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作者:中國新聞網

小夥伴們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大家喜歡吃什麼蝦呢?

小龍蝦肉太少不過瘾

普通海蝦又太普通,是以肉質緊實

蝦膏肥厚的羅氏蝦

往往成為老廣們餐桌上的美食

羅氏蝦,學名是羅氏沼蝦,是一種生活在淡水裡的常見食用蝦。這種蝦很有特點,兩隻長長的藍色鉗子,大大的腦袋,讓人見之難忘。羅氏蝦營養豐富,白灼、紅燒、燒烤、避風塘各種做法都可以吃出它鮮甜的風味。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羅氏蝦大家吃得多,但是很少人會知道,這些蝦産自哪裡,是怎麼養殖的。明天下午2點,我們《耕耘紀2022》就要帶着大家去肇慶高要,去看看當地人是怎樣把羅氏蝦從水塘送到我們餐桌的。

中國的羅氏蝦出于“兩高”,一個是高郵,一個就是我們廣東的肇慶高要。預測2022年全高要區養殖羅氏沼蝦面積達9.1萬畝,産量3.4萬噸,産值超23億元,産量全國排名第一。

《耕耘紀2022》作為廣東公共頻道全年的農村直播項目,這一站來到了肇慶高要區蓮塘鎮的綠存農業合作社,這裡放眼過去都是一個個連片的水塘。出産的蝦銷往珠三角、長三角和湖南等全國性的大型水産市場。

全國每消費十隻羅氏蝦,就有六隻是來自這裡。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如今高要養蝦養得如火如荼,但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這裡并不是養蝦的傳統産區,以前這裡的水塘都是養羅非魚的,主要用于出口。受市場影響,出口受限了,曾經收購商把魚塘擠得水洩不通,後來一度門庭冷落車馬稀……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在最為困難的時候,很多的養殖戶都選擇離開這個行業,轉去外地打工。留下來的那些養殖戶不甘心,他們開始想辦法轉型,利用現有的魚塘資源,還能做點什麼呢?他們在國内考察了一圈,最後把目光投向了羅氏蝦。當年村裡羅氏蝦的養殖并不多,而且受氣溫影響,一年隻能産出一季。

梁建強家也在思考轉型,他們家原來是賣魚蝦飼料的,他也看中了羅氏蝦的市場,在梁建強的技術創新和帶領下,原來的一年一造到一年兩造蝦,當地養殖戶的收益直接翻倍。随着養殖技術的成熟,梁建強還慢慢發展了一條龍産業,不僅自己育苗養蝦,生産飼料,還負責村裡的收購,組織銷路幫村民賣出去。一度被冷落的高要水塘,又重新成為了收購商眼中的香饽饽。

和其他地方不同,每年這裡可以出産兩季的羅氏蝦,大大增加了當地的收入。大量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選擇回鄉發展,投入到養蝦的行業中,林聰就是其中一員,曾經在廣州沙河批發做服裝的他,面對疫情的打擊,帶着外地媳婦回到老家,幹起了養蝦,保證了全家收入的穩定。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對了,看到這裡

一定會有粉絲八卦

為啥不出一下這幾位仁兄的照片?

不是小編不想出

而是當地

有“誰上電視誰倒黴”的說法(謠傳)

是以你們懂的……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死活不肯露臉的林聰)

說到這裡,DV君真的不得不佩服當地村民,他們面對困難的靈活反應力和适應能力,多麼值得當下面對疫情沖擊的我們學習啊。

生活從來都不會吝于出難題,面對難題,有人選擇棄考,有人選擇迎難而上埋頭解決,我們不評價哪種選擇更好,但鄉村不正是因為有這些解決難題的人,才會變得越來越好嗎?

大夏天的,宵夜不來點蝦就啤酒嗎?

明天(15日)下午2點

全平台搜尋【DV現場】

關注我們《耕耘紀2022》

肇慶高要撈蝦直播

不見不散!

下一次《耕耘紀2022》

又會去哪裡直播呢?

全平台關注【DV現場】

在《耕耘紀》,帶你重新認識鄉村

文章來源:《耕耘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著作權人不同意本公衆号使用,請與本公衆号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