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 多久沒有換手機了?一年還是兩年?
根據調查機構在海外釋出的《赢取智能手機市場的換機使用者報告》
中國使用者的平均換機周期為28個月,至于海外消費者換機時間則更長,普遍在35-40個月,要知道2014年至2019年那會,年輕人為了追求潮流,可不止一年一換,蘋果使用者從6到11,小米使用者從米6到米10,華為使用者從Mate 7到Mate30 ,但如今新機還再出,但是身邊好多人的手機卻停留在了上一代。

從2021年7月開始,随着骁龍888plus的釋出,安卓手機廠商們召開了一場新品釋出會,并且流程千篇一律,找個有逼格的場地,做個有逼格的PPT ,介紹一下有逼格的新一代處理器,攝像頭等硬體,公布一個有逼格的安兔兔跑分,中場再請個有逼格的脫口秀明星,當然還要找個有逼格的友商(Iphone)怼一怼,最後,還要公布一個沒有逼數的價格,當然,最有逼格的還是釋出會過程中提到的各種自創技術概念,比如渦輪相機、超導六方晶石墨烯、逆重力雙VC液冷、三大TurboX技術,嗯,至少從名字上聽起來确實滿是新技術和黑科技。
當然,這還沒完,2021年底,骁龍8Gen1釋出,安卓廠商們的逼格釋出會又來了一輪,小米12、榮耀magic4等又一堆新旗艦釋出,但很大一部分人對這個頻率已經厭倦了,根本就懶得關注,關注的人看完釋出會的内心反應也大多就是:就這?
而拿到新手機的人也不再會有人問他:這新手機用的咋樣?當然,更沒有當年全辦公室同僚一起,用P40pro+百倍變焦,去拍對面樓的新鮮勁了,這種對手機新機的不關心,也直接回報再終端的銷售資料上。
2014年到2018年,全民3G到全民4G的更新,手機完成了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變,智能手機銷量再2017年達到巅峰4.44億之後便開始逐年下滑,并在2020年後下滑速度進一步加快。2020年全年出貨量3.3億部,2021年3.14億部。
根據今年5月中國通信院釋出的資料顯示:第一季度中,國内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6934.6萬部,同比下降29.2%,上市公司小米5月19日公布的第一季度财報營收同比下滑4.6%,淨利潤下滑52.9%,其他沒上市的廠商,盡管看不到财報,但是據傳也紛紛下調了二三季度的訂單量,預計整個手機市場,今年全年出貨量能達到2.8億就算非常成功了,整個手機行業似乎在面臨一場寒冬,人們也變得完全不關注手機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手機的使用場景沒以前那麼高了嗎?
很顯然,并不是。
在這3年疫情時期,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不管是工作上的居家辦公,還是娛樂方面的短視訊和手遊的火爆,以及掃健康碼、出行、支付等等,絕大多數人都到了離開手機就沒法正常工作的地步,如果手機廠商能夠讓消費者能夠切切實實的感受到,隻要換新手機就能夠在上述場景體驗上全面更新,那我相信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使用者願意為之掏錢包的,某國産品牌去年釋出新旗艦時就提到,之是以敢沖擊高端,底氣來源于對消費需求的洞察,能夠将科技的創新更新轉化成産品的消費體驗上。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先說硬體,比如說手機處理器的更新上,從骁龍865到865PLUS、再到888、888PLUS 、8Gen1,這是四代旗艦的更新,但是在很多生活場景中,很難體驗到它們之間的差距。
再比如到手機攝像頭,後攝從顯微鏡到望遠鏡,從雙攝再到三攝、四攝、從矩陣革命到天圓地方,再到四筒。
前攝呢? 從劉海到彈出、到藥丸、再到挖孔、每一代手機都會告訴你,這些就是最優解,是最新的技術。
