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為何拜韓信為大将:人生低谷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劉邦為何拜韓信為大将:人生低谷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韓信一開始投奔的是項梁,沒幹出什麼名堂。

項梁戰死之後,韓信又歸屬在項羽手下,被任命為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策,都沒有得到采納。

韓信覺得沒有前途,轉而投奔了入蜀的劉邦,但是也沒有什麼名氣。

不僅如此,韓信因為犯法還差點被砍頭,幸而被騰公救下,還向劉邦大力推薦。

劉邦便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但還是沒覺得韓信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劉邦到了南鄭,手下的将領士兵紛紛在路上開小差溜了,韓信沒有等到劉邦的進一步重用,也跟着跑了。

蕭何連忙去追,這才把韓信追了回來。

經曆這個事件之後,蕭何大力向劉邦推薦,誇贊韓信是國士無雙,劉邦決定任命韓信為大将軍。

除此之外,還搞了一個莊重盛大的儀式,又是挑日子,又是齋戒設壇場等等,驚豔了全軍。

韓信到劉邦陣營,絲毫戰功沒有立過,之前也是一直默默無聞,劉邦為何就一下子把他提拔到大将軍的位置呢?

劉邦為何拜韓信為大将:人生低谷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劉邦這樣做主要有何考慮?

可能很多人會說,那是因為蕭何慧眼識珠,韓信确實有着非凡的軍事才能,幾乎為劉邦打下了大漢的半壁江山。

但這不過是事後諸葛亮而已,現在看曆史的人知道韓信後來的軍事成就,當時的劉邦又怎麼能預測到呢。

雖然韓信講起軍事、戰略、兵法來頭頭是道,但誰能保證韓信不是下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呢?

之前,有人向楚懷王推薦宋義,說他是個知兵之人,懷王召來一談話,覺得确實是個人才,大喜,就任命他為上将軍,帶領楚軍北上救趙,結果中途就被項羽誅殺了。

而劉邦在任命韓信為大将軍之後,雖說聽從了韓信的建議,但也并沒有立刻讓他帶兵打仗,還定三秦、出兵伐楚都是劉邦親自帶隊。

後來才開始逐漸重用韓信,韓信的軍事才慢慢發揮出來。

其實,劉邦突然重用韓信,主要目的不在于期望他能打仗,而是激勵鼓舞士氣。

劉邦為何拜韓信為大将:人生低谷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按照“懷王之約”,劉邦是要封為關中王的,結果被項羽分封到巴蜀偏遠之地,還被項羽強制裁軍,原本的十萬人馬減到三萬。

劉邦氣得都想和項羽拼命,但是實力不濟,奈何不了項羽。

行軍到了南鄭,很多人就在途中逃亡了,跑回家了。

可見,劉邦的這支軍隊士氣低落,缺乏信心。

一支沒有士氣的軍隊,怎麼能打勝仗呢?

劉邦又怎麼帶領他們還定三秦?

毛澤東上司秋收起義之後,攻打大城市失利,就帶領部隊南下上山。一路上遭遇國民黨的圍追堵截,艱苦戰鬥。

加上連續行軍十分辛苦,瘧疾流行,不少人在行軍過程中犧牲,部隊士氣十分低落,情緒非常消極。

開小差逃跑竟成了公開讨論的事情。

毛澤東在三灣對部隊進行了改編,又對部隊作動員。

他說:敵人在我們後面放冷槍,沒有什麼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

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了軍長,帶了一軍人,現在我們不隻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七百多條槍,還怕幹不起來嗎?

這極大地鼓舞了人心,繼續行軍途中人們議論紛紛:“毛委員不怕,我們還怕什麼,賀龍兩把菜刀都能起家,我們幾百人還不能起家麼?”

毛澤東給部隊立了一個賀龍做榜樣。

劉邦為何拜韓信為大将:人生低谷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劉邦則選擇了韓信。

第一,韓信此前沒什麼名氣,大家都不了解,是以也顯得有點神秘。

但是,滕公賞識他,蕭何連夜去追回他,劉邦直接任命他為大将,還搞了個隆重的任命儀式。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這使得韓信在衆人眼裡更加神秘,士兵們會想,漢軍是不是真的來了一個戰神,能夠帶領我們打勝仗。

隻要在軍中大加宣傳,士氣、信心就鼓舞起來了。

而樊哙、曹參等這些手下的老熟人,他們的水準幾斤幾兩,士兵都清楚得很,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第二,韓信不是劉邦沛縣的老底子,他是從楚軍投奔而來的。

此前一點戰功也沒有,卻被任命為大将軍。

就好比,一個普通人搬了一根木頭,商鞅卻命人獎賞了五十兩黃金。

這個爆炸性消息一經傳出,劉邦愛才的形象就樹立起來了。

那些有才華有志氣的人聽到這個消息肯定紛紛前來投奔,那些想逃走的暫時也不會走了,也期待在劉邦的手下奮勇拼殺,拼個前程。

士兵的戰鬥欲大大加強。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某個地方有個人突然買彩票中了大獎,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很多平時不買彩票的人是不是也紛紛買幾張彩票試試運氣呢?

而在任命韓信為大将後,和劉邦的一番對話,也給了劉邦極大的信心,老大都這麼自信,地下的士兵将領看到了,自然也跟着信心百倍了起來。

是以,鼓舞士氣是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将軍的主要目的,在人生的低谷,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至于韓信是不是真的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并不重要。

如果後續證明不是,把韓信撤職就是,也沒有什麼損失。

但後續事實證明,韓信确實是國士無雙,劉邦真是中了大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