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1965年12月,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一職暫時空懸。葉劍英便向毛主席舉薦了楊成武,但楊成武卻并沒有因為葉劍英的舉薦順利出任總參謀長。

究其原因,皆是因為毛主席在詢問林彪關于此事的意見時,林彪提出要添一個字。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就因為添的這一個字,楊成武與總參謀長一職失之交臂,一生再無擔任的機會。那麼,究竟是添了哪個字才導緻了楊成武一生的遺憾呢?

少年參軍,戰功卓越

楊成武1914年出生于福建長汀,14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隔年參加閩西當地農民暴動,投身工農革命紅軍,正式走上參軍道路時僅有15歲。

次年因表現優異,楊成武加入中國共産黨。在紅軍軍隊中,楊成武擔任最多的職務便是政治委員,他當過紅十一師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紅二師第四團政治委員,紅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楊成武骁勇善戰,足智多謀,一生中參加了無數場戰役,多數取得了勝利。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紅軍的五次“反圍剿”戰争他都有參與,在後來的長征過程中,楊成武接下至關重要的前衛任務,帶領部隊飛奪泸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是一名出色的長征探路先鋒,也給毛主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楊成武在抗日戰争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現,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中都有着他的身影,著名的黃土嶺戰鬥便是在他的指揮下取得勝利,在這場戰役中,楊成武擊斃了日軍“蒙疆駐屯軍”的最高司令——中将阿部規秀。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楊成武憑借着與日軍多次交手的經驗,根據阿部規秀狡猾的作戰特點和急于報仇的心理,分析戰況後迅速制訂了作戰計劃,最終在黃土嶺東側發現目标,楊成武果斷下令迫擊炮朝那個方位開炮,将阿部規秀和數名日本軍官擊斃。

阿部規秀在日本有着“名将之花”的稱号,他也是抗日戰争中被我軍擊斃的有着最高職位的日本軍官。可見楊成武指揮的黃土嶺戰役無論是對當時的戰局還是整個抗日戰場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解放戰争中,楊成武指揮了綏遠戰役,率部打響平津戰役第一槍,殲敵國民黨軍隊五萬餘人,其中第十一兵團全軍覆沒,解放了張家口,創下了華北戰區單次殲敵人數的最高記錄,他在解放戰争中打的每一場勝仗,都是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的不朽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楊成武又踏上了異國土地參與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的司令員。他在北韓戰場上主要負責北韓東線夏、秋兩季的防禦戰役,在楊成武的出色上司下,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沉重打擊了美軍的王牌部隊第七師,打破了北韓戰場日殲敵的最高記錄。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抗美援朝的勝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楊成武堅守“三八”線,出色完成了毛主席布置的任務,北韓方面還授予了他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和一級戰鬥英雄功勳榮譽章。

楊成武擁有着卓越的軍事能力和豐富的作戰經驗,還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那麼在葉劍英舉薦他出任總參謀長時,為何會遭到林彪的反對?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添一“代”字,錯失總參

其實以楊成武的戰役經曆與軍事履曆來看,他足以勝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一職,這也是葉劍英極力舉薦他的重要原因,在場衆人對楊成武的能力也都十分了解,紛紛贊成,毛主席和楊成武也有過數次接觸,對他的為人和能力十分欣賞,正要同意葉劍英的建議。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這時他突然看到一直沉默不語的林彪,當時林彪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在會議上還是十分有話語權的,于是毛主席詢問了林彪的意見,誰知卻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但是林彪并沒有明确表示反對,而是說:“可以在總參謀長前面添一個‘代’字。”面對着衆人的目光,林彪也給出了解釋。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總參謀長一職在人民軍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個人選必須要地位高、能力強,能夠讓人信服。之前的總參謀長都是彭德懷、聶榮臻、粟裕這樣的開國元帥或大将級别的人物,楊成武雖然有能力,但級别太低,是以先擔任代總參謀長較為穩妥。

有理有據,但言下之意無非隻有一點:楊成武想當總參謀長,還不夠格。

其他人找不出理由反對,也提不出異議,就這樣,楊成武由幾乎既定的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成為了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楊成武當時僅51歲,對比當時的黨中央上司層,确實顯得年紀小、資曆淺,是以對總參謀長一職落在自己頭上還是比較惶恐的。