近年來,手機性能的提升無外乎就是這些:晶片的更新,攝像頭數量的增加,前置攝像頭怎麼做的好看些,實在沒啥可講了,就講講自己是怎麼把火龍調教成冰龍的,自己怎麼把手機背闆從塑膠變成玻璃的,背闆的顔色又怎麼從傳統的黑白,變成高端的“蒼嶺綠”、“克萊因藍”等等;作為一名使用者,我覺得這些技術瓶頸下的改變,隻能叫微調,而很難創新。
廠商們的一廂情願的在主動引導消費者,孜孜不倦的召開新旗艦釋出會,而消費者若跟着反複掏腰包,則換來的體驗感卻十分有限。
目前5G技術在民用領域上帶來的改變,也遠不如2014年從3G到4G那一波大,無論是基站的信号覆寫,還是手機電池的續航支援,都讓5G 這個手機廠商曾經無比期待的換機動力大打折扣,以至于很多人很多人為了省電,都不主動去打開5G這個開關;沒有突破性的創新,隻是在參數上擠牙膏,兩三年的手機完全就可以繼續用,那為什麼還要換手機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人們的消費意願開始明顯下降。
2014年到2018年,大陸的GDP年增速從7.4%降低到了6.7%,特别是随着貨币棚改的刹車,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明顯下滑,消費在那個時候也開始疲軟,消費降級的理念也開始随之出現,2020年後新冠疫情的持續,讓省錢、存錢成為了很多人的理念,盡管中途2021年大陸疫情控制得當,人們以為徹底戰勝了疫情,短暫出現了一波報複性消費。
但是從今年3月開始,在上海和吉林等地出現大規模的疫情反複,讓人們本來放松的神經再次緊繃起來;一邊是收入的下滑以及随時可能失業的壓力,一邊是前期積累的債務杠杆;現在的人們是越來越不敢消費了,本着能用就用的原則,既然2022年的手機和2020年沒什麼巨大的進步,那捉襟見肘之下,想說服人們換機則是難上加難。
事實上,各家手機廠商從2020年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的政策很簡單,那就是做高端,用高端化來吸引人們換機更新。
手機整體銷量下滑,薄利多銷成為曆史,但如果用高端來吸引消費者,單品利潤上去了,一樣還能活得很好。
同時,這個時期,手機市場上,華為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手機業務受到了影響,空出這部分的市場佔有率,給了其他手機品牌進軍高端市場的一個絕佳視窗期,于是,幾乎所有的國産手機廠商都提出了高端化的發展路線,紛紛表示,都要做高端機。
高端化的核心便是:自主科技,特别是在手機上最核心的晶片上,一款手機中會內建許多晶片,分别負責不同的功能,包括S0C晶片、基帶晶片、儲存晶片、傳感器晶片、影像晶片等等;手機廠商可以通過自研晶片和更新軟體的調教和優化,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産品體驗,産品體驗的提升又可以實作品牌價值的提升,支撐它的高品牌溢價。這就是蘋果、谷歌、華為、三星這四家有自主SOC設計能力的手機廠商賣的貴的底氣所在。
他們的高端化都離開不自研SOC晶片,其他的手機廠商隻能依賴于高通與聯發科這樣的供應商,華為對于SOC的探索,最終遭到了美帝的封殺,台積電這樣有着成熟先進工藝單晶圓代工廠均被禁止為華為晶片代工。
在當下環境下,SOC的內建度與技術壁壘比較高,短時間要實作自主研發的難度就非常大,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投入,以及持續的産品搭載營運回報,而且就算你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了,在整個SOC産業鍊沒有實作自主化之前,等待你的可能也是華為式的被封殺。
但是手機品牌想真正實作高端化,這條自主研發的路,肯定還是要走下去的,既然現在自研SOC晶片的技術和環境都很難,那就從别的晶片開始做起。
