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作業系統效果怎麼樣,誰用過?

作者:八鬥哥

6月17日,國産作業系統廠商中科方德更新作業系統産品線,釋出方德桌面作業系統5.0與方德鴛鴦火鍋平台8.0系列産品。

能不能取點正常的名字?鴛鴦火鍋聽起來就像做食品生産線的。

那很多窗戶就好聽?還是蘋果這種俗到不能再俗的名字有創意?就好聽?

安卓曆年來的版本都是食品,就好聽?

JAVA怎麼來的?聯想到咖啡就好聽?咖啡無非是外國的茶,有什麼進階而言?

你家的就不好聽,外國的叫啥都好聽?膝蓋骨是不是讓龐涓給挖了啊?導緻站不起來了,隻能跪着啦?

國産作業系統值得鼓勵,希望繼續加油。另外隻要是X86平台,知識産權都被英特爾和AMD控制,在X86平台上做系統好比是在福特汽車上貼上自己的車标。

國産系統比較好的是華為的鴻蒙和中國軟體的麒麟作業系統。

鴻蒙是完全可以和Windows以及谷歌的安卓系統同一檔次的系統,主要應用與手機和汽車等智能消費品,麒麟作業系統在核心上是開源Linux,比windows和谷歌的安卓系統在自主開發的核心層級上是一緻的,但生态不足。其餘的國産作業系統在核心上就是基于别的已有核心開發的,自主化還是不足。

這個主要是有兩方面缺陷,就是軟硬體還是要向美國交錢。1)windows是不開源的,你要原生支援windows程式估計是要向微軟交錢的,首先要完全相容需要拿到很多原廠内部技術文檔,其次若無授權可能有法律問題。 2)其必須運作在“國産X86硬體平台”,也就是兆芯平台上面。兆芯cpu是在amd基礎上改的,每賣一枚都要向AMD交錢。這條路未必是很好的方式,一是普通使用者有盜版windows估計沒多少會用這個,二是其占用的主要是政府推廣國産化的市場佔有率,是龍芯等廠商的競争對手。很難說這種方式是不是美國人故意希望我們走的。

效果怎麼樣,誰用過?

這裡有個鐵流寫的實測:

我們先來看WPS。打開一個200M的文檔,秒開,下拉很流暢,沒有任何卡頓感,文章裡的圖檔也是瞬間刷出來,搜尋和替換功能,也很流暢。

再來看下PPT。這也是機關機關和公司經常使用的軟體,打開一個700頁的PPT,也是秒開,操作流暢,圖檔刷的都很快。

接下來是Excle,都說宇宙盡頭是編制,現在經濟不景氣,考公很火,我們看一下這個1萬行公務員崗位表,上下拉都很順暢。按職位代碼進行排序,以及對崗位進行篩選,很迅速。

------

我們要想獲得實際成長,必須大膽承認哪部分是借鑒自别人,哪部分是自己做的。

後發國家借鑒前人成果一點兒也不丢人,但是絕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暗示成是自己創造的,因為所有的掩飾隻能糊弄外行人。

不尊重别人的勞動的企業,是不會吸引能人為你工作的。

拿火狐浏覽器做例子,其為了使用者的安全預設禁止使用顯示卡來解碼視訊,因而會造成CPU使用率過高,但是經過一些設定,在犧牲一部分安全性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硬解視訊,CPU使用率也會大幅降低。

我們為什麼要在起步階段就追求相容平台的效率要比原生平台高這樣一個目标呢?

linux發行版的意義是開箱即用+可維護型:要什麼一個指令裝好、出了故障不用等着上遊修複即可,這才是

叫“redhat”還是"suse"的意義。

如果人人都是Linux高手,那麼該用ARCH、Slackware,甚至裸核心自己攥。顯然讓辦事大廳櫃員來鼓搗、每個居委會招個linux管理者不現實。那麼一體機+內建方案才是正确的方法,就需要有人去做各種适配和構築(組裝)工作,“裝系統”也是個技術活。

對于從其它發行版再發行後銷售,這沒問題(隻要符合法律),隻要你能自己玩轉就行。

國産作業系統我隻覺得deepin有希望,現在應該是叫統信。

Deepin是面向普通使用者的,使用Linux核心和Debian基礎架構的作業系統。基于GUN協定可以被全世界的人自由使用,是自由但不是免費。而統信UOS主要面向企業使用者。我的了解是這樣的不知道具體對不對。

