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20日,由著名導演史帶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大白鲨》在全美406家影院同時上映,可謂盛況空前。
要知道,在它上映之前,所有影片的公映都是一個相當遲緩的過程。發行商通常先在大城市的部分影院上映,如果票房不錯,發行商才會考慮在更多城市大規模地上映。而《大白鲨》則第一個大膽地應用“ 大規模上映〞的發行概念,這在電影發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影片《大白鲨》改編自彼得•本奇利的同名小說,創作靈感源于紐澤西海岸鲨魚襲人的一次真實事件。伴随恐怖的音樂節奏,影片開始帶你進入一個詭異莫測的海底世界。跟随移動的鏡頭,前方海藻漂蕩,岩石密布,但你總感覺有個不明之物緊随身後,難道它就是傳說中的大白鲨嗎?
在一片蔚藍的大海之濱,人們身着豔麗的泳衣,在海洋的擁抱下盡享陽光浴的樂趣。海中,孩子們盡情地打鬧嬉戲,小小的身影在海浪問若隐若現。誰也不知道,在不遠的海底,一條巨大的大白鲨昨夜剛剛吞噬了一個年輕女孩的生命……當接連兩起的鲨魚襲人事件把原本蔚藍的大海染成一片血紅,人們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市長企圖隐瞞事實,以保持城鎮旅遊收入的惡行也終于被揭穿。于是,由捕魚能手昆特、警察局局長馬丁和海洋生物學家布朗組成的三人團隊,登上遊艇,開始了尋找大白鲨的兇險之旅,這部由原始恐懼建構而成的驚悚片,如同一個長期揮之不去的夢魔,每每回味都令人毛骨悚然。大白鲨張着血盆大口吞噬一切的恐怖一幕,永遠定格在昨天,但至今都會讓我們在置身大海時增添幾分疑慮。緊湊有力的情節設定、十分流暢的畫面表現、 懸疑頻現的細節、緊張兮兮的旋律,都讓這部災難影片成為經典。電影《大白鲨》自上映以來,共赢得了4.1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而這一紀錄,直到兩年後才被《星球大戰》所打破。
“戲裡戲外的大白鲨”
大白鲨,又稱食人造、白死鲨,是一種大型的進攻性造魚。它們分布在各大洋的熱帶及溫帶海域,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有時也會進入内陸水域。大白盜身體碩重,尾巴的形狀如一彎新月,牙齒呈三角形,巨大且含有鋸齒形邊緣。由于大白鲨體型巨大且具有兇猛的攻擊性,人們又把它稱作“海洋殺手”。
在影片《大白鲨》中,那個随時出沒海濱的鬼魅身影就是我們的主角——大白鲨。但是你或許不知,其實它隻是一個“冒牌的家夥”。以機械裝置做骨架,再蒙上用橡膠做成的鲨魚皮,一條逼真的大白鲨,便基本成型了。嘿嘿!知道這一真相的你,再看這部影片,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害怕啦?……
靜靜的海面上,随着那顆子彈穿越氧氣瓶,一聲巨響讓兇猛的大白鲨灰飛煙滅。一場人與盜的大戰宣告終結。死裡逃生的馬丁和布朗終于向海岸的方向遊去.一路陽光播散⋯逃過了一場鲨魚的攻襲,在一場巨大風暴的侵襲下,無所不能的人類能否再次站到最後,笑傲于海天之間呢?讓我們走進《完美風暴》,一睹英雄之風采。

電影《大白鲨》海報。
電影《大白鲨》中慌亂的人群
影片中的大白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