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的“賢良三母”

作者:楊詩史

孟母

孟母,亞聖孟子的母親。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三遷”為什麼要三遷?為了讓孟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孟母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人是環境的産物,人是習慣的産物,人是思想認知的産物。把你放到一個特别糟糕的環境中,如果意志不夠堅定,你也許就會變得跟那個環境一樣糟糕。是以人是受周圍人、周圍環境影響的,哪怕你一開始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但是時間長了你也會受周圍人、環境的影響,甚至最後會變成他們。

中國曆史上的“賢良三母”

小時候希望改變世界,長大是不被世界改變。就如尼采說的,與怪物戰鬥的人應該要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着你。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于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于篇首。

徐母

徐母,三國徐庶的母親。徐庶家境貧寒,生活清苦,徐母時常教育徐庶,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徐庶一直牢記于心。三國時期,曹操招賢若渴,為了讓徐庶為己所用。就要挾徐母寫信将徐庶叫回來,徐母沒有答應,大罵曹操奸惡;拿起硯台,砸向曹操,曹操大怒,想殺了徐母,被謀士程昱勸止。

中國曆史上的“賢良三母”

于是他們用計假冒徐母字迹,寫信将孝子徐庶騙回。徐母見兒子被騙,不想兒子棄劉投曹,明珠暗投,責罵兒子不聰,自盡而亡。徐庶之母大義凜然,嫉惡如仇,千載之下,誰不為之動容!

嶽母

嶽母,南宋嶽飛的母親。《宋史·嶽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南宋元帥宗澤病重,将印信交嶽飛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嶽飛心情郁悶,私自回家探母。嶽母促其回營抗敵,并在嶽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

中國曆史上的“賢良三母”

這才是傳統文化子女教育或者當代社會精英應有的姿态。社會的精英應該要有什麼呢?要有悲憫之心關注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要以自己有限的人生和力量去造福更多的人,而不是成為純粹的利己主義者。要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偉大的志向,不要讓他成為一個目光短淺,或者因為一些小事與人争辯,最後變成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得天獨厚者需替天行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