來發電,隻需要0.6噸核燃料就足夠了。
據統計,100噸氦-3進行核聚變所能提供的能量,就可以滿足全球一年的需求,而月球上的100萬噸氦-3,按目前資料計算可滿足人類一萬年的能源需求。
更重要的是,這種能源是真正的清潔能源,在核聚變過程中不會産生中子,也就沒有二次輻射危險,堪稱綠色環保無污染。不像現在的核電站一樣會産生大量核廢料,需要進行非常複雜的後續處理,如果像切爾諾貝利或日本福島那樣發生事故,更可能帶來巨大的災難。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率先将核聚變用于現實的國家,2021年12月底,在中科院團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等離子體實體研究所,實驗人員通過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又稱“人造太陽”),實作了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作,這是目前世界上該裝置運作的最長時間,參與試驗的科研人員表示,樂觀估計2035年這一技術即可投入商用,到時氦-3就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其實,月球上存在氦-3并不是新發現,二十世紀中後期人類就知道月球上有這個寶藏了,在二十世紀末,還興起過一輪“月球淘金熱潮”。不過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氦-3與月壤顆粒緊密融合在一起,必須借助700度以上的高溫,才可能将氦-3提取出來。在地球上制造一個700度高溫的環境非常簡單,但想要将它搬到月球上,就不是現代科技所能實作的了。
再加上當時核聚變技術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是以人們認為氦-3暫時不具備開采條件。但現在随着核聚變技術突飛猛進,以及大陸科研人員發現氦-3以氣泡形式存在,徹底改變了過去的認知。大陸科研人員發現,月壤中钛鐵礦顆粒表面存在一種非晶玻璃,直徑大約為5至25納米的氦-3氣泡,就存在于玻璃與礦粒的交界處,并不是像之前認為的那樣與礦物融合在一起。
這一發現也就意味着,隻要打破钛鐵礦顆粒外表的玻璃層,氦-3就可以輕松釋放出來,是以要提取氦-3,完全不需要700度的高溫,隻要把钛鐵礦顆粒碾碎就可以了。
而要收集月表的钛鐵礦,隻需要一塊大磁鐵就能勝任,因為钛鐵礦具有弱磁性,可以被磁鐵輕松吸出來,這樣的開采條件無疑比之前認為的要簡單很多。
氦-3為何會以氣泡的形式存在于這些顆粒中呢?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因為氦元素很容易被钛鐵礦吸引,當太陽風降臨月球表面時,氦元素就會與钛鐵礦顆粒融合,後來環境發生變化,導緻钛鐵礦表面産生玻璃狀晶體,而礦物顆粒裡的氦元素在向外釋放過程中,被結構緻密的玻璃晶體阻隔,就在兩者交界面形成氦-3氣泡了。
不過,雖然開采條件比以前容易了,但以目前人類科技而言,想要大規模開采依然是非常困難,因為氦-3在月球上分布非常分散,想要大規模采集就需要把整個月球翻一遍,但現在的人類顯然還做不到,無法運送如此多的人力和裝置,前往月球開礦。
雖然目前人類已經有建立月球基地常駐月球的計劃,但主要還是以科研為主,至于開礦那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百萬噸級的氦-3元素已經夠讓人垂涎欲滴了,而月球的财富并不止于此,上面還存在着大量的其他資源。
目前,已知月球礦物種類達到100多種,一些是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還有一些雖然地球上也有,但儲量和月球上相比差距巨大,譬如钛元素,地球估計儲量為20億噸,而月球儲量則超過100萬億噸,達到地球的50萬倍以上。是以,如果能到月球上做“礦老闆”,那真是輕輕松松一夜暴富。
人類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就是明知有寶山擺在面前,卻沒辦法把它搬回家!現在,壓力又來到中國航天這邊,希望航天科技人員再接再厲,讓中國人早日在月球安家落戶,搶占開發先機,把月球寶貴的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可以用的能源,為人類持續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參考資料:
徐琳等,月壤中的氦-3,2003,萬方
鄧柏權等,月球氦-3與未來的新能源,2003,知網
羽中,月球氦-3能源可供人類用萬年,2006,維普網
作者:芒果很忙 校稿編輯: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