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前言:
“幸福的獲得,在極大的程度上卻是由于消除了對自我的過分關注。”——羅素
01換個視角看世界
羅素說:“人生而無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人是不是生而無知,我不太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教育使人愚蠢”。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後,人就逐漸成為被社會文化催眠的動物。
而這些,大部分都是毒。
舉個例子。
窦文濤說,《寶島一村》在北京演出時,他去看了。當時,他座位後面坐着兩個中年人,一直在竊竊私語。
其中一個人說——
“原來,當年逃去台灣的那些人,不都是壞人啊。”
窦文濤聽完大為震驚。
我很了解他的震驚。
怎麼說呢,就像周傑倫不知道雷鋒是誰一樣,我們,其實也并不了解真實的曆史。
要真正看懂曆史,必須要走近真實具體的人。
寫到這裡,想起王朔和金庸的筆墨官司。
金庸武俠小說,風靡華人世界。然而,王朔一向不喜歡金庸小說。
以前,我很不了解為什麼,直到看到王朔自己說的一段話。
那段話的大意是:金庸武俠小說,推崇的是英雄史觀,本質上,還是封建社會帝王将相那一套。
王朔覺得,金庸的曆史觀很low。他覺得,真正創造曆史的,不是什麼大英雄,而是千千萬萬普通人。
凡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對一件事了解越多,對它的認知就會更深刻,被耍的機率自然也會降低。
是以,多學習多思考,永遠不會錯。
02用心感覺真實的世界
魔都的事叫醒了很多人,也讓我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克裡希納穆提說:“如果你不再隸屬于任何家族、國家、文化或特定的一洲,你就會有一種局外人的超脫感。如果一個人能如此徹底獨處,就能産生赤子之心,也隻有赤子之心才能使人從悲傷中解脫。”
這段話,給了我很多力量,也讓我想到兩個人。
一個是維特根斯坦。
他生于大富之家,很年輕時,就已經成為哲學牛人。
中年時,他散盡家财,去做了很多與他的身份極不比對的奇奇怪怪的職業。比如,鄉村教師,勤雜工,設計者等。
臨死前,他留下遺言:“告訴人們,我度過了精彩的一生。”
另一個是羅素的園丁。
羅素晚年時非常羨慕他的園丁。園丁已經70多歲了,每天騎車幾十英裡來他家上班。他在打理花園時,還要和野兔鬥智鬥勇。
這一切看上去很辛苦,他卻樂在其中,每天都活力滿滿。
刻意營造出的歲月靜好,是超級自戀的表現。而真實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可以驅散一切恐懼和不安。
維特根斯坦和老園丁,都在真實地生活。是以,他們的生命充滿激情,他們能第一時間感覺到幸福。
十年前,我在國貿看到這樣一幕:馬路牙子上,一個民工睡得很香很香。
他頭頂是烈日,周圍是車水馬龍。
那時,我在銀泰中心上班,那是全北京最貴的辦公樓,我擁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可我每天過得并不開心。
看到那個民工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深深的羨慕和嫉妒。
羨慕他的好身闆,躺在馬路牙子上,竟然不覺得硌。
嫉妒他的好睡眠,周圍巨大的噪音,竟對他毫無影響。
直到今天,每每想到那一幕,我心裡就會浮現出一行字——
簡單,就是幸福。
有人覺得,民工的那種簡單生活,不值得羨慕。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隻能被動接受那樣的生活。
不過我覺得,被動的簡單,有時也能帶來主動的簡單。
比如,這三年,很多人被動“足不出戶”,後來大家漸漸發現:人,真正需要的并不多。除了吃飽喝足,其他的,其實都是貪欲。
從這個角度看,這場流行病确實教會了我們很多。
03做好自己的事
以前,看到下面這張漫畫時,我瞧不起那些隻惦記薯條的海鷗。
而現在,我真心覺得,隻惦記薯條的海鷗,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無論外界怎麼變化,我心始終安定如一,這不正是“趙州禅”的境界嘛。
人為什麼要為未來的所謂幸福,去犧牲“此時此刻”的幸福呢。
沒道理。
再說,未來不就是無數的“此時此刻”所組成的嗎。連此時此刻都過不好,又何談未來呢。
這樣一想,很多問題便豁然開朗。
于是,這個月我主動做了一些改變,希望自己能盡可能地活在當下。
第一,每天早睡早起,按時鍛煉身體,并觀察太陽和流雲的變化。
曬太陽,是最好的滋養品。觀流雲,是最好的學習。
第二,進行今年第二次斷舍離,處理了整整一大箱衣服(含箱子)。
擁有的物品越少,對物品的依賴越低,心靈越自由。
第三,繼續變着花樣做美食。
這個月廚藝進步不小,每天都吃得紅光滿面。還嘗試了做包子和涼皮。
第四,不刷朋友圈。
節省下很多時間,讓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五,想看新聞或資訊時,隻搜尋,不接受任何推送。
主動搜尋是一種有目的的學習方式。而接受推送資訊就意味着,你把你的時間交給了平台,平台上的垃圾資訊會牽着你的鼻子走。最終你不僅會浪費時間,還會迷失自我。
第六,每天讀書寫作,研究自己喜歡的事物。關鍵是,可以按自己喜歡的節奏來。
這樣生活過了快一個月,收獲就是:時間越來越多,精神越來越充沛,笑容越來越多,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
今天恰好看到總設計師的一段話,感同身受。
“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着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
确實,人生在世,沒有比做好自己的事,更重要的事了。
04學習和思考不能停
人,是不可以被定義的。任何一種執着,都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而自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連每個毛孔都能感覺到的一種極其具體的存在。
相比身體的自由,心靈的自由更加可貴。而讀書,就是解放心靈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我看來,讀書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讓人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他人和現實世界。
第二個層次,是讓人可以看到自身的渺小和世界的遼闊,最終放下自戀,無條件地接納真實的自己。
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讓人這種自诩為萬物之靈的動物,擁有自由意志,最終成為真正的大寫的“人”。
現實世界是有限的,很多時候,我們隻能被動接受。
但心靈的世界是無限的,除了你自己,沒有誰能把你的心靈變成垃圾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心靈的主人。
無論明天的世界會怎樣,它都會像天上的流雲一樣,有雲開霧散的那一天。
隻要笃信這一點,每天靜觀旭日東升,雲卷雲舒,你也會像此刻的我一樣,嘴角上揚,無比幸福。
(全文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台簽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