決定下前,關于葉劍英的提議,楊成武就做出過推辭,他直言自己年紀尚輕、資曆尚淺,恐無法勝任總參一職,同時還提議由葉劍英将軍擔任,他可以從旁輔助多多學習。但當時葉劍英因為即将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再擔任總參已經不合适了。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最終因為林彪的那句話,這個位置還是由楊成武坐下了,但上面的名字卻改成了“代總參謀長”,會議結束後,楊成武心裡還是有些不踏實,想給中央寫信請求收回成命,但這封信被葉劍英攔下了,還寫信勸告楊成武這件事中央已經決定,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幾番推辭不掉,在葉劍英的勸說下,楊成武也放下了顧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與已經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軍委秘書長葉劍英一起,為大陸軍事的發展盡心竭力。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林彪在當時會議上的提議,給出的理由真是如他所言嗎?從後來他的所作所為中,我們不難看出,林彪恐怕早有預謀。

昔日師徒,終成陌路

楊成武加入紅軍時,正好被編入紅四軍第一縱隊,而當時第一縱隊的司令員,就是林彪。當時隻有15歲的楊成武對軍事理論、作戰戰術之類的可謂是一竅不通,他最開始打仗全靠着自己身手靈活不怕死才從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活下來。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遇到林彪之後,楊成武才開始系統地學習軍事理論和戰術,林彪的軍事理論課并非是枯燥的講解書本,他還找來幾名戰士,讓他們依照自己安排的戰術作戰,生動形象地教會了楊成武和其他聽課的指揮員好幾種作戰方式。

因為這堂軍事理論課帶給楊成武的震撼,他意識到學好戰術才能領好兵、打好仗,便開始廢寝忘食地研究各種軍隊配合和作戰方式,林彪在這堂課上教給他們的戰術也被楊成武成功應用到了後來的漳州戰役和仙人橋戰役中。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長征途中,林彪還根據不同情況教楊成武要學會思考,打仗最重要的是情報,要根據你已知的資訊認真分析各種影響作戰的因素,再行決定運用何種戰術殲敵。這些經驗對楊成武的成長有着極大的幫助。

後來楊成武接到中央要他擔任紅一師師長的消息後,還向林彪請教經驗,林彪洋洋灑灑寫了足足九條準則來回答楊成武,不可謂不用心。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在楊成武後來的領兵作戰過程中,他也時刻謹記林彪曾經教給他的作戰方式和領兵經驗,就像林彪教給他如何做好師長,其中“要有活地圖”、“要調查研究”、“要把各方面的問題想夠想透”等等都對楊成武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要有活地圖”這條。

因為當初紅軍長征時,楊成武接到探查茫茫大草地的任務,然而在他快要走出草地的時候,由于對前方是否有敵人不了解,楊成武有些六神無主。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這時卻突然接到一份來自林彪發來的《敵情通報》,通報中詳細告知了敵人的各項情況,楊成武心中頓時有了底氣,成功完成了任務,他的心中也對林彪愈加敬佩。

然而就是這樣當年亦師亦友的兩個人,後來卻逐漸形同陌路,甚至構陷加害,反目成仇。

成為代總參謀長後的第二年,楊成武接到了一個任務:七月份陪同毛主席南下視察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擔任主席的随身聯絡員和警衛。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當時全心全意為主席南下做準備工作的楊成武怎麼也不會想到,視察工作順利完成後,自己将要面對的是林彪的無端構陷。直到1974年7月,楊成武才得以重新回到自己闊别已久的工作崗位。

結語

楊成武解除軟禁恢複工作後,還曾出任過不少中央重要職位,其中就有副總參謀長。但終其一生,他也未曾擔任過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在他與“總參謀長”這個職位中,始終都隔着那麼一個字。

或許在衆人看來,這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個遺憾,其實不然,在楊成武這樣的老一輩革命者心中,隻要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人民服務,做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就夠了!

65年中央考慮楊成武當總參謀長,林彪有異議,毛主席頓時知其深意

從崗位退休後,楊成武積極奔走,為革命老區和貧困山區的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還熱心公益,大陸大力推進的希望工程、國家青少年教育背後都有他的身影,堅持為各地的搶險救災及家鄉重建工作而努力,受到了廣大人民群衆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