恰恰這幾年來,手機攝影是内卷最嚴重的領域,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這個領域競争,手機攝影也是目前極少數能讓終端使用者切切實實感受到技術更新的領域了,是以,如果能在ISP晶片的自研上取得突破,往小了說,能夠彰顯自己的技術,吸引使用者的關注,提升品牌的形象,往大了說,這個自研的過程,也是積累晶片産品鍊的完善和人才體系的建立,小米自研了自己的ISP澎湃C系列,OPPO自研了馬裡亞納,vivo自研了V1系列影像晶片,這些都是國産廠商成功的探索。
就目前來看,自研晶片對品牌形象提升最大的應該是藍廠vivo,主要是因為vivo過往的形象,"廠妹專用機"、"智商機",各種小鮮肉代言,線下全靠導購員吆喝,割韭菜;技術和自研并不是它的強項,但是這兩年vivo的X系列,确立了影像旗艦的定位,從X70開始加入了自研的VI晶片,攝影能力一下子躍居安卓陣營頭部,今年新出的X80,更是成為各大測評中用來比較拍照水準的友商标杆,市場反響也很不錯。
五月初,在3500-5000元這個價格段,國産手機銷量占比中名列榜首,除了通過加強自主研發,發力高端市場,在中端市場,以及下線市場,為了喚醒消費者的換機欲望,搶占份額,各家手機品牌廠商,也開始調整産品政策,拿出了更多的誠意。
比如2000-3000這個價格段以前普遍被诟病為“智商機”,要麼處理器拉胯,要麼影像功能就隻能掃碼,要麼塑膠材質看起來就廉價,隻有小米系,vivo旗下線上的IQ系列,在這個段位仍有着不錯的硬體堆料,大部分其他品牌的中端機就比較雞肋了,可以說就是完全為了逼着消費者加錢上高端而存在的。
但是,從今年開始,2000-3000區間的争奪開始紅海化,根據近期釋出的《國産手機銷售資料報告》,2022年Q1,250--99美金價格的手機銷量同比2020年上升了50.8%。
疫情帶來的消費降級下,兩到三千的區間存量使用者衆多,便被手機廠商們看做是和沖擊高端同樣重要的戰略,紅米K50的的堆料比往年更兇狠,電池、快充、2K屏全加上,甚至把影像的光學防抖也補足;vivo也在過往被诟病最多的“智商機”,“廠妹機”的代表S系列上更新了準旗艦的SOC、雙揚聲器、線性馬達這樣硬體配置,目前vivo以28.2%暫居榜首,榮耀、OPPO、小米分别以20.3%、20%、18.9%緊随其後。
其中,單機型銷量占比最大的,并不是以成本效益著稱的紅米K系列,而是vivo 的S12系列,這不禁讓人感慨,從2018年,因為請蔡徐坤代言而被調侃的“機你太美”,到如今2022年,不管是高端機X系列,還在中端機S系列的真--機你太美,短短四年時間裡,vivo就不知不覺地實作了品牌形象的更新,這四年間手機市場的變幻是如此震蕩,華為從第一到被迫退出,小米重返高端市場,榮耀從子品牌到賣身,每一次變幻中都蘊藏了巨大的變革和機遇。
華為為了解決SOC的自造,開始在制作工藝要求較低的車載SOC上布局;小米一如既往的代表着首發、硬體、速度;榮耀也新生歸來;vivo則一邊加強自主研發,一邊開始突出成本效益。
目前,技術瓶頸的限制以及疫情之下人們消費能力的下滑,5G對消費終端的影響也很有限,手機行業的确遇到了瓶頸,但這并不是手機廠商們擺爛和不思進取的理由,技術瓶頸的突破,經濟複蘇後消費的回升,都蘊含着無限的機會。
2009年的時候,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手機行業也是在諾基亞的一家獨大且塞班系統不對外開放,整個手機行業宛如一潭死水,但恰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蘋果通過自主創新推出了Iphone,并且徹底改變了手機行業和整個世界。
當下的行業困境,Iphone對于高端市場的絕對壟斷,和2009年是何其相似,在這樣的困境中,國産手機廠商們唯有不停的創新和探索,才能夠成為那個破局者。
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在應對蘋果為首的高端之戰及應對消費降級帶來的中端機紅海
國産手機們在這方面的努力從未懈怠。
歡迎關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