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路撒冷的彩虹旗:以色列“驕傲者”為自己和巴勒斯坦人抗争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劉炳辰

6月10日,大批的LGBT(即男女同志、雙性戀及跨性别者)群體與他們的支援者在以色列最繁華的都市特拉維夫隆重集會,他們揮舞着象征性少數群體的彩虹旗沿着特拉維夫的主要街道遊行。每年盛夏在特拉維夫舉辦的“驕傲大遊行”是以色列最為人們熟知的盛會之一,其規模之大世界聞名,而且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性少數群體前來參與。特拉維夫是世界上對LGBT群體最友好的城市之一,每年驕傲遊行進行時,特拉維夫幾乎全城進入狂歡活動,大街小巷插滿彩虹旗幟。

然而與特拉維夫相距僅一小時車程的聖城耶路撒冷,其享譽世界的主題則永遠是宗教沖突與保守主義。耶路撒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正統派猶太社群,性少數群體的聲音很少被聽到。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事實是,“驕傲遊行”也同樣在耶路撒冷進行了二十年。

與特拉維夫的大遊行所展示出的對性取向自由與開放的包容與狂歡不同,耶路撒冷的驕傲遊行總是在抗争與呐喊中進行。筆者今年全程參與了耶路撒冷的“驕傲遊行”,并深切感受到這場遊行的主題并非簡單的聲援LGBT群體,而是一場居住在耶路撒冷——這個被稱為“以色列永遠的首都”的城市裡的少數猶太世俗主義者與左翼團體的抗争。

國旗遊行 VS “驕傲遊行”

就在特拉維夫“驕傲大遊行”舉行的十天前,6月2日星期四下午,衆多以色列性少數群體,及持性開放态度的自由主義者在西耶路撒冷的自由鐘公園(Gan HaPa’amon)集結,他們同樣盛裝打扮,同樣揮舞着各式各樣的彩虹旗與智語向耶路撒冷市中心最繁華的喬治王大街與獨立公園(Gan HaAtsmaut)進發。

耶路撒冷的彩虹旗:以色列“驕傲者”為自己和巴勒斯坦人抗争

6月2日,耶路撒冷性少數群體的遊行隊伍。 本文圖檔均為 作者供圖

對特拉維夫這樣一座标榜國際化、自由化與世俗主義的現代都市來說,當彩虹旗挂滿大街小巷時,标志着特拉維夫進入了狂歡節。同樣的符号在耶路撒冷卻完全不适用。但耶路撒冷也不甘寂寞,耶路撒冷的狂歡節便是以色列國旗飄揚在耶路撒冷全城之日。每年5月份左右,在耶路撒冷會舉行盛大的國旗遊行,以紀念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争以後以色列從阿拉伯人手中兼并東路撒冷,東西耶路撒冷重新合并為一個城市。理所當然,國旗遊行的主題便是宣示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主權,以及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首都。

在國旗遊行這天,每年必選項目便是大批以色列年輕人揮舞着以色列藍白大衛星國旗湧入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的聚居區——老城大馬士革門,并從老城穆斯林區穿過抵達猶太教聖地——西牆。整個過程都宣洩着對巴勒斯坦人的蔑視與仇恨。今年5月29日耶路撒冷剛剛舉行了盛大的國旗遊行。

似乎有些與國旗遊行唱對台戲的感覺,僅僅五天後,6月2日,“驕傲遊行”便在耶路撒冷接踵而至。然而與國旗遊行張揚的風格和歡樂的氛圍不同,“驕傲遊行”在聖城顯得緊張而憤怒。為了保證“驕傲遊行”安全進行,以色列警察封鎖了遊行沿線所有路口,且每隔一段就會有警力把守。一位參加遊行的朋友告訴我說“感覺耶路撒冷出動的警察比參與遊行的人還要多”。

如此大規模的警力保護是因為在往年耶路撒冷“驕傲遊行”中,經常會有極端正統派猶太人攻擊參與遊行的“驕傲者”,他們認為對同志的支援在宗教中是不被允許的,而這些“不潔淨”的人在聖城大肆遊行完全是對上帝的亵渎與對聖城的玷污。甚至曾經有參與遊行的“驕傲者”被反對遊行的猶太教正統派極端分子殺害的事情發生。

