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衛:使用天花疫苗預防猴痘傳播的效力和安全性仍在辯論

澎湃新聞記者 森甯

6月過半,全球猴痘确診感染者的數量已迅速突破2000。猴痘病毒前所未有的擴張勢頭,令世界衛生組織(WHO)實施了一系列新的應對疫情的緊急行動,其中包括宣布将于下周召開緊急會議評估疫情的嚴重程度,以及釋出了新的猴痘疫苗接種指南。

世衛:使用天花疫苗預防猴痘傳播的效力和安全性仍在辯論

與此同時,歐美等受猴痘疫情影響最大的國家,加大了猴痘疫苗的采購力度,期待通過疫苗接種控制疫情的蔓延。但世衛組織仍然警告,使用天花或猴痘疫苗的決定應基于對風險和益處的全面評估。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最資料顯示,截至6月16日,全球确診猴痘病例已達到2027例,病例來自于40多個從未發生過猴痘的國家。猴痘感染通常會引起類似流感的症狀,發燒、身體疼痛、發冷,以及淋巴結腫大。症狀一開始可能是發燒和不适,幾天後出現明顯的皮疹。在最近的疫情中,病變體多在生殖器周圍形成。

6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世衛組織将于6月23日召開緊急委員會會議,評估猴痘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全球衛生事件最高警戒級别,目前僅适用于新冠肺炎和脊髓灰質炎。

譚德塞稱,猴痘病毒前所未有的地域擴張意味着可能需要國際社會協調應對,這是由于預防和治療猴痘的疫苗和藥物在全球範圍内供應有限,世衛組織正在與各國和其他合作夥伴合作,制定公平配置設定這些物資的機制。

6月14日當天,世衛組織還釋出了針對猴痘疫苗接種的新指南,但在這份指南中,世衛組織仍然不建議目前大規模接種天花疫苗,并表示其正在就使用天花疫苗作為預防猴痘傳播的一種方法進行辯論。

“雖然預計天花疫苗将對猴痘提供一些保護,但疫苗的臨床資料和供應量有限。”譚德塞說,“關于是否使用疫苗的任何決定,都應該由可能存在風險的個人和他們的衛生保健提供者,在逐一評估風險和效益的基礎上共同做出。”

世衛組織在這份疫苗接種指南中稱,“雖然一些國家儲存着第一代天花疫苗的戰略供應,但目前不建議将這些第一代疫苗用于猴痘,因為它們不符合目前的安全和生産标準。”

目前還可以獲得較新和較安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天花疫苗,其中一些可能對猴痘有用。位于丹麥的巴伐利亞北歐(Bavarian Nordic)公司生産的第三代天花疫苗——MVA-BN疫苗已被準許用于預防猴痘。但世衛組織表示,這些新疫苗的供應有限,目前正在讨論擷取戰略。

對于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指南建議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疫苗進行接觸後預防,最好是在首次接觸後4天内,以防止疾病發作。而對高風險人群——包括衛生保健工作者、接觸正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對猴痘進行診斷測試的臨床實驗室人員以及其他可能有風險的人則采取接觸前預防措施。

世衛組織強調了疫苗接種規劃的重要性,應以全面監測和接觸者追蹤為支援,并輔以資訊宣傳運動和強有力的“藥物警戒”,并就疫苗效力進行合作研究。

世衛組織羅莎蒙德·劉易斯(Rosamund Lewis)博士仍然表示,進行疫苗接種應該謹慎,她解釋說,關于天花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的大部分資料都是舊的或來自于動物研究。她說:“對于最新的疫情狀況,并沒有很多臨床研究。”

目前形式下,疫苗能有效控制猴痘傳播嗎?

不過,在多個受猴痘疫情影響較大的國家,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疫苗接種仍然成為了政府的緊急應對選擇。

據《自然》雜志報道, 6月初,針對猴痘病毒的環接種(ring vaccination)運動已經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開始實施。相對于人群的普遍接種,環接種是對猴痘密切接觸者和高風險人群進行疫苗接種的戰略。

2022年6月14日,歐洲衛生應急準備和反應局(HERA)向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巴伐利亞北歐公司(Bavarian Nordic)訂購了11萬劑MVA-BN天花/猴痘疫苗,其表示将向歐盟成員國、挪威和冰島提供,以應對目前的猴痘疫情。巴伐利亞北歐公司稱,向HERA運送疫苗将立即開始,并将在今後幾個月内完成,此前,公司已經跟歐洲幾個零散的國家簽訂了疫苗合約。

美國早在5月25日,在本土出現了首例猴痘病例後,美國衛生部門就訂購了1300萬劑MVA-BN疫苗。此外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表示,美國政府還有超過1億劑的第二代天花疫苗ACAM2000的國家戰略儲備。

6月6日,美國政府向“高”或“中等”暴露風險的人群發放了1200劑天花疫苗,包括ACAM2000和MVA-BN疫苗。“高”或“中等”暴露風險被定義為,與猴痘患者的皮膚或體液進行“無保護接觸”的人,或與感染者相距1.8米以内的人。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在其網站上表示,在接觸猴痘之前接種天花和猴痘疫苗可以有效地保護人們免受猴痘的侵害,在猴痘暴露後接種疫苗可能有助于預防這種疾病或使其不那麼嚴重。

