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蠻荒大地走出來的德國人祖先——日耳曼人

作者:大錘子

全世界都知道日耳曼人是德國人的祖先。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們還是英國、瑞典、丹麥、挪威、荷蘭這幾個國家的人的始祖。

日耳曼人最初來自哪裡,現在還沒有确定的解答,他們傳述曆史的唯一方式是歌謠,不像中國人有一套完整的史官體系。

我們隻知道日耳曼人最早出現在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日耳曼人就生活在北歐的土地上。後來,他們逐漸向南推進,占據了歐洲中北部的廣大地區,在東起維斯瓦河、西到萊茵河的遼闊地域繁衍生息。

當時,這片土地渺無人煙,據說最大的森林一連走上兩個月也望不到邊。而今天這裡已經成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德國。

從蠻荒大地走出來的德國人祖先——日耳曼人

戰場上的日耳曼人

當時的日耳曼人分成很多部落,各有各的名字。“日耳曼人”這個稱謂,實際上來源于他們的對手——凱爾特人和羅馬人。古羅馬人在著作中記錄了日耳曼人的形象。羅馬帝國早期的著名史學家塔西佗著有《日耳曼尼亞志》,詳細記錄了日耳曼各部落的風俗和分布情況。

在他筆下,這些“蠻族”身披獸皮,身材高大,有着兇暴的藍眼睛和金黃色的頭發,耐饑耐寒,表情兇惡,一看就不是善類。更令羅馬人吃驚的是,日耳曼女性把胳膊、肩膀甚至胸部都裸露在外。

日耳曼的風俗看上去相當開放,衣着暴露,男女還同在一條河裡洗澡。但相比羅馬人,日耳曼民族在男女關系上卻相當純潔。凱撒的《高盧戰記》中描述了日耳曼的風俗:“保持童身最久的人,在親友中能得到極大的贊揚……一個人在20歲以前就有關于女性的知識,被認為是極可恥的事情之一。”

大部分部落實行一夫一妻制。夫妻結婚時,男方的彩禮一般隻要一頭牛、一匹馬、一面盾、一支矛或一把劍。夫妻雙方互守忠貞,通奸案極少發生。日耳曼女性的地位比較高,可以參與商量部落事務。

更難得的是,日耳曼人保留着不重名利的淳樸古風。大部分部落根本沒有貨币,羅馬世界風行的高利貸更是聞所未聞。人們以物易物,對金銀财寶不感興趣,并不把銀瓶看得比陶器更珍貴。

穿的衣服是亞麻布和獸皮,住房則是粗糙的原木,毫無雕飾。種種優風美俗令古羅馬道德家羨慕不已。這也難怪,當時的羅馬貴族紙醉金迷、夜夜笙

歌,道德敗壞、賄賂成風。到過羅馬的北非國王朱古達說,如果找得到買主,他甚至能賣掉這座城市。

不過,日耳曼人并非天生道德高尚的高貴人種,他們風俗純樸最主要的原因是——窮。日耳曼部落基本處于氏族公社階段,生産力極其低下,當然沒有羅馬人那樣驕奢淫逸的資本。

他們零星地逐水草而居,以狩獵和畜牧為生,甚至連石頭和瓦片都不會用,是以房子才都是原木制造的(不過用今天的标準看好像很奢華)。日耳曼人農業不發達,飲食方面主要是野果、野味和牛奶、乳酪,還是一副原始人的樣子。土地為公社共有,根據人數進行配置設定,基本還處于原始共産主義時期。

窮怎麼辦呢?很簡單——搶。日耳曼人認為,部落周圍大片土地荒蕪是無上的榮耀,因為這意味着鄰邦人已經被他們趕出家園。

日耳曼少年是這樣成長起來的:男孩從小在草地、森林裡玩耍,泥地裡打滾,畜群中厮混,鍛煉出健壯的身軀。

當他成年時,親屬長輩在部落大會上授予他一面盾牌和一支短矛,少年從此開始追随部落首領南征北戰。首領一般有許多勇敢的侍從,這些年輕人為保衛酋帥舍生忘死,假如酋帥戰死而侍從生還,這将是他們一生的恥辱。

這一傳統後來演化為中世紀的騎士制度。有的日耳曼部落還有更殘酷的傳統。男人成年後把發須蓄起來,等到殺死第一個敵人後,站在鮮血淋漓的屍體上把臉上胡須剃光,這樣才算對得起祖先和諸神。

