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作者:岩茶教室

據說任何一個葡萄酒愛好者在還是小白的時候都有一張認識産區和葡萄品種的excel表格。

這裡面的精髓就在于你常聽到的雷司令、赤霞珠等葡萄酒名就是以葡萄品種命名,再加上對應産區的标注,就成為你對應探索一番葡萄酒産區風土和産區風格的方式。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這種外來的飲料的命名細微是我們探索風味的方式,那麼同樣作為飲料的中國茶在統一的“tea”外,像武夷岩茶這樣的小衆茶在國外會不會有屬于它的專有名詞。

科代表翻了翻資料發現,關于這些他們不能太認真了,除了代表大茶類的烏龍茶“oolong tea”,隻一個小衆的武夷岩茶的英語翻譯囊括了不下三種:最常見的“WUYI Rock Tea”、最學術的“Mt.WUYI`s Cliff-grown Teas”和最中國的“WUYI YAN CHA”。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捕捉具體的風物也是無國界的。

如果抱着隻說烏龍茶就好,外國人不區分烏龍茶大分類下第二分類的想法。換位思考下,就像外國人也隻告訴你這是葡萄酒,而你的内心已經開始叛逆:“誰不知道這是葡萄酒!”

而他們“叛逆”的就用一個就分不清到底是紅茶還是岩茶“Bohe.tea”上演了一場羅生門,連帶着還有一條“讀音來自方言”的江湖傳說,就莫名的赢了。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那麼,這到底是關于武夷岩茶更隐秘還是更正宗的讀法,今天我們就從這場的語言拉扯中探讨一些蛛絲馬迹。

#01和方言到底有沒有關系?

雖然沒有搞清楚Bohea到底說的是岩茶還是紅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說的是個武夷茶,這個發音卻在武夷山沒有被承認過,傳說中它更是來自閩南語“武夷”的發音音譯。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地處兩省交界的桐木關

按照當時武夷山處于福建省和江西省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作為茶産區的交流視窗,并不是一個封閉的地方擴充了這種可能的。

當地人的方言甚至都有三種,除了當地的武夷山話,作為兩省交界的桐木關以江西話為主,還有一部分是閩南移民的閩南語。

而且廈門在曆史上作為對外國人開放的四個港口之一,把閩南語的方言武夷作為随茶傳播出去的叫法似乎也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神奇的是,大多數閩南小夥伴在面對這個代表武夷茶的“Bohea”,都會默契的說上一句“嗯崽呀”(不知道)。

有一個閩南小夥伴就告訴科代表,武夷茶在她熟悉的閩南語裡還是偏直譯的“武夷de”,岩茶是“港de”,紅茶是“俺de”。照這個讀音的傾向和茶三種英文寫法中從福建閩南語系中傳出的“TE”是符合的。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Bohea和閩南方言的關系就變成不能闆上釘釘,可又暧昧不清。

和方言這個算不清楚的賬,一方面在于閩南語閱聽人雖廣,但也因為地方廣被割裂成帶有各自更小衆發音的閩南語,你還真說不清楚這個發音沒準就來自哪個隐秘的山村。

另一方面,Bohea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方世界是在1696年出版的John Ovington的作品《蘇蘭特航行記》,大約就是我們的清朝。按照語言的發展研究,當下的語言和三百年年前古人說的古語還真不一定能無縫切換。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平潭海撈瓷

穿越過去就很有可能被當作外來奸細,語音的改變不影響在文字上。即使被稱為現代最接近古漢語、古漢語的活化石粵語也不能實作同聲翻譯,加上沒有留下任何錄存的音頻,現代的讀音其實就是受漢語語音複雜的曆史變遷幹擾。

更何況是沒有文字記錄的方言,是以Bohea可能的确是曆史上閩南語關于武夷的發音,也可能的确不是。實在掰扯不清楚,我們就躺平接受它是武夷茶的英譯結果就夠了。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但作為紅茶和烏龍茶兩大茶類發源地的武夷山,唯一的疑惑就變成,17至19世紀的茶葉貿易的資料、廣告或者招貼畫、以及英國等進貨清單普遍出現的Bohea,這個受歡迎的到底是什麼茶?

#02Bohea.tea是紅茶還是岩茶?

大多數人都會預設為這是紅茶,18世紀Bohea就作為英國主要向中國進口的三大茶類之一。

比對當下環境還在英國流行的下午茶正是是我們熟知的紅茶,形成了一定的慣性思維,預設進口的茶非紅茶莫屬,實際情況中三大茶類中另外兩個是屬于綠茶的瓜片和松蘿就打破了這個唯一說法。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1736 年“諾曼頓号”的茶葉清單中也看到不少綠茶

而且當初大緻把Bohea歸類為紅茶,一部分隻是因為該茶呈現“紅色茶湯”的表象。

另一部分在于18世紀的時候中國茶葉僅有綠茶和紅茶兩類,工藝上并沒有紅茶、岩茶之分,隻介于不發酵和發酵籠統的兩類,直到1979年根據茶葉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有了更細緻的六大茶類劃分,才有了茶類更細微的認知。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換言之紅茶在當時可能隻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随着茶類劃分的界限逐漸分明,對于Bohea到底是什麼茶的認知是有時差的,這個時差就非常有可能不僅說的不是一款茶,還有可能不是一個單指的詞彙而是多指的詞彙。

不管怎麼說,隻比對“條索烏黑,紅色茶湯”本身就不科學,岩茶和紅茶都能達到這樣的基本條件。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更可能的現象其實是把産自武夷山的茶都被稱為“Bohea.tea”,那麼岩茶紅茶都可以。但又不排除紅茶在可觀進口量的市場作用下,Bohea.tea指代紅茶的頻率高于岩茶,就漸漸向紅茶的說法傾移。

縱觀來看,茶的名稱不是一層不變的,比如現在代表紅茶類别的“工夫”“小種”,在long long ago卻是指武夷岩茶中的品種茶,甚至代表着岩茶的等級。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這時候的小種不隻指紅茶,還有烏龍

在《片刻餘閑集》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武夷茶高下,共分二種……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樹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香,次則花香。”時空的錯亂裡就變成對應不上的名字。

Bohea說的到底是岩茶還是紅茶,算不算茶圈的千古之謎?

▲十八世紀歐洲記載武夷茶圖譜

好在後來,小種紅茶有了更強調粵語音譯的“Lapsang Souchong”英文叫法,武夷岩茶有了更比對工藝的搖滾說法“Wuyi Rock Tea”。

才稍稍放下誰才是Bohea tea本命的執念,畢竟唯一能和古人共鳴的隻有千年不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