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不能禁止孩子吃零食,請家長好好閱讀

作者:小臭樣兒

濃郁巧克力、香脆炸薯條……對孩子來講,零食有着不可抗拒的誘惑。家長不讓吃,孩子饞得慌,可是給他們吃,又怕吃成小胖墩兒,還影響正餐食欲。

家長們不禁要問了: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吃零食呢?

為什麼不能禁止孩子吃零食,請家長好好閱讀

零食,要明令禁止嗎?

研究發現,吃零食和孩子的心理狀态甚至性格塑造産生深遠影響:不缺零食的孩子更快樂,包容度高;越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往往越不快樂,包容度更低。

人渴望得不到的東西

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會成為渴望,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在幼兒時期任何心理上的極度不滿足都會在這個孩子身上留下烙印,并伴随其一生。

對食物的态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家長對待食物的态度多少反映了他們内心對待外界事物的态度,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的性格,而孩子是非常容易從父母身上模仿并學習的。當出現一個從未吃過的食物,不同孩子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樂于嘗試:“是什麼味道?我想嘗嘗。”

謹慎:“是可以吃的嗎?” “等别人吃了,我再吃。”

害怕:“媽媽不會讓我吃。” “沒吃過,害怕。”

拒絕:“不是吃的。” “不能吃。”

以小窺大,孩子對待食物的态度最終也會反映在對待外界其它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上。

為什麼不能禁止孩子吃零食,請家長好好閱讀

食譜單一的孩子,缺乏探索欲望

孩子通過他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來認知這個世界,孩子想吃各種花樣的食物,是一種外在表現,深層次的需求是孩子想要探索新事物,認知世界。

長期食譜單一,孩子心靈上得不到滿足,思維也容易被固化,當面對新的食物時,孩子就可能出現缺乏探索欲望,不願嘗試新事物的現象。反之,食譜越是豐富的孩子,越勇于嘗試新事物,他的心靈世界也會越寬廣。

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快樂的!雖然零食不是孩子的天敵,但多吃确實無益身體健康。

為什麼不能禁止孩子吃零食,請家長好好閱讀

吃零食的正确姿勢

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零食

孩子對零食的選擇更多地受廣告和同伴的影響,家長應起到理性引導的作用。零食應該是合理膳食的一部分,不應隻受口味和喜好的影響,是以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零食時,還要從健康和營養的角度選擇零食:選擇新鮮、天然、易消化的零食,如奶制品、水果等;不吃或少吃油炸、燒烤、腌制、含糖過多、過鹹的零食;少喝含糖飲料,不喝含酒精的飲料。

零食選擇因人而異

要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和正餐的攝入情況選擇合适的零食,如果三餐能量攝入不足,可選擇富含能量的零食加以補充;而對于需要控制能量攝入的孩子,含糖或含脂肪較多的食品應不吃或少吃;如果三餐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應選擇水果、蔬菜制品作為零食。

享用零食時間

不要離正餐太近,一般應間隔1.5-2小時,睡前半小時不宜吃零食。另外,零食畢竟不是孩子獲得營養的主要途徑,它不能反客為主代替正餐,應與正餐相配合。比如上午可以給孩子吃少量能量較高的零食,如一塊蛋糕或2-3塊餅幹,午睡後喝一杯酸奶,下午吃一點水果。

沒有孩子不愛吃零食,家長若能做好“零食”教育,培養孩子正确的“零食觀”,對孩子的培養也就更加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