每次戰鬥後,日耳曼男性把創傷亮給母親或妻子,看一看、數一數傷口的數量,以數量多為驕傲。要是不打仗,勇猛的日耳曼武士們就無所事事,整天吃喝、睡覺、打獵,把家務都丢給老婆。

在部落領地外搶掠被當作鍛煉,首領經常會在公共集會上征召志願者加盟,起立應召者會赢得陣陣掌聲。有時他們還要主動去找尋正發生戰争的部落。

日耳曼人連集會時的表演都離不開武器,青年光着身子在槍劍叢中跳舞,真是又危險又浪漫。

在常年作戰中,這群戰争狂鍛煉出頗有特色的軍事技術。作戰開始前,日耳曼人會找一個俘虜和本族的勇士單挑,占蔔戰争的勝負。戰時,他們首先向戰神祈禱,然後發出山呼海嘯的呼喊。

據說他們會把盾牌舉到唇邊,這樣會發出回聲讓呼喊更加洪亮。日耳曼戰士相信,呼嘯聲整齊洪亮則此戰必勝。

遊戲《羅馬全面戰争》中,日耳曼種族的“戰吼”可以暫時提高攻擊力和攻擊頻率,是有曆史依據的。

随後,日耳曼戰士發動沖鋒一擁而上,後退逃跑會被視為奇恥大辱。有時日耳曼人會把辎重車擺在後方,斷掉後路,讓戰士無法臨陣逃脫。

車上還載着本部族的婦女,她們伸出雙手,痛哭流涕,哀求戰士們不要戰敗讓她們成為敵人的奴隸。大多數敵人在日耳曼軍的呼嘯和猛沖後潰敗,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就不那麼好對付了。

與羅馬人相比,日耳曼戰士的裝備實在差距太大:武器一般僅限短矛和盾牌,大夥兒都是赤膊上陣,最多披一件輕薄的外衣,既沒有胸甲也沒有頭盔,盾牌也隻是用柳條編織,沒有使用防護性能更好的金屬或牛皮。是以日耳曼軍隊在戰鬥中傷亡很高,難以持久。

仗打得多了,各部落會産生若幹戰功卓著、富有聲望的好漢,這些人逐漸成為部落軍事首領。然而,除了戰時指揮外,首領平時在部落内并無特權。日耳曼部落實行的制度可稱為“軍事民主制”。

部落定期召開大會,一般會選在新月或滿月的時候,日耳曼人相信這時處理事務最吉利。全體成年男子(同時也是戰士)均可參加部落大會。參會需要攜帶武器,當然,不是鬥毆而是為了表決。

首領提出意見後,贊同的可以揮舞短矛或敲擊盾牌,反對的就跺腳、歎氣、吹口哨。哪邊氣勢足哪邊就赢了。雖然聽上去比較落後,但還是比較符合日耳曼人當時的社會發展水準。

一個部落一般隻有幾千名男子,開例會做決策是沒問題的,但要是引入投票機制就太消耗日耳曼人的腦細胞了。

同樣,日耳曼部落也不存在監獄這種“進階”設施。在大會上可以控告和判刑,反叛者和逃犯會被吊死在樹上,戰場上臨陣脫逃則會被關進樹枝編的籠子裡,然後丢進沼澤。

輕微些的罪行則交罰金,一般是幾匹馬或幾頭牛。總之,古典時期的日耳曼人基本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尚未形成完備的國家體制。

當然,日耳曼社會也是在不斷進步的。到公元前後,日耳曼尼亞地區已經出現了近九十個可以稱得上是城鎮的定居點。

古羅馬是日耳曼人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催化劑。日耳曼人用琥珀、毛皮、牲畜等土産,換取各種來自羅馬人的精緻手工業品,其中還包括葡萄酒。

在凱撒時代,有的日耳曼部落還排斥酒類輸入。可是一百多年後,羅馬曆史學家發現,酗酒已經成為日耳曼男子的日常。交友、結婚、議事、選酋長,沒有一件可以離開酒宴。

日耳曼人覺得,隻有痛飲美酒時,心地才最坦白、最純正、最高貴。無拘無束的狂飲,也是日耳曼人樸實性格的展現。從這個角度講,他們非常讨厭“狡詐”的羅馬人。

來源:《不可不知的德國史》 作者:楊義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