“接觸猴痘病毒後接種疫苗,受感染的人越早接種越好。”該中心建議,“為預防疾病發作,應在接觸病毒後的4天内接種疫苗。如果在接觸後的4-14天内接種疫苗,可能會減輕疾病的症狀,但不一定能預防疾病。”

不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埃默裡大學的生物統計學家娜塔莉·迪恩(Natalie Dean)向《自然》雜志表示,目前的天花疫苗接種運動存在未知和挑戰,為猴痘密接者接種疫苗的戰略需要依賴于嚴格的接觸者追蹤。

迪恩說,接種猴痘疫苗可以成為控制疫情傳播的一個強大的工具,但要有效,它需要盡早使用——即在病例數量仍然可控的情況下。“随着數字的突然出現,每個病例的接觸者人數量很難估計,傳播鍊條隻會變得更加複雜。”她補充說,在全球疫情正在發生的國家,防止該病毒在人類或動物種群中立足的視窗期正變得越來越小。

根據歐洲醫學雜志《歐洲觀察》6月初的一份報告,截至5月24日,英國107名社群密切接觸者中隻有15人,245名衛生保健工作者中僅有169人選擇接種MVA-BN疫苗。

令人擔心的還有疫苗本身的保護效力和安全性。“盡管這些天花疫苗被認為對天花感染者具有85%的保護效力,但這一資料是基于過去的、對動物的研究,針對人類猴痘的測試有限。”娜塔莉·迪恩說。

6月初,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公布了一份對于ACAM2000和MVA-BN的研究簡報,報告稱,第二代天花疫苗ACAM2000是一種可複制的活痘苗病毒制劑,通過刺入皮膚表面接種到皮膚中。接種成功後,接種部位會出現病變。生長在這種接種損傷部位的病毒可以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并傳染給其他人。

該中心表示,不建議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免疫系統較弱、有濕疹或特應性皮炎等皮膚疾病的人以及心髒病患者接種ACAM2000。在孕婦中,這種活痘苗病毒可以傳播給胎兒并導緻死産。在某些人群中,如有嚴重免疫系統問題的人,ACAM2000的并發症可能很嚴重,包括導緻心包炎。

而第三代非複制型天花疫苗MVA-BN被認為更安全。這款疫苗是由巴伐利亞北歐公司與美國政府合作開發,是改良的安卡拉痘苗(MVA)病毒的進一步減毒版本,毒株為痘病毒安卡拉絨毛膜尿囊性痘苗病毒(CVA)的高度減毒毒株。2013年, MVA-BN疫苗獲得加拿大和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管理局的準許,準許範圍擴大到包括猴痘适應症,成為全球唯一一種被認可的可以适用于猴痘的天花疫苗。

與ACAM2000相比,MVA-BN的主要優勢是病毒無法在接種過疫苗的人體中複制,沒有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或其他人的風險。MVA-BN的接種方式為2次皮下注射,間隔時間為28天。

簡報中稱,對于許多有ACAM2000疫苗接種禁忌症的人(例如,特應性皮炎、免疫低下狀況、母乳喂養或懷孕)而言,可以接受MVA-BN疫苗接種。然而,由于美國免疫缺陷人群的數量正在增加,這些人或不太可能産生有效的免疫反應,接種疫苗的人也可能會發生感染。在這些人群中,接種疫苗後再感染的後果可能特别嚴重,特别是在暴露于毒性更強的正痘病毒後。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在報告中還承認,美國還需要關于MVA-BN疫苗的更多資料。例如,需要進一步研究确定2劑MVA-BN疫苗接種後的保護時間,加強劑使用頻率的建議可以相應修改; 在疫苗的免疫原性達到峰值之前,如果發生正痘病毒暴露,應評估單劑量MVA-BN的有效性; 需要進行臨床試驗評估心包炎和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以確定風險的特征,并對MVA-BN與mRNA COVID-19疫苗共同給藥給予指導。

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疾控中心痘病毒小組負責人、流行病學家安德裡亞·麥科勒姆(Andrea McCollum)也指出,由于MVA-BN是2劑注射,在人類猴痘的試驗資料較為缺乏的情況下,目前尚不清楚單劑量MVA-BN是否足以阻止感染,即使是在接觸猴痘的4天内注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對于猴痘的控制和預防,或許還需要将目光投向疫苗之外。

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蕾娜·麥金泰爾(Raina MacIntyre)向《自然》稱,在不考慮疫苗供應的情況下,即使有更多的國家采購天花疫苗并開始環疫苗接種運動,在實施這一戰略時,理論和現實之間仍存在很大差異。從理論上講,猴痘有利于環疫苗接種運動,因為它的傳播速度比大多數人類病毒慢,而且潛伏期長。但實際上,這種方法的成功依賴于強有力的檢測和接觸者追蹤的措施,以及迅速為任何高風險接觸者接種疫苗的能力。

她補充說,為了阻止病毒的傳播,衛生官員可能需要把目光放在接種疫苗之外,并把重點放在隔離以及社群教育上。

世衛組織的羅薩蒙德·劉易斯也表示,提高人們對風險水準的認識、避免與患者發生密切接觸至關重要。“盡管這種疾病有時隻會産生輕微的症狀,比如皮膚損傷,但它可以持續傳染兩到四周。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可以選擇在家自我隔離。”劉易斯說。

責任編輯:康逸梅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