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退休後,關于他的消息就不太多了。不過,前段時間有個消息從美傳來,馬雲被起訴了,再次引起大家注意,就是美投資人把馬雲增列為起訴阿裡的訴訟對象。
這件事被認為是打壓中企的一系列措施之一,一度引發業内的擔憂。其實,同類事件也發生在中芯國際身上。經過努力,近日美正式宣布結果,中芯國際做得不錯!

事件的起始及結果
中芯國際大家都不陌生,是目前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制造企業。其實,自創辦以來,中芯國際就開始受到一系列限制,一直在西方的阻撓下不斷前進。
中芯國際是愛國人士張汝京2000年于上海創辦,當時公司的注冊地設在開曼群島,再以外商投資的身份在上海設廠,目的就是想繞開西方限制,能夠正常進口裝置。
但從美進口相關裝置時依然受到了阻撓,張汝京通過個人關系積極溝通才給通過。
後來,中芯國際每逢進口裝置等都會受到一些限制,程式也都非常繁瑣。近幾年也是如此,2020年12月還被美加入了實體清單,限制10nm及以下先進制程出口。
也就是被加入實體清單的同一時間,中芯國際收到了美投資者的訴訟,認為其違反了1934年美證券交易法的相關規定,并且還提出獲得一定金額經濟補償的要求。
事件源于中芯國際從美地區退市,但退市原因主要還是他們無理由的限制及禁令。
後來,他們覺得受損了,就開始起訴中芯,想要以此獲得經濟補償。這能答應嗎?當然不能,于是中芯國際開始奮起“反擊”,積極參與應訴,如今終于有了結果。
近日,美法院正式宣布結果,全部駁回了對中芯國際的民事訴訟。并且還特别提到,原告不得再以同一個理由或者對訴狀進行修改之後再重新提起訴訟,這很關鍵。
也就是說,曆時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中芯國際赢得了訴訟,并且迎來了好的結果。
中芯事件有何意義
中芯國際沒有忍氣吞聲,通過積極“反擊”,終于赢得好的結果,真是太解氣了。一直以來,通過各種手段,想方設法打擊中企發展,中芯國際這次終于反擊成功。
不得不說,中芯國際做得真不錯,面對不公平的對待,就應該勇敢地奮起反擊。
但話說回來,時間曆時一年半之久,也耗費了中芯不少的精力。其實,這也應該是他們的政策之一。我們熟知的蘋果,在面臨中企發起的訴訟時,也經常這樣操作。
之前,中企上海智臻公司,于2011年時就起訴蘋果Siri侵犯了他們的小機器人專利。2004年上海智臻就獲得了相關專門,當時蘋果否認,要求判定專利無效但敗了。
不過,事件并沒有結束,蘋果開始反訴。于是,蘋果和上海智臻展開激烈的專利訴訟案,就這樣維持了十年之久,至今還未有結果。就這樣,美媒還威脅中企撤訴。
這就是,在訴訟上拖延時間,耗費中企的精力,以此來達到影響中企發展的目的。
中芯國際這次勝訴再次給中企提氣,也給中企做出了榜樣。今後,中企在面臨此類訴訟時,就可以效仿中芯,直面不公平的待遇,勇敢地去反擊,去争取合法權益。
有了中芯這次的勝訴,阿裡和馬雲心裡也應該就有了底,也可以積極地面對訴訟,争取能得到同樣的好結果。事件類似,相信隻要阿裡努力,應該也會有同樣結果。
類似這樣針對中企的事件還不少,不止中芯和阿裡,是以才說中芯這次意義重大。
雖然中芯國際耗費了一年半左右的精力,但能夠取得好的結果,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這樣能夠給那些想利用此類事件針對中企、以此獲利的一個教訓,減少發生次數。
這也說明,中企已今非昔比了,不懼任何打壓制裁,不管前路多艱都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