Deepin的吸引人之處在于它的應用商店,可以友善獲得很多軟體,從編輯文檔到社交聯絡,到三維繪圖到休閑娛樂,普通使用者可以完全使用Deepin系統,脫離Windows環境。

如果驅動都要晶片廠家提供,那不是在做産品,而是相當于做代工,是在給晶片廠家打工。晶片廠家提供晶片時,肯定要提供接口的,裝置廠家根據這些足夠開發驅動了。

開發驅動成本是高,也沒有你所說的這麼可怕,可能也就是裝置廠家不願意投入罷了。大家都搞低成本競争,核心技術依靠國外,這樣的企業賺不到什麼錢,也經不住風浪。

已經停産多年的裝置,還不報廢算了?實在不舍得,在二手市場賣掉也行啊。為什麼要因為這些過時的裝置而影響國産系統的推廣?

你所看到的大部分電腦元件和外設,驅動器都是相應的晶片廠家提供的。就算是華碩,也不寫自己的主機闆晶片組驅動,也不寫GPU驅動,也不寫網卡聲霸卡驅動。複雜點的元件和外設,其驅動涉及了大量的硬體和固件的内部資訊,這些東西晶片廠一般是不會對外,包括合作夥伴和下遊廠家公布的,當然下遊廠家也樂見如此,他們也沒那麼多錢去養活一個驅動團隊。

看看對linux核心的貢獻榜,排在前面的絕大多數是各種電腦晶片和其他晶片廠家。你幾乎找不到一個闆卡的廠家,是以你想象的根據接口寫驅動是不成立的。也不是什麼核心技術依靠國外,國内外的闆卡廠家就幾乎沒哪家自己寫驅動的。

至于說已經停産的産品,甚至停産多年的産品,為啥還要用?你明顯就是拿着消費者的眼光來看待生産力産品。windows是一個生産力産品,用到的古老軟體硬體多到超出你的想象。而且這些古老的軟體硬體一天都不能停。

國産網卡用外國的晶片就不能自己開發linux驅動了?愛普生佳能等列印機雖是本子的品牌,不都在國内生産的?如果工信部規定不提供linux驅動就不讓上市銷售,還敢不提供?稅控盤IC讀卡器沒提供linux驅動也是因為沒有規定,不是他們做不出來。曆史裝置也可以要求廠家負責提供,可适當收點費用。

一個linux系統,通過改造的wine來模拟Windows環境,用虛拟機模拟還不能叫原生運作,文章也是寫“像原生應用一樣去運作”,原生和像原生一樣,可是兩個概念,小編錯誤的了解以為就是原生,取這個标題是不對的。

你不知道,windows其實是偷了喬布斯當年的蘋果尚未推出的作業系統,提前幾天推向市場而已,兩個人為此打官司很多年。

bill參觀蘋果公司的時候,喬布斯向其炫耀蘋果作業系統,示範給他看,bill茅塞頓開,困擾他很多年的難題迎刃而解,他回家後迅速組織人攻關,并且牽手ibm迅速推出windows占領了市場。

這種市井傳說還真有信徒。

windows 1.0出來的時候,mac都賣一年多了,就不說更早的Apple Lisa了。

windows 1.0本質上還隻是dos上的一個圖形界面的殼而已,相對于System 1(mac最早的作業系統的名字)非常簡陋,還難看得很。

但是windows 2.0實際上是一個裡程碑,它的先進性不但遠超mac上的作業系統,而且遠遠領先時代。windows 2.0裡面開始出現一個叫做windows/386的模式,實際上已經是運作在DOS之下(而不是之上了)。首先系統的核心運作在保護層(ring 0),阻止了應用程式篡改作業系統的代碼和資料。其次windows/386本質上首先是一個hypervisor,是的,87年的windows 2.0就開始使用虛拟機了。真正的windows 2.0的win16程式運作在一個虛拟機上,而每個DOS程式則有自己獨立的一個虛拟機。在win16程式中使用合作式的多任務,而在虛拟機之間則是搶占式的多任務。這樣,它可以同時運作多個DOS程式,而不互相沖突。當然因為對HMM有要求的DOS程式,需要到windows 3.x以後才能在DPMI标準下才能多任務運作。

這裡的事情完全可以寫成一本書,不過我就先說這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