耶路撒冷的彩虹旗:以色列“驕傲者”為自己和巴勒斯坦人抗争

耶路撒冷街頭的警察

是以,與特拉維夫非常不同,耶路撒冷的“驕傲遊行”不僅安保措施十分嚴格,參與者的情緒也是以憤怒為主,口号也更加突出對性少數群體的“平權”。

在這場遊行中喊得最頻繁的一句口号是“一二一二,驕傲在耶路撒冷”(Achad Shtaiim Achad Shtaiim Ga’avah BeYerushalaiim)。這句口号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即在平常,性少數群體在耶路撒冷并不具有驕傲,而是生活在各種宗教團體口誅筆伐與人身攻擊之中。遊行隊伍中也打出很多與宗教議題相關智語,例如“體驗創造的奇妙”(Experience the Magic of Creation),“亞當的夫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的”(Chaviv Adam SheNivrah BeTselem)。也有遊行者将猶太教的象征之一,猶太男性在頭頂佩戴的小圓帽(Kippa)換成了彩虹色。很明顯這樣的遊行是對在耶路撒冷占主流的宗教保守派群體的反抗與示威,遊行者的目的不僅僅是對性少數群體的平權,更是對世俗主義生活方式的追求與維護。

耶路撒冷的彩虹旗:以色列“驕傲者”為自己和巴勒斯坦人抗争

彩虹色的小圓帽(Kippa)

不僅事關LGBT群體

更加令筆者感到震驚的是,這場遊行展示的不僅僅是世俗主義與宗教主義的反抗,更有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遊行隊伍中也有人群喊出“軍事占領夠了!”(Daii LeKibush),“擴建定居點是非法的!”(Ma’achaz Lo Chuqi)等等以色列左翼陣營的口号。這些口号展現出這場遊行所追求的平權運動,不隻是為了以色列的性少數群體,也是為了更廣大受壓迫的巴勒斯坦人。

這些口号也給了我們一個了解這場驕傲遊行更深的角度:即對待LGBT群體的不同态度,是以色列内部政治複雜而分裂的一個縮影。

特拉維夫的驕傲大遊行,以及特拉維夫人對大遊行的支援,代表的不僅僅是特拉維夫的開放與國際化,更是以特拉維夫為符号的世俗主義群體、左翼政治團體表達對以耶路撒冷為代表的宗教主義群體、右翼政治團體的對抗。以色列社會也得以在這樣的分化與對立中維持其自身的多元化與民主性。為了生動描述以色列社會的極端分裂與多元化,曾有學者提出“國際化的特拉維夫”與“聖戰主義的耶路撒冷”概念(Globalized Tel Aviv and Jihadist Jerusalem)。

而今年耶路撒冷的驕傲遊行能夠展現出與國旗遊行針鋒相對的勢頭,也與當下以色列政壇出現的巨大變化不無關聯。

去年6月,新一屆以色列政府成立,将連續執政長達十二年之久的前總理内塔尼亞胡與他的保守派右翼政治宗教執政聯盟趕下台,組建了一個跨越左右意識形态之争的“全政治光譜執政聯盟”。現任以色列衛生部長霍洛維茨(Nitzan Horowitz)對此次耶路撒冷“驕傲遊行”的支援與親自參與充分說明了這場遊行的政治意味。因為霍洛維茨本人即是一位同志人士,也是左派猶太政黨梅雷茲黨(Meretz)黨魁。

霍洛維茨的政黨是本屆政府的重要組成成員之一,并且掌控了以色列衛生部。在疫情肆虐的當下,霍洛維茨但任衛生部長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并不是針對新冠病毒,而是準許将健康同志者的捐血無差别納入血庫中。該政策充分說明梅雷茲黨的宗旨之一便是為LGBT群體争取平權,消除以色列社會對性少數群體的歧視。更值得一提的是,該黨的另一宗旨則是追求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共存與以巴和平。

“驕傲者”們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也的确赢得了許多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認同。因為在巴勒斯坦社會,與正統派猶太教一樣,伊斯蘭教對待性少數群體的态度也極為保守和嚴厲。是以有一些巴勒斯坦性少數群體為了追求個人自由與正常生活,選擇擁抱以色列。筆者曾經采訪過一位在希伯來大學讀書的巴勒斯坦學生,他來自一個東耶路撒冷傳統的穆斯林家庭,他的祖父曾是流亡海灣國家的巴勒斯坦難民,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得以舉家傳回耶路撒冷居住。但是他卻抛棄了這些被許多巴勒斯坦人引以為“驕傲”的身份,選擇申請加入以色列國籍。他講述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是一名同志者,在巴勒斯坦社群我很難過上我想要的生活,我更喜歡以色列社會,因為以色列社會對同志更加友好。”

聽上去,在以色列,他可以做一位“真正的驕傲者”。是以,我們或許也不難了解近年來一些以色列機構釋出的每年申請加入以色列國籍的巴勒斯坦人不斷增加的資料。這些人可能并不全是LGBT群體,他們更多可能是追求世俗生活的個人主義者,他們或許認為在另一個更加多元化、更加開放的社會裡,他們能夠有更多機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世俗主義生活方式。

(劉炳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政治學系在讀博士生)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檔編輯:陳飛燕

校對:施鋆

繼續閱讀