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作者:白姐宮鬥

太子作為一國之儲君,在封建王朝向來是立嫡立長,有些不太講究嫡長的就會選擇立賢。

而在《琅琊榜》中,太子蕭景宣非嫡非長也就算了,還資質平平,甚至堪稱愚笨。

太子怎麼看,也與“賢”字挂不上鈎。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大梁皇帝明顯也不是一個蠢笨昏庸之人,怎麼就選了蕭景宣這樣一個幹啥啥不行的憨憨來當太子呢?

難不成是色令智昏,被越貴妃灌了迷魂湯?

怎麼可能!

聯系前後劇情,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大梁皇帝的心路曆程,其實不難了解他的做法。

對于皇帝來說,在他那幾個數得過來的兒子裡邊,蕭景宣才是最适合的太子。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首先,我們說說已故的皇長子蕭景禹。

通過劇裡各路人物對于他的回憶,我們不難拼湊出祁王的樣子。

他英俊潇灑、德才兼備,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對國家的發展也有着長遠的戰略目光。

祁王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儲君人選!

可恰恰就因為他太過出衆,威脅到了正值壯年的皇帝。

曆史上那些在皇帝年輕時就當上太子的人物,有幾個能笑到最後?

正值壯年的皇帝想法多着呢,他好不容易坐上這個位置,自己想做的事才剛剛開始。

結果你倒好,今天說我這個做得不對,明天又要說改革什麼措施。

關鍵是,朝臣們竟然還都說你說得對。

還有權傾朝野的林帥,那可是祁王強有力的外戚。

這樣一來問題就大發了。

到底誰是皇帝啊?這個王朝到底誰說了算啊?長此以往,皇帝豈不成了擺設?

于是皇帝受不了了,一聽夏江說祁王與林府謀反,果然!

皇帝想說,朕就知道早晚有這一天,于是趁機将其給一鍋端了。

至于祁王和林帥等人是不是真的謀反,不重要。就算這次不謀反,下次皇帝還是會讓他們“謀反”。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皇帝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

是以說,皇長子雖然有才能,但顯然不懂韬光養晦。

或者說,他還不明白“皇家無父子”這句話,太過赤誠,太過信任自己的父皇,因而賠上了自己的一條命。

接着,我們就來說說靖王蕭景琰。

其實,從祁王倒台開始,從小長在祁王府,受教于祁王的蕭景琰就已經失去了成為太子的機會。

皇帝之前就不喜祁王的理念,不喜歡他老是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

靖王既然從小就是祁王教着長大的,那想法自然與祁王差不多。

皇帝才剛剛殺了祁王,怎麼可能去扶持“複制版本”的靖王上位呢?

再者,靖王性格古闆嚴肅不讨喜。不拘言笑的蕭景琰,顯然并不會讨巧賣乖,不懂得讨帝王的歡心。

畢竟是一頭大笨牛啊,想讓他像一隻賣萌的狗狗一樣撒嬌讨喜,确實太難為人了。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還有就是蕭景琰太固執。

皇帝蕭選是在皇長子死後大概六年才立太子的。

而在這些年的時間裡,蕭景琰顯然并不能釋懷祁王一案。

他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兄長和林殊他們會謀反,他的這種心思太過明顯,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是以,他根本不會考慮讓靖王蕭景琰當太子,别說太子了,大概連多看他幾眼都不太樂意。

然後,就是最受寵的譽王蕭景桓。

都說譽王是最像皇帝蕭選的人,确是如此,皇帝也最是偏疼于他。

那麼,皇帝為何不選他為太子呢?

隻能說,譽王的投胎技術差了億點點。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譽王的身世是一個緻命的缺陷,他的生母是滑族的玲珑公主。

滑族啊,那是一個被蕭選下令滅掉的國家啊,滅國之仇的隐患,怎可不防。

如果讓譽王當了太子,當他得知真相的那天會怎樣對待自己這個父皇呢?當上皇帝後,滑族會不會複國呢?

蕭選不敢想,也不敢賭。

但你要說皇帝完全沒想過給蕭景桓機會,那也不盡然。

畢竟他對這個兒子還是很喜愛的,時間一長,肯定也是動過心思的。

原本他也許是想看看譽王和太子兩相争鬥之下,誰能更勝一籌。

隻可惜梅長蘇進京了,他打破了原有的格局,讓靖王走到了台前。

相比之下,譽王就顯得不太中用了。

是以他貶了譽王。

而譽王也在最低谷的時候,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進而造反,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除了以上三個,另外的皇子呢?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甯王、淮王之流,要麼身有殘疾,要麼性情懦弱,要麼胸無大志,怎麼看都不适合當儲君。

數來數去,也就剩一個蕭景宣了。

而且蕭景宣也不算是沒辦法後的選擇,他還是有幾個優點的。

至少對于皇帝蕭選來說,這幾個優點甚得他心。

第一、蕭景宣老實聽話。

你說他才能不突出,甚至有些蠢笨,但他老實呀,他聽話呀!

對于皇帝來說,就這一點就太符合他的心意了。

這樣的人做太子,容易掌控,和祁王完全相反,讓人晚上睡得着覺。

換句話說,這對皇帝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放松。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蕭景宣和祁王完全相反,他不會和皇帝對着來,也沒有那麼多的朝臣會言必提“太子之意”,天下就還是他蕭選的天下。

至于才能平平這一點,梁王并不擔心。

咱們看看這個立太子的時間,是在六年前。

那時候的皇帝身體應該挺好,覺得自己還能活它個五百年呢。

太子資質平平怕什麼,咱有的是時間慢慢教。

反正他蕭景宣聽話,慢慢來,總有學會的那一天。

若是實在,實在學不會,那皇帝也不是沒有備胎人選。

誰說當了太子以後就能做皇帝的?譽王是幹嘛用的?

第二、蕭景宣沒有強大的外戚。

即使他在皇帝和越貴妃的教導下慢慢成長起來,也不可能和祁王那時候相比。

畢竟越貴妃的娘家在遙遠的雲南,根基不深,怎麼看都不像多有權力的樣子。

越貴妃在邀請霓凰郡主進昭陽宮宴飲時,也曾提到過,說她嫁到金陵多年,雖然極度思念家鄉,卻是一次回家省親的機會都沒有。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第三,愛屋及烏也有可能。

這個原因所占的比重也許不大,但并非完全沒有。

畢竟劇中的越貴妃年輕漂亮,皇帝對她的寵愛明顯是超過其它妃嫔的。

從劇情中,她對皇後的态度,就能看出皇帝對她的偏袒。

一個敢和正宮皇後叫闆的人,是誰給她的底氣?

自然是皇帝這個大靠山。

而且越貴妃也算是一個聰明人,最重要的是,她還懂皇帝的心思。

從霓凰中藥一案的後期辯解中可以看出,她字字句句都是說在皇帝的心上。

皇帝明知是她所為,但一開始卻并不打算揭穿她。

還有私炮坊案子一出,她也能根據皇帝的性情迅速做出最有利的判斷。

這樣一朵美麗的解語花,皇帝不可能不喜歡,那麼愛屋及烏大概也是有一點的。

琅琊榜裡,為何皇帝不選賢能的靖王,而是選蠢笨的蕭景宣為太子?

總而言之,蕭景宣這人的優點雖然不怎麼明顯,但卻剛剛好都長在梁王的點上。

于是乎,他就成了梁王心中最适合的太子。

更多宮鬥、宅鬥、權謀劇解讀分享,關注@白姐宮鬥,給你不一